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月16日,中软国际(8216.HK)在香港发布公告称,将斥资2.43亿日元(约合1640万元人民币),收购日本ITO(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供应商创智株式会社的100%股权,交易中20%以现金支付,80%以向卖方配发中软国际879万股对价股份方式支付。随后在复牌的交易日中,中软国际(www.icss.com.cn)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的复牌价格为每聪1.78港元,较上一个交易日上升4.7%,成交89.36港元。  相似文献   

2.
本报讯记者蒋湘辉摄影报道9月26日,中软国际与微软和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署了总额达35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协议。根据协议,微软将对中软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中软国际进行20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IFC也将向中软国际投资1500万美元。中软董事长唐敏希望中软国际未来能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软件外包企业。据悉,2004年中软国际的软件外包额约为120万美元,2005年则有望达到500万美元。据悉,此项战略投资将帮助中软增强软件开发等核心业务能力,并加快国际化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微软与中软集团自2003年11月结成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双方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明天中软公司会宣布1997年中软公司营业额收入达4.3亿元,其中6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软件系统集成;中软公司下属的二级企业全部盈利,纯利润达2000万元。1997年是中软公司稳步发展的一年,同时也是逐步走向国际市场的一年。中软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显示系统开始向日本出口,并与 Fuiisu、NEC 等  相似文献   

4.
邢帆 《中国信息化》2010,(13):65-65
近日,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宣布收购汉普管理咨询(中国)有限公司51%股权,为达成此次收购,中软国际需支付2302万元人民币。见到叶明的那一刻,他递过的名片上依然写着汉普管理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的头衔,但其当天的着装来看,一侧胸前的中软国际字样,  相似文献   

5.
本报讯记者蒋湘辉报道 11月20日,中软总公司与微软公司在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人才培养、软件开发、市场营销、企业协议、培训认证反软件外包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根据双方签署的备忘录,中软和微软将联合开发基于微软.NET平台和Office System的各种电子政务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中软将获得微软企业许可授权,以支持其产品开发和应用:微软将支持中软开拓国际软件外包市场,其中包括向中软提供各种软件外包业务,首批软件外包项目于今日签订;双方还将联合在一年内为中软培养200名软件开发人员和120名软件架构师等。  相似文献   

6.
创立中国软件第一品牌,创建世界一流知名企业,力争今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润4000万元,出口创汇600万美元,这是1月下旬中软公司总经理唐敏对新闻界宣布的。  相似文献   

7.
为拓展互联网软件服务市场和海外市场,中软总公司于2000年设立了中gr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软国际)。中软国际整台了中软的BZB电子商务构架E-TRAOE、信息产业部培训中心的在线及面授技术培训服务、国际外包及系统集成服务组合cyberResourch和应用服务平台Resourceone,依托中软原有的客户基础和销售渠道、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及良好的政府关系,着力将ChnaEbase(www.chlnaebase.net)开发建设成国内最大的、全面的ASPI在线托管平台,向社会提供3套ASP解决方案。一、中软国际 A S P平台的层次和结构 1.中ASP构架 中软国际的ASP…  相似文献   

8.
公司     
“中国软件”目标锁定50亿 2003年12月29日,中软股份发布公告:整体收购中软总公司的全部经营性资产,收购后成立的新公司的股票名称将为“中国软件”。中软总公司将在整体收购完成后注销法人地位,存在了十多年的中软总公司即将彻底消失,同时,经  相似文献   

