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N2/SF6混合气体在气体绝缘管道电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琦  邱毓昌 《电线电缆》2004,(1):28-29,32
本文论述了N2/SF6混合气体的优点及其应用于气体绝缘管道电缆(GIC)的可能性,认为N2/SF6的混合气体应用于GIC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3.
4.
SF6/N2混合气体断路器的检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新出现的,用于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SF6/N 2混合气体断路器在检修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进行了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前绝大多数气体绝缘开关设备采用SF6气体绝缘,SF6泄漏导致严重的环保问题,人们迫切希望少采用或不采用SF6气体,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此,试验研究SF6和SF6/N2混合气体在不同混合比、不同压力以及在不同电场结构下的击穿特性,并与SF6气体的绝缘性能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N2中注入20%~30%的SF6气体后,SF6/N2混合气体绝缘性能指标可以达到纯SF6气体的80%左右,但若继续增加SF6气体的配比,则其耐电强度上升的幅度明显变慢;此外,试验研究还发现,极不均匀电场会大大降低气体的耐击穿电压强度。试验研究证明了采用SF6/N2混合气体代替纯SF6气体的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SF_6/N_2混合绝缘气体因其液化温度低、电气性能好、环保及价格低等优点,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SF_6替代介质。但SF_6/N_2混合气体应用的综合评价问题尚缺乏研究。文中从电气性能、环境影响及成本三方面入手,构建了SF_6/N_2混合气体应用的综合评价模型。考虑混合气体各方面约束,提出采用电气性能目标最大化、环境影响目标及成本目标最小化的气体压力与SF_6应用比例求解方法。结果表明:提出的SF_6/N_2混合气体应用的综合评价模型可实现电气性能、环境影响及成本多目标的综合考虑,尤其是环境温度对气体压力与SF_6应用比例的影响,能够有效提升混合气体GIL工程应用的环保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SF6/N2混合气体是一种简便有效的SF6环保化措施,己逐步应用于GIS等气体绝缘电力设备中,全面研究雷电冲击下的放电特性及协同效应,可以为绝缘设计及气体参数选择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与工程应用价值.为此开展了 SF6/N2在稍不均匀场和极不均匀场中正负极性雷电冲击放电特性与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在稍不均匀场中,正负...  相似文献   

8.
通过安托万方程和拉乌尔定律,研究了不同混合方案下SF6/N2混合气体的液化温度,结合混合气体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研究结果,分析混合气体的理化特性.文中搭建混合气体绝缘特性试验平台,测试不同混合方案下SF6/N2混合气体的工频击穿电压和直流击穿电压,分析了混合气体中SF6含量对混合气体绝缘性能和理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研...  相似文献   

9.
为了环保,同时解决SF_6高压电器设备在低温下可靠运行的问题,研制和应用SF_6/N_2混合气体的电器设备是非常必要的。而同样压力下的SF_6所占比例越高,其密度越大,绝缘能力越强,但节能减排的意义就越小,因此需要研制SF_6/N_2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用于监测其气体密度,从而既确保高压电器设备安全运行,又能达到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文中提出研制高性能的SF_6/N_2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并阐述了高性能的SF_6/N_2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的实现方法,以及通过性能测试,证实该SF_6/N_2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从工频击穿性能的角度探讨CF_3I/N_2混合气体替代SF6气体用于气体绝缘设备的可能性。通过工频击穿试验探究气压、混合比和电极间距三种因素对CF_3I/N_2混合气体工频击穿电压的影响,并与相同条件下的SF6/N2混合气体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使用协同效应指数C值判定混合气体协同效应类型及协同效应强弱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比、气压的升高,CF_3I/N_2混合气体工频击穿性能逐渐接近SF6气体,较高气压下的CF_3I/N_2混合气体更具有应用潜力。CF_3I/N_2混合气体工频击穿电压呈正协同效应,而且CF3I气体具有优良的自恢复绝缘性能。综合考虑工频击穿性能、液化温度和环境影响三种因素,在特定的场合下,CF3I含量为20%~50%的CF_3I/N_2混合气体有可能替代SF6气体用于气体绝缘设备。  相似文献   

