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纯梁采油厂属于典型的中、低渗透油藏,注水井注水压力高,注不进的现象非常突出,严重影响区块的开发.2008年以来,聚硅纳米增注在已在纯梁采油厂中低渗透油田的注水井上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降压增注效果显著,为低渗透油田后期稳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电加热杆开采稠油技术在纯梁采油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所辖纯化、金家、高青等油田的地层地质状况及原油物性特点,我厂引进的电加热抽油杆开采技术,经过近十年的完善提高,优化了机械采油工艺,应用机械采油配套技术并配合其他工艺能较好地适应纯梁油区的稠油油藏的开发。截止到2005年10月份,在稠油、结蜡等各类区块上应用电热法采油工艺62井次,累计开发稠油66766.5吨。取得了显著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纯梁砂岩油藏构造复杂、层多且薄、储层差异大等特征,并结合区块实际,对近几年应用水井增注技术的应用情况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不断优化,在各类油藏的水井治理中取得显著效果,实现了采油厂各类油藏的稳定注水和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纯梁纯六块开发矛盾,对区块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加大对动用程度低的C 4-C 5组的改造措施,同时通过优化配套注水工艺,加强工艺技术的优化及攻关配套,完善了注采井网,改善了C 6块非均质油藏注水状况,提高了区块油井措施效果,使该块开发形势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5.
针对小洼油田油藏易出砂的特点,对影响油藏出砂的原因进行分析,对该区块出砂油井采用压裂防砂措施进行防砂。现场应用表明:压裂防砂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油井出砂,还可以增加油井产能,提高了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纯梁断块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及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梁断块油藏自1989年投入开发以来,产量大致经历了上升、稳产、下降三个阶段,目前纯梁该类油藏的采出程度为10.05%,综合含水80%,开发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对各个区块开发效果差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结合目前各个区块在不同开发阶段暴露出来的各种矛盾,采取了相应技术对策,提高储量控制以及动用程度,改善了开发效果,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下寺湾油田的油藏特征和开发现状的论述,得出开展油井防气的必要性。同时对预防气体影响提高泵效的方法进行了理论推导,对井下气锚、立式气体分离器、控制套压、加深泵挂和调整防冲距五种防气措施的原理和效果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8.
水力压裂是采油厂低渗透油田提高油井产能的重要工艺措施,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低渗透滩坝砂油田不断开发,储层物性差,油井自然产能低,必须压裂投产,统计2001-2009年平均年压裂48井次,累计新井压裂当年产油、老井措施增油38万吨,压裂工艺成为纯梁提高难动用储量的有力手段和技术支撑。但随着特低渗区块增多,泥质含量增高,地层能量降低的现象出现时,压裂效果开始逐渐变差。为进一步提高压裂效果,压裂中油层保护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针对文南油田的开发现状,通过对化学堵水工艺技术的研究,针对不同区块特征,选择合适的堵剂体系,优化施工工艺,在化学堵水研究的基础上,改善水井吸水剖面,控制油井出水,提高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特低渗油藏注水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西采油厂所开发的特低渗油藏,由于储层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等原因,导致油水渗流阻力增大,注采井间难以形成有效驱动,从而造成特低渗油藏采收率过低,严重影响特低渗油藏的开发效果。因此为提高桩西采油厂特低渗油藏开发效果和采收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注采井井间压力分布及启动压力、注入压力与注入量的关系等,从而改善特低渗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特低渗油藏的采收率。现场应用6口井,日增注达到了142m3,对应油井累计增油5436t。  相似文献   

