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4340钢与40CrNiMo钢为相似的两种材料,但4340钢中的Ni、Mo元素含量略高于40CrNiMo钢,不同的合金元素含量使材料具有不同的临界冷却速度,两种材料的热处理性能也有明显的差别。4340钢完全退火硬度为32.0 HRC,40CrNiMo钢完全退火硬度<180 HB;4340钢正火后得到马氏体组织,正火硬度为49.0 HRC,40CrNiMo钢正火硬度为31.0 HRC;两种材料在780~870℃淬火,加热温度对淬火硬度没有影响;在相同淬、回火工艺下,4340钢的硬度略高于40CrNiMo钢。  相似文献   

2.
通过成分分析、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定,对进口钎尾的组织与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及参数对国产替代材料40CrNiMo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钎尾产品的材料为日本钢SNCM439,显微组织为细小回火索氏体,抗拉强度高达1198 MPa,冲击吸收能量为102 J;40CrNiMo经过600 ℃回火后,实现了最佳的强韧性配合;860 ℃正火+650 ℃高温回火+860 ℃淬火+600 ℃回火处理后,40CrNiMo钢的力学性能基本达到进口产品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设计原理,研究热处理工艺对40CrN iMo钢弹性体常温滞后性能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析热处理影响40CrN iMo钢滞后的原因。结果表明,下贝氏体组织弹误差体滞后误差最小;850℃相同淬火温度条件下,回火屈氏体组织弹性体的滞后性小于回火马氏体和回火索氏体组织弹性体的;亚温淬火和高温淬火增大弹性体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4.
按照40CrNiMo核电轴截面大小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热处理工艺,最终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的淬火回火工艺对34CrNiMo6钢显微组织、硬度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低于800℃时,随着淬火温度升高,34CrNiMo6钢的硬度逐渐升高;当淬火温度高于800℃时,随着淬火温度升高,硬度略微降低。冲击功随淬火温度升高持续降低。随着回火温度升高,34CrNiMo6钢的硬度降低,冲击功升高。经70℃淬火+620℃回火后,34CrNiMo6钢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铁素体,硬度和冲击功分别为35.2 HRC和111.0 J,钢的强韧性配合较佳。  相似文献   

6.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利用万能试验机、摆锤冲击试验机和布氏硬度计分别检测试验钢的强度、塑性、冲击性能和硬度,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60CrNiMo轧辊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0℃等温淬火时得到的贝氏体和珠光体的混合组织其强度和塑韧性较差;相比较于马氏体等温淬火+高温回火工艺,采用两相区亚温淬火,形成的铁素体和回火马氏体双相组织,可有效改善试验钢的力学性能,并且可以避免淬火裂纹的产生;试验钢经马氏体等温淬火+亚温淬火+高温回火热处理后其布氏硬度为318 HBW,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_(p0.2))为797 MPa,抗拉强度为981 MPa,伸长率15%,断面收缩率为46%,室温冲击吸收能量达到66 J,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JB/T 6401—2017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张明 《热加工工艺》2014,(20):207-210
研究了等温正火热处理对40Cr Ni Mo主轴用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渗碳热处理工艺参数对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钢件进行冲击、拉伸、台架试验等性能分析,并确定40Cr Ni Mo主轴用合金钢最佳的渗碳热处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张小岩  王强  陈涛  王麟平 《热加工工艺》2012,41(22):218-220
对40CrNiMo钢进行不同工艺的热处理,并对其进行硬度、韧性及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其最佳强化工艺为790℃淬火+550℃回火.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40Cr钢的硬度和耐磨性,采用不同的激光热处理工艺对调质态的40Cr钢进行了表面处理。实验表明,激光功率1000 W,扫描速度6 mm/s,光斑直径4 mm的工艺参数较为理想,并对该工艺条件下的金相组织和硬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硬化区厚度约为500μm,表面硬化层硬度显著地提高。  相似文献   