11.
12.
徐卫东 《电世界》2006,47(6):42-44
六氟化硫(SF6)气体具有优良的灭弧和绝缘性能,但有价格昂贵、对电场均匀性比较敏感以及低温下容易液化、不适用于严寒地区使用等缺点。为了解决SF6断路器(尤其是瓷柱式)在北方严寒地区的使用问题,国外ABB、西门子等电气公司和国内上海华通开关厂(用于佳木斯市鹤岗电厂)等已经开始用SF6/N2混合气体作为灭弧、绝缘介质。在总压力为0.7MPa(绝对压力)时,60%SF6+40%N2混合气体的液化温度为-42℃,比同压力下纯SR气体介质低了许多。但采用SR/N2混合气体的断路器,气体密度和灭弧室结构等方面与纯SR气体断路器不同。本文将此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SF6/N2混合气体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一定的开合电流能力并且可以降低对局部电场畸变的敏感程度、解决SF6气体的液化问题,可以大大减少SF6气体的使用量和排放量,减小对环境的温室效应影响,对加强节能减排和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组织开展了SF6/N2混合气体用于GIS母线、...  相似文献   

15.
通过求解两项近似Boltzmann方程,得到SF_6/N_2的放电参数,并将该参数引入流体模型。结合有限元法和通量校正传输法对SF_6/N_2的流注放电过程进行循环迭代求解,计算其击穿电压。以均匀电场中压强0.1~0.6MPa、间隙5mm为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气体放电实验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根据计算及实验结果得到不同混合比、压强下SF_6/N_2的协同效应系数,分析采用上述计算方法研究混合气体协同效应的准确性。为更全面地反映混合气体应用条件,进一步开展压强低于0.1MPa的SF_6/N_2击穿特性实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电子崩不断向前发展,放电间隙的空间电子数密度快速增长,SF_6放电过程中的空间电子数密度增长速度低于SF_6/N_2。0.1MPa下20%SF_6/80%N_2放电5ns时的电子数密度峰值达到4.6×1014m~(-3),而SF_6中该值仅为3.7×1012m~(-3)。当气压为0.1~0.6MPa时,SF_6/N_2击穿电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为9.23%,协同效应系数计算值随压强、混合比的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相符,误差均值为5%。0.02~0.08MPa下SF_6/N2击穿电压、协同效应系数随压强、混合比的变化趋势与0.1~0.6MPa下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针对GIS设备内部可能残存的微粒在受到母线电压时会发生运动的问题,建立了微粒运动的数值计算模型和GIS实验模型,在SF6/N2混合气体作为绝缘介质的情况下,仿真研究了不同微粒情况下的微粒运动特性及不同微粒陷阱对金属微粒的捕获情况.仿真发现:交流电压下,金属微粒会发生频繁的上下往复运动,金属微粒的密度越大,碰撞频率和最大...  相似文献   

17.
SF6/CF4混合气体具有低液化温度和高绝缘强度,主要应用于低温环境GIS等设备中,有必要研究低温环境下温度对SF6/CF4混合气体的工频放电的影响.为此开展了SF6/CF4混合气体在?50~20℃温度范围内的工频放电试验,得到了稍不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随温度的变化,以及极不均匀电场中局放起始电压和击穿电压随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SF6气体和其它气体混合使用时,只要比例适当,也能获得比较理想的绝缘和灭弧效果,可能还会具有更多的优点,本文介绍SF6混合气体的特性和参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全球温室效应,减少电力设备中温室气体SF6的使用量,提出了SF6混合气体的研究方案。目前SF6混合气体是短期内有效减少SF6气体在电力设备中使用量的方法之一。初步研究表明,SF6/N2混合气体具有较强的电气绝缘性能,使得SF6/N2混合气体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做好对SF6/N2混合气体的电气设备,特别是GIS的监督和管理变得非常重要。基于此,研发了一款集SF6/N2混合气体混气比、湿度及分解产物检测为一体的检测仪器,并介绍了SF6/N2混合气体检测技术的原理及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20.
柜式气体绝缘开关设备(cubicle gas insulatedswitchgear,C-GIS)由于其全可靠性能高、小型化等特点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C-GIS开关柜的主要绝缘介质SF6气体具有较强的温室效应,且其成本较高,迫切需要减少或不用SF6气体。针对C-GIS开关柜较低的气压条件,探讨SF6混合气体替代SF6的可行性。采用圆形平板电极模拟均匀场,研究均匀场、较低气压(0.1~0.25 MPa)下SF6与N2、CO2两种气体的二元混合气体在不同配比、不同电压形式(工频和负极性雷电冲击)作用下的击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气压在0.25 MPa以下时,适当增大SF6混合气体的压强可以使其达到纯SF6相同的绝缘强度,为新型C-GIS开关柜的设计制造提供了关键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