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乡建设》2014,(2):25-26
正一、为什么要加快建立完善阶梯水价制度?答: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缺水情况日益严重;与此同时,水价计价方式不合理、节水意识不强、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近年来,一些地方积极推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对促进节约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居民用水在城市用水中占有很大比率,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普及使用节水器具,对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利用,缓解水资源紧缺,城市供水紧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6年—2020年的城市统计数据,采用信息熵与均衡度、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南水北调受水区范围内30座城市的用水变化趋势,以实现水资源均衡配置,指导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实施。研究认为:15年间,受水城市的生产运营用水占比呈下降趋势,生活用水占比呈上升趋势,生活用水中,公共服务用水占比稳定在16%~18%,居民家庭用水占比从31%增至40%;受水城市用水均衡度呈先上升后回落态势,均衡度峰值出现年份较全国更晚;受水城市以较少的水量增长支撑了较多的人口增长,人均综合用水量逐年降低,且各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差异逐步缩小,节水水平良好;生活节水潜力较工业节水稍弱,但人均公共服务用水量与城市经济发展相关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且分布不均衡[1]。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人口和规模不断膨胀,城市面临的水资源压力将越来越大,节水和水资源再利用迫在眉睫。在分析建筑给排水节水战略意义的基础上,重点从给水排水方式的选择、管材配件选用、节水设备推广和中水利用等方面,探讨了建筑节水思路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3)
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因此我国水资源处于短缺状态。众多高校、企业的生活用水都是一次直接排掉,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介绍的新型节水装置将生活用水进行处理、收集及二次使用,以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6.
加快科技进步,促进节水工作深入开展牛志凤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产、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也是制约城市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北端,是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世界人均...  相似文献   

7.
国家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2002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编制背景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第88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水源不足、水体污染和水环境恶化将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统计资料表明,1  相似文献   

8.
据国土资源部披露,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再加上水资源污染、地下水超采和用水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有限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9.
管理好城市水资源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水资源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保护和管理好城市水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一、加强对城市节水的组织领导城市节水管理部门要全面有效地发挥管理的职能作用 ,制定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中的重大原则事项 ,设立负责制定水资源的工程建设、水质保护规划、计划、预测等 ,以及提供城市水资源研究成果 ,组织和协调城市节水的科学研究及推广 ,并为工业企业、生活用水等行业提供科技服务 ;设立系统收集和汇总城市水资源及节水管理工作中的有关历史资料和现实基本数据文件、科技情报档案 ,特别是节水方面的科技情报和动态资…  相似文献   

10.
大连是一座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城市。按2002年人口计算,大连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678m^3,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1/3。长期以来,水资源的贫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大连市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近年来,由于干旱情况时有发生,且持续时间较长,致使城市用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市民生活及各行业用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北京市用水构成的基础上,认为未来北京市生活用水量及其占全市用水总量的比例将呈刚性增长,是节水重点。在生活用水中,公共生活用水超过半数,着重分析了机关、医院、学校、宾馆的用水构成、用水影响因素和相应的用水量。据此分析了北京市公共生活行业节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推广节水技术与器具、加强节水科研、推动非传统水资源利用、进行信息化建设、加强节水宣传等节水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天津推动再生水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是资源性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60m^3,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6,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0,远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000m^3的缺水警戒线。引滦入津工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的紧缺,但仍无法改变水资源持续匮乏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与埃及、阿联酋等国一起被联合国认为是13个贫水国之一。水资源紧缺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对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根据《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第4.1.5条:"景观用水水源不得采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的规定,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更是迫在眉睫。本论文以漳州市为研究区域,对漳州市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为漳州市非传统水资源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4)
沧州是环渤海地区的沿海开放城市,又是全国著名的化工城市,但是水资源匮乏。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沧州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8%,水资源的匮乏严重阻碍了沧州市的发展。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建设,所需消耗的水资源在城市水资源消耗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节水工作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007年开始,青县园林绿化所对所养护管理的新华路道路两侧逐步开展了地下节水滴灌试验,现对地下节水滴灌在建设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用水和生态保护密切相关而又不能不断更新的淡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我国水资源量的特点是:①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总量世界第四,人均只有2300m^3,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当人均拥有水资源1000m^3~2000m^3时,就会缺水;在1000m^3以下,面临严重缺水,而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350m^3~750m^3。②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分配极不均匀,汛期占了60%~80%,枯水期与丰水期分布极不均匀,造成水旱灾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水供需矛盾尖锐化。③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南北方占有量分别为81%和19%,大概为3:1。  相似文献   

16.
陈昊 《云南建材》2012,(11):279-280
我国是个人均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且现阶段劳动密集型耗水型产业集中,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极大地水资源浪费现象,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农业用水为我国的第一用水大户,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七成且以分散的个人经营状态为主,集约型农业生产处于萌芽状态。污灌大水漫灌现象严重。整个社会的用水现状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争水。  相似文献   

17.
《城镇供水》2004,(3):2-3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水体污染也很严重。目前,许多城市缺水情况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努力建设节水型  相似文献   

18.
对比国内外节水用水器具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常见节水用水器具的类型、性能和节水效果,并针对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必须从技术上不断提高节水用水器具的性能,降低成本,推广普及节水用水器具,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不能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但是,长期以来,对水资源一直按照“开采-利用-污水排放”的方式,被消耗和破坏,缺乏有效的保护和再生。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懂得了必须采取保护和利用相协调的水资源开采利用模式,通过污水净化和水体保护,促使水资源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天津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性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60m^3,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5,加上入境和外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也仅为370m^3,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1000m^3的缺水警戒线。多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节水作为一项战略方针,颁布了多项节水政策和法规,实施了多项节水措施,形成了全社会共同节水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