10.
渗硼后的热处理工艺对50CrNiMo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5CrNiMo钢渗硼后的热处理工艺规范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硼后常温淬火组织以针状马氏体为主,高温淬火组织以板条马氏体为主;渗硼后进行高温淬火回火能够显著提高冲击韧度;随淬火温度提高,耐磨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滑和缺口拉伸试样进行不同温度(950、1050和1150 ℃)和不同应变速率(0.5、1.0和5.0 s-1)的高温拉伸试验,研究了40CrNiMo钢在高温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变化、微观组织演变以及塑性损伤形成机理,分析了不同应力三轴度对高温塑性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变形温度或降低应变速率会降低峰值应力;应变速率从0.5 s-1增大至5 s-1,晶粒大小不均匀程度增加,材料更容易产生塑性损伤;变形温度从950 ℃提高到1150 ℃,晶粒尺寸增大近3倍;损伤经历形核、长大并形成微裂纹3个步骤,应力三轴度与缺口半径成负相关关系,应力三轴度的增大会加剧塑性损伤的发生,使得拉伸试件的断裂应变值降低。在车轴实际轧制过程中,在保证一定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尽可能减小楔横轧模具的成形角,并适当增大展宽角的方法,来降低材料塑性变形时内部各处的动态应力三轴度值,降低损伤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宏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分析、能谱分析等方法,对40CrNiMo7钢锻轴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锻轴的裂纹属于淬火纵向裂纹,钢中Cr元素含量偏高,增加了开裂倾向,试样表层有较多TiN夹杂物以及Al2O3、MnS等夹杂,同时试样有0.6 mm左右的脱碳层,促进了裂纹的形成。淬火时产生的组织应力使表面呈现拉应力状态,并在脱碳层和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下超过了材料的断裂强度而产生了开裂。  相似文献   

13.
40CrNiMo钢碳-铌复合渗强化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40CrNiMo截齿用钢渗碳后再渗铌强化处理,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铌层的组织与成分,并分别与常规强化样品在实验室和工况下作耐磨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渗铌层主要由NbC和Nb6C5构成,碳-铌复合渗强化试样的磨损量只是常规强化样的58.4%,其截齿使用寿命提高了69%~78%。  相似文献   

14.
以17CrNiMo6钢制齿轮轴为研究对象,用有限元软件对齿轮轴的渗碳预热和直接渗碳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影响畸变的主要预热工艺参数,并对这两种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预热处理对齿轮轴热处理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渗碳前进行400 ℃保温3 h的预热处理,能够有效减小齿轮轴热处理畸变。  相似文献   

15.
通过预处理(固溶处理)、等温淬火以及不同温度回火等处理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洛氏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40CrNiMo钢奥氏体晶粒长大速度以及硬度的影响,探索了回火温度对贝氏体/马氏体多相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预处理期间,奥氏体晶粒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首先缓慢...  相似文献   

16.
基于17CrNiMo6钢热处理过程传热、组织场转变和热弹塑性数学模型,建立了斜齿轮零件热处理有限元模型。对17CrNiMo6钢斜齿轮的热处理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固定约束、对称约束、摩擦约束3种位移边界条件对热处理仿真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7CrNiMo6钢斜齿轮淬火后齿轮表面受压应力,而心部受拉应力,齿根处压应力大于齿顶处。与目前普遍采用的固定约束或对称约束边界条件相比,采用摩擦约束的仿真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利用Gleeble1500热/力学模拟实验机,对40CrNiMo钢进行双道次热模拟单向压缩试验。分析了40CrNiMo钢在变形温度为950、760℃,变形速率为0.5~30s-1,变形量为0.05~0.4,热变形后的奥氏体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在950℃时,奥氏体组织能发生动态再结晶,最终奥氏体晶粒形状取决于变形速率和变形量;40CrNiMo钢在760℃时奥氏体组织发生动态回复,最终奥氏体晶粒呈扁平的"薄饼"状,奥氏体晶粒的变形程度取决于变形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海洋钻井平台齿轮的修复问题,采用冷金属过渡(CMT)技术在40CrNiMo调质钢表面进行堆焊,利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测试、冲击性能测试和拉伸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焊后回火温度对40CrNiMo调质钢堆焊热影响区(HAZ)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焊后回火温度的升高,焊接热影响区的硬度逐渐下降,堆焊试样的抗拉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