11.
针对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各区块地层地质状况以及开发特点,在近几年成熟射孔工艺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对射孔工艺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对提高我厂油田开发效果具有积极的贡献。2005年1-10月份,在复杂油藏和特殊结构井上,共优化射孔工艺39井次,大大提高了这类井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纯梁出砂油藏的特征,通过对其出砂情况的分析,并结合区块实际,对近几年应用的防砂技术、应用情况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在出砂油藏的水井治理中取得显著效果,实现了出砂油藏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砂岩油藏进入开发中后期,随着采液强度的提高,油井出砂更为严重、更为复杂,特别是水驱单元油井防砂后低液低效、多层合采井增液不增油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开发实践证明,防砂技术发展和进步是低渗砂岩油藏正常开发的重要前提和技术保障。针对油藏特点,开展防砂适应性研究与效果评价,创新防砂治理与油藏分析一体化理念,从单纯治砂转变为进攻性的增产的防砂措施,配套工艺创新与改进,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黄沙坨火山岩油藏于2000年天然能量投入开发,2003年产量达到峰值33万吨,采油速度2.9%,之后底水快速锥进油田产量迅速递减,受裂缝性油藏固有特征和配套措施效果差等因素制约,油田处于低速开采状态,年产油仅1.84万吨,采油速度0.14%。2013年开展1井组氮气泡沫驱先导试验,见到了良好的增油效果,井组最高日增油10.5t,含水下降5.1%,阶段增油3 500 t。在此基础上,在主体部位整体规划非烃气驱井组6个,预计提高采收率4.67%,目前已转驱5井组。面对纯氮气驱阶段油井气窜严重等问题,开展气窜井组综合调控工作,实现井组产量大幅上升,有效延缓了区块产量递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纯梁特低渗透薄互层油藏的特征,对其注氮气先导试验开发现状、区块开发难点的分析,并结合区块实际,对樊29块注氮气技术,从施工参数优化,工艺技术配套,水气交替驱技术改进和优化,实现了低渗透薄互层油藏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纯梁采油厂梁112区块等低渗区块油藏压裂改造技术的深入分析,提出了针对低渗储层改造的大型压裂,提供了针对纯梁采油厂低渗储层改造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油井结垢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油田进一步降本增效、提高开发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纯梁采油厂每年检泵作业在520井次左右,其中220多井次为结垢引起,占作业总数的40%以上,相应造成的更换油管数量达1.4万多根,更换抽油杆约1.3万根以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300多万元,导致原油稳产难度大,维护作业费用高。油井结垢已经成为影响区块开发效果的一个难题。因此,对结垢现象明显的区块、单元进行垢样及结垢机理分析,进行除垢防垢模式的探索研究、开发应用新型的防垢药剂,对降低油田开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油田稳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LY-1防垢剂[1]是一种新型挤注型防垢剂,具有使用浓度低,防垢有效期长的优点。2012年共应用该技术17井次,当年累计增油7310t。  相似文献   

18.
胜利采油厂三矿杆管偏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胜利采油厂三矿目前生产现状的调研,根据不同油井的井况对偏磨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从井身结构、管杆运动受力的影响、井液介质、油井工作制度等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造成油井偏磨的深层次原因,得到了油井中管杆接触和井液腐蚀是造成油井偏磨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优化设计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偏磨机理配套应用不同的防偏磨新技术,对胜利采油厂三矿偏磨油井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增油上产、降本增效、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欢喜岭油田开发31年,已经步入油田开发中后期,部分油区油井含水较高,油井采收率部分达60%,而与之相对性的部分低渗透油藏普遍存在注水效果差、油井采收率的特点,如何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从而增强老区块采收率,成为欢喜岭油田人的首要攻关课题,欢喜岭采油厂采油作业二区与采油厂地质大队积极协调,在欢26杜创新实现了低渗透油藏的精细...  相似文献   

20.
纯梁采油厂开发生产已进入中后期,管杆偏磨问题一直是影响油井检泵的主要原因.近两年来纯梁采油厂在治理偏磨井工艺上主要采取内衬管+抗磨节箍工艺,该治理工艺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延长了检泵周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内衬管+抗磨节箍治理技术比较单一,而且平均治理单井材料费用较高,制约了纯梁采油厂对管杆偏磨井的治理.为此,纯梁采油厂工艺技术人员积极寻找新的偏磨治理工艺,寻求新技术,突破了偏磨治理井瓶颈,在有效解决管杆偏磨问题的前提下,减少了投资费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纯梁采油厂已经和正在计划实施的偏磨治理新工艺,并对比分析了新工艺与内衬管+抗磨节箍井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