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昕水河为研究对象,针对流域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容量减少、植被退化等,提出了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对策,即对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历史进行全面调查,为生态恢复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建立合理的流域生态变化的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保护和恢复的政策法规体系;用3S技术制定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建立流域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
3.
妫水河流域自1983年开展小流域治理,已经有20多个年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北京面临严重缺水的形势下,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正式启动,妫水河流域形成了自己的"养山保水、进村治水、入川护水"三道水土保持防线。在具体操作上,仍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治理,但又不拘泥于小流域,突破小流域的局限性,树立妫水河流域的整体观,充分完整地考虑妫水河大流域的特点,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水源保护结合起来,使妫水河流域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跃上大流域治理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5.
6.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系统,是大清河水系中游缓洪、滞沥的大型平原洼淀,要承接大清河水系南支各河及北支白沟引河等河流洪沥水.控制流域面积达3.1万km2,淀面面积约366km2,淀内纯水村39个,半水村89个.白洋淀内及蓄滞洪区共有人口38.23万人,耕地46.99万亩.
1.白洋淀生态补水情况
历史上的白洋淀曾是一个水域广阔,水质良好,水产资源丰富,盛产鱼、虾、蟹、贝等多种水生动物的常年积水浅水淀泊,素有“北国江南”之称,“华北明珠”之誉。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内有关专家制定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的主要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和归类,选取了指标烦度≥0.5的12个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黄河中游的4条小流域的治理效益作了评价,评价结果客观、实际,表明此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普遍适应性,为流域治理效益评价向科学性、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白洋淀生态补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次生态补水使白洋淀摆脱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在已完成的白洋淀生态补水工程的基础上,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几方面分析选取评价指标,建立了白洋淀生态补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的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生态优先与生态围垦评价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生态优先”理论模型以及滩涂开发中坚持“生态优先”的实践途径。根据滩涂围垦现状,提出了生态围垦评价体系构想,并确定具体评价指标,初步建立了生态围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遵循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归纳评价指标选择方法和评价方法,分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文献频数法,选取了治理程度、林草覆及盖率、土壤侵蚀模数、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人均纯入、人均产粮、农产品商品率、劳动力利用率9个评价指标,作为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体系的主要评价指... 相似文献
13.
分析对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效益影响的因素和评价指标计算方法,设计符合乌江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工作标准及其指标体系,拟定了乌江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效益评价管理办法,用于提高效益评价工作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时性,推动优化调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文章以岫岩县大洋河上游项目区水土保持工程为例,通过划分生态修复措施类型和构建生态修复效益评价体系,对项目生态修复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运用宏观遥感与微观实测耦合技术进行系统评价及分类监测.研究表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显著提高了生物量和林草覆盖度,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且大大改善了植被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