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广泛分布的第三系泥岩是典型的软岩,一般作为建筑物桩基的持力层。本文介绍了南宁佳得鑫广场的桩基采用自平衡法进行软岩试验研究,获得了工程设计所需的重要参数,并对软岩的承载性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程晔  龚维明  艾军  戴国亮 《建筑结构》2006,36(10):32-34,52
广西地区广泛分布的第三系泥岩是典型的软岩,一般作为建筑物桩基的持力层。为充分利用该层的承载力,往往在该地质层进行桩端扩大。南宁市地王商会中心的楼层高、荷载大,其基础采用了软岩扩底桩。其桩基试验采用自平衡试桩法,通过试验获得了工程设计所需的重要参数,并进一步认识到浸水对软岩扩底桩的承载性能有较大的削弱,施工中应对此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南京长江第三大桥软岩桩基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南京长江第三大桥软岩桩基的试验研究情况。试桩的嵌岩深度大,承载力高。针对当地的地质情况和工程需要,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静载试验使用自平衡法,根据试验结果对原设计进行优化,达到桩基试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灌注桩是当前较为常用的基础形式,但是软岩地区灌注桩的理论分析、试验和测试研究远不能适 应工程的需要。本文利用自平衡测试法,对贵州某工程在泥质粉砂岩层所做的2个灌注桩进行 了单桩静载试验,测试了桩周侧阻力及端阻力,分析了桩的荷载传递形状。结果表明,软岩地区 灌注桩的承载特性主要表现为桩侧阻力的发挥,而且桩侧阻力的取值过于保守,桩基承载力偏于 安全。  相似文献   

5.
软岩嵌岩桩承载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对单桩受力变形分析的荷载传递法进行了修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软岩嵌岩柱与岩土相互作用比较完善的有限元模拟方法,在接触单元中引进传递函数,用无限元处理边界问题,考虑了沉渣的影响等,并编制了相应程序,将计算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对南宁泥质砂岩嵌岩桩进行了单桩承载计算机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用该程序对软岩嵌岩桩承载进行计算是符合实际的,模拟结果对软岩嵌岩桩的施工和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多桩型软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多桩型软岩复合地基工程,对复合地基大直径桩和CFG桩桩身轴力及桩间土应力进行了长期监测,并根据测试结果对软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软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与一般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相似,复合地基中大直径桩与CFG桩桩身轴力随深度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分布特征,在桩顶一定范围内桩侧存在负摩阻力,桩间土应力则随着与桩中心距的增加而增大。当建筑结构主体完工后,现场实测得到大直径桩桩顶平均压力约1847k N,CFG桩桩顶平均压力约105k N,复合地基表面桩间土应力在70~200k Pa之间,根据实测结果推算出的强风化泥岩中平均应力约为273k Pa。从测试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软岩复合地基充分利用了地基中强风化泥岩的天然地基承载力,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东江双层桥嵌岩桩自平衡试验实测数据,探讨了大直径、嵌岩深的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承载性状,分析了桩端压浆对于提高桩基承载力及减少桩基沉降的作用,研究了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展规律及注浆前后的变化,得到了桩端承载力在桩基承载力中的比重.试验结果表明:大桥嵌岩桩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荷载要求,并有较大富余;桩端压浆对提高桩基承载力,改善桩基沉降效果显著;桩侧阻力的发挥程度与桩土间的相对位移有很大的关系,桩端阻力增长与沉降近似成线性关系,桩端承载力为整个桩基承载力的30%~50%,该嵌岩桩属于端承摩擦桩.  相似文献   

8.
邱行  瞿志军 《山西建筑》2009,35(17):310-311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对普通桩和桩端后压浆桩的对比试验,分析了桩端后压浆对桩承载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桩端后压浆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单桩承载力和刚度,桩端后压浆对提高单桩承载力有很好的时间效应和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9.
曹先富  潘艾国 《安徽建筑》2009,16(3):109-110
合肥地区在工民建中积累了评价极软(软)岩桩基承载性能的经验,通过与桥基规范的计算比较和引用实际的市政工程检测与测试结果及工程使用效果。推广实践经验在市政工程中运用。  相似文献   