9.
’96中软公司实现销售额3.6亿元,同比增长27%,在系统集成和销售的软件中,46%为自我品牌。这是记者1月底在中软公司年终总结会上获悉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软件外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磊 《软件世界》2006,(13):24-25
在软件企业盈利乏力的现状前,软件外包正在成为目前我国软件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中讯进入香港主板、大连华信及海辉成功获VC注资,中软国际向微软和IFC(国际金融公司)发行优先股,软件外包的诱人前景逐渐散发。外包是指企业为降低成本、保留核心业务和提高竞争力而将自己的部分业务委托给外部企业的一种商业行为。大部分外包业务属于离岸外包,即:将业务委托给外国企业的外包方式。软件外包属于软件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接包方提供相应的软件服务来满足发包方的软件外包或业务流程外包的需求,主要包含企业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11.
软件外包中开发效率低、可靠性差的问题一直存在。PAR(Partition and Recur)方法及高可靠软件开发平台PAR平台,在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可靠性方面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本文将PAR方法和PAR平台应用于外包软件开发过程,使用PAR平台成功研发中软国际实训教材中软件外包案例,在软件开发效率和可靠性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收购方面,微软向来以“补短板”为优先,战略投资反在其次。“用友将被微软收购”的流言已经飘荡了整整一年,时而逼真得仿佛明天就会成为现实,时而又单薄得像一句空洞的假设。截至2006财年结束(2006年6月30日),微软的现金储备为342亿美元,而且还在以每月10亿美元的速度持续增长。用友目前在国内A股的市值还不到68亿元人民币。微软要想收购用友,钱肯定不是问题。问题是,王文京想不想卖,用友值不值得买。表面看来,这条流言成真有着一套颇为缜密和清晰的逻辑。自2005年开始,微软在一年内先后对山东集成、浪潮软件、中软国际以及大连华信等多…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中软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软股份(600536))3000万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隆重上市。发行价11.10元。中软股份公司是中软总公司的核心控股公司,是国家经贸委确定的520家重点企业中惟一一家软件企业,产品范围覆盖了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三大领域,主营业务以软件和信息产品开发、应用系统集成及软件出口为三大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刘海嘉 《个人电脑》2005,11(5):129-136
中软赛博资源(Cyber Resource)是一家发展迅速的软件公司。多年来公司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在软件项目外包、IT服务外包和项目咨询等领域具有专业水准。通过采用HP移动办公解决方案。赛博资源的管理人员和开发人员可以在项目进行中时刻掌握任何变化,更抓住每个机会。  相似文献   

15.
灵活的移动办公让企业从容面对市场竞争中的瞬息万变中软赛博资源(Cyber Resource)是一家发展迅速的软件公司。多年来公司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在软件项目外包,IT服务外包和项目资询等领域具有专业水准。通过采用HP移动办公解决方案,赛博资源的管理人员和开发人员可以在项目进行时刻掌握任何变化,更抓住每个机会。  相似文献   

16.
孙泠 《软件世界》2007,(22):39-41
2006年,西安正式发布了“打造中国服务外包之都”宣言。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西安软件和服务外包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全面提速。 截至今年6月底,西安从事软件服务外包的企业共600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其中技术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重为83%。今年上半年,西安软件及服务外包营业总收入达75.5亿元,同比增长67%。  相似文献   

17.
本报讯记者耿军报道“针对目前国内软件人才缺乏的问题,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搭建起软件外包人才实训就业服务平台,实施“订单实训”。目前,该平台已为近10家外包软件企业提供了实用型人才。”12月16日,“软件改变中国·中关村软件外包”峰会上,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会长于滨表示,中关村有软件企业5000多家,但是仅对日软件外包的人才缺口就高达5000多人。对美软件外包人才缺口更大,可供量不足10%,且这个缺口正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未来几年,将有200亿美元的订单花落中关村,但是,占据这个市场份额就意味着100万软件外包人才的需求。中关…  相似文献   

18.
圈点     
《软件工程师》2008,(5):5-6
<正>东软2007年软件外包业务折桂4月11日消息,根据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2007~2008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560亿美元,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规模达20.1亿美元。东软集团以1.4亿美元的离岸外包收入、40%的增长率,再度摘得  相似文献   

19.
郭成刚 《程序员》2006,(7):16-16
与跨国企业招聘热潮应运而生的,是IT服务公司即软件外包企业的用人高峰。随着印度前四大软件外包服务商TCS.Wipro、Infosys、SATYAM全部进入中国,中国软件外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内的外包企业,包括文思创新、博彦科技、软通动力、东软、中软、申软、博大正方.海辉、用友,都在大规模为自己的外包项目招兵买马,预计2年内人员规模都有可能翻倍。  相似文献   

20.
北京中软融合网络通信系统有限公司(中软网络)6岁了,这家专业从事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的公司,是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总公司(中软公司)控股的核心层股份制子公司,从1994年成立之初的30万元注册资金、几个员工,发展成为如今年营业额2.2亿元、纯利2100万元、员工百余人的高新技术企业,他们的秘诀是什么呢?记者3月23日走访了原中软网络总经理、现中软副总裁郭先晨先生。一开始就有个好机制郭总是中软网络的第一代创业者,他说如果说今天取得了什么成功的话,首先是6年前选择系统集成方向对了,其次是一开始就有个好机制。他说,当时分析的结果是,中软网络最大的优势是技术,公司从一开始成立就瞄准了当时处于起步阶段的系统集成,把系统集成作为企业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