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与聚丙烯酸丁酯的反应性共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应性共混的方法对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进行改性,使具有生物活性的丙烯酸丁酯在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上接枝聚合,达到提高产物机械性能的同时,保持其生物降解性的目的。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条件和改性物配比对产物接枝率及共混材料相容性等的影响,发现加料顺序和丙烯酸丁酯用量对产物的接枝率和相容性有很大影响,丙烯酸丁酯含量为20%~30%,产物接枝率最高可达20%以上;在加工时填充4%~6%的滑石粉补强,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丙烯酸丁酯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丁二酸酐、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为主要原料,在冰水浴条件下合成AB_3型单体,然后进行熔融缩聚制得超支化聚(酰胺-酯)(HBP);再将含羧基的螺吡喃光致变色基元通过反应活性基团羧基与AB_3超支化聚合物末端羟基的反应而引入到AB_3超支化聚合物末端上,得到具有光致变色性能的超支化聚合物(MHBP)。利用红外、核磁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谱对超支化聚合物光致变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HBP同时具有超支化聚合物的性能和光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3.
贾振宇 《上海化工》2006,31(5):19-22
比较了三种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的分散性,发现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具有最佳的分散性能。探讨了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制备中的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分散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所合成共聚物的最佳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4.
室温下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膨润土/高岭土/聚丙烯酸钠复合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复合粘土配比、用量对聚合反应过程以及树脂吸水(蒸馏水、盐水)、保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复合粘土中膨润土的比例,或增大复合粘土用量,均会使聚合过程诱导时间缩短,等速期的聚合反应速率加快,树脂的吸水能力也随之增强;将两种粘土复合有利于提高树脂的起始吸水速率,饱和吸盐水倍率则和单独添加膨润土吸水材料相当;当m(高岭土):m(膨润土):2:1,树脂同时具有较佳的吸盐水速率和饱和吸盐水倍率;复合粘土配比对树脂的保水性能影响不明显,m(复合粘土)由5%增至40%时,树脂的保水能力先增加后降低,m(复合粘土)=10%时保水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5.
蒋磊  黄红军  万国顺  李志广  王康  张东升 《当代化工》2011,40(12):1231-1233
为探讨聚丙烯酸钠吸水性树脂的粘附性能,设计了一种对其粘附性能的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测试及表征,讨论了不同实验条件对树脂粘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吸水树脂的粘附性能随吸水量、初始压力和分离速率的增加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并根据高分子结构理论、粘接的机械互锁理论和应力松弛等理论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P(BA/AA),并对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pH值、BA/AA的比例和引发剂用量对其性能的影响.将P(BA/AA)共聚物作为高分子乳化剂,进行了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乳液共聚合P(BA/MMA),并与分别使用SLS/Tx-10和P(BA/AA)Tx-10作为乳化剂合成的P(BA/MMA)共聚物乳液的涂膜吸水率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P(BA/MMA)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2.8~3.0)×10-2g/mL,最低表面张力可达38~40mN/m,P(BA/MMA)乳液稳定性高,其乳液涂膜吸水率由使用普通乳化剂(SLS/Tx-10)的25%降至12%~18%.  相似文献   

7.
于洪艳  王兴利 《当代化工》2012,(11):1195-1197
用对苯二甲酸、2,4-二氨基苯酚盐酸盐为原料,五氧化二磷和磷酸反应生成的多聚磷酸为催化剂,合成了对苯撑二(4-氨基苯并恶唑)。考察了催化剂配比、原料配比及粗品精制溶剂等因素对产品纯度及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苯二甲酸:2,4-二氨基苯酚盐酸盐=1:2.05;磷酸:五氧化二磷=1:1.35;采用混合溶剂进行精制,在此条件下产品的最终纯度达到99.2%  相似文献   

8.
大粒径丁苯胶乳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大粒径丁苯胶乳(SBR),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固含量、电解质及单体加入方式对丁苯胶乳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用量、固含量、电解质用量及单体加入方式是控制SBR粒径大小的关键性因素,当乳化剂用量为1.6%~2.4%,引发剂用量低于0.25%,电解质用量为1.5%~2.0%,固含量为50%~55%时,可建立稳定的乳液体系,合成粒经在260~300nm的丁苯胶乳;采用种子半连续加料方式有利于增大SBR的粒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熔融缩聚法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使单体发生酯交换反应,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以聚乙二醇(PEG)为亲水软段,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为硬段的嵌段共聚物,采用1H-NMR确定了共聚物的结构组成;采用DSC、吸水性测试及水解降解试验对嵌段共聚物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中两种链段的含量与原料投料比一致,具有可调控性。由于PEG的引入,使共聚物结晶性下降,亲水性和降解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以过氧化氢为引发剂,以食用植物油如菜子油、花生油、茶油、葵花油、大豆油或者玉米油为分散相,采用静态反相悬浮聚合工艺合成聚丙烯酸钠,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分散相以及反应温度对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过氧化氢浓度增大、丙烯酸钠单体浓度降低、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量降低;玉米油为分散相时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量最大;随反应温度升高,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量增大;但反应温度超过60℃时,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量随反应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