10.
深长嵌岩桩是指嵌入岩层深度较大的桩,一般的试验方法难于准确测出嵌岩桩岩层的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双荷载箱技术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将两个荷载箱埋置于桩身特定位置,按照不同的加载次序,可分别测出指定桩段的极限承载力,可解决部分传统试桩难以解决的问题。实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大直径深长嵌岩桩的桩顶的曲线主要是缓变型为主;从桩侧岩层摩阻力来看,勘探报告所提供的岩层极限侧阻力数值偏小;从桩侧、桩端阻力分布来看,在软岩地区嵌岩深度大小对承载力影响较大,嵌岩比越大,相应的承载力越大,变形越小。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区桥梁嵌岩桩基承载力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型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 NX,对岩溶地区桥梁嵌岩桩基进行承载力数值仿真模拟,分析了不同顶板厚度对岩溶地区桩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桩基极限承载力随溶洞顶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几何尺寸大于2.5倍桩径后影响不明显。在保证必要的嵌岩深度的条件下,岩溶地区桥梁桩基嵌岩深度应遵循"宜浅不宜深"的设计原则。工程实例分析中,通过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确定了岩溶地区桥梁桩基设计深度和岩溶顶板厚度,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软土地基螺旋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抗拔螺旋桩基础竖向抗拔承载性状,使用极限平衡理论和Meyerhof深基础承载力理论,提出抗拔螺旋桩基础首层叶片界限埋深和叶片控制间距,给出多层叶片螺旋桩基础竖向抗拔破坏模式,得到竖向抗拔螺旋桩基础的首层叶片界限埋深和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对14次工程桩试验分析和极限承载力计算,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一般在10%以内,说明所建立的螺旋桩基础抗拔破坏模式比较接近于实际情况,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可用于估算螺旋桩基础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应用南京夹江大桥主塔两根试桩的大吨位静载荷试验成果,采用ANSYS有限元计算,对超长大直径嵌岩桩的承载性状进行分析,包括桩顶沉降、桩端阻和桩侧阻的分配与发挥,并对最佳嵌岩深度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超长大直径嵌岩桩一般为端承摩擦桩,桩端阻力不容忽视,当桩处于极限时,上覆土层的侧阻力已经发挥至极限,而嵌岩段阻力仍有一定潜力可挖。利用ANSYS模拟后发现,嵌岩段的侧阻力非线性特征明显,且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征。同时,通过对不同嵌岩深度的研究,认为仅通过增加嵌岩深度来控制桩顶沉降作用不明显,软岩地区的嵌岩桩嵌岩深度可不必拘泥于规范所限的不大于5D。最后根据静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对原设计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典型红层软岩软弱夹层剪切蠕变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红层软岩边坡岩体中软弱夹层发育且具有蠕变性,很多边坡岩体的失稳破坏都是沿软弱结构面的滑移失稳,软弱夹层剪切强度参数的选取是边坡工程勘察中的关键问题。通过2个典型红层软岩边坡工点软弱夹层样品室内剪切蠕变试验研究,表明红层软岩软弱夹层具有显著的蠕变特性,在边坡剪切强度参数选取中应考虑软弱夹层蠕变的影响。通过软弱夹层长期强度与短期强度试验资料分析,建议软弱夹层长期剪切强度可取短期剪切强度的75%。  相似文献   

15.
软岩隧道锚杆支护作用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公路隧道的发展,隧道稳定性日益成为设计和施工的首要问题。根据重庆—长沙公路共和隧道围岩实际情况,在真三轴试验机上进行隧道在毛洞和不同支护条件下的模型试验,试验反映了隧道失稳的全过程并记录了各个部位的应变值,对不同工况下围岩的应力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围岩的径向和切向应力均是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的;在同级荷载下,支护后的围岩径向和切向应力要高于支护前;径向应力随着离洞壁距离增大而增大,而切向应力在洞壁上应力集中,随后随着离洞壁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最后趋于稳定。锚杆使得围岩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且长锚杆的支护效果要优于短锚杆。  相似文献   

16.
 根据波速孔压静力触探探头和静压桩在软黏土中贯入的特点,建立以波速孔压静力触探试验参数计算软土中静压桩的单桩桩侧承载力时效性的理论解,利用该解可以预测饱和软土中沉桩结束后桩侧承载力随时间的变化。与传统桩的承载力时效性简化分析方法不同,该理论解不仅考虑多土层地基中不同土的刚度指数的差异对固结过程的影响,还考虑因各土层固结系数不同而导致消散速率不同的影响。现场不同间歇期的单桩载荷试验测试结果验证该理论解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半无限空间内部点荷载作用下应力分布的Mindlin解答,提出一种确定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大直径扩底桩桩端承载力特征值的实用方法。首先,利用圆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Mindlin解,推求扩底桩桩端底面的附加应力公式。然后根据规范给出的单桩沉降计算公式确定扩底桩的最终沉降计算公式。最后,根据扩底桩沉降的容许值反算桩端底面的附加应力,进而确定扩底桩的端承力。通过工程实例,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对软质岩石地基承载力的一点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不能简单的运用查表法或经验类比法,而应通过多种测试手段取得评价依据,充分挖掘岩石地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堆积软岩的力学特性是依存于应力条件的,但由于高强度岩土材料的试验难度较高,软岩的平面应变或真三轴试验比较少。采用新研制的仪器对堆积软岩进行三轴及平面应变剪切及蠕变试验。首先介绍新研制的平面应变试验仪,该试验仪可以实现初始等向固结,还可以测定试样剪切带内部或附近的孔压变化;然后介绍试验流程,包括试样的制作和饱和过程;最后对不同应力条件下软岩的应力–应变关系、应力比–剪涨比关系、蠕变破坏特性等试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面应变状态下软岩的强度增加而剪涨量减少;相比于传统的八面体应力空间,建立在tij应力空间中的塑性势更适合软岩;无论三轴还是平面应变条件下,只有当荷载水平达到某一阈值之后软岩才会发生蠕变破坏;蠕变破坏所需时间与荷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