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机氟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氟醇(RfCH2CH2OH)和乙烯基硅氧烷(A-151)为原料合成氟硅单体,然后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10)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KPS)引发剂存在下,分别采用间歇乳液聚合法和核壳乳液聚合法将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进行乳液共聚,制备含氟硅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用TEM观察乳胶粒形态,测定了反应的转化率,研究了乳液的稳定性和乳胶膜的耐水性能.结果表明:氟硅单体含量为15%时,核壳法制得乳液的乳胶膜对水的接触角达110°以上.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含氟丙烯酸酯的性能和用途,对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常规乳液聚合以及最新共聚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总结出几种改进含氟丙烯酸酯体系表面性能的方法,并展望氟丙烯酸酯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物,在丙烯酸酯单体为油相介质中原位生成纳米SiO2粒子,并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备出纳米Si02/含氟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含氟单体和SiO2的用量对复合乳胶膜性能的影响,并采用FT-IR,DSL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粒径分布较窄。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A与SiO2的用量分别为6%和5.5%时,乳胶膜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性能,对水的接触角达到了102.7°,吸水性降低到6.9%。  相似文献   

4.
溶液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在使用中会产生环境污染,近年来人们更加重视乳液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开发和应用,常采用的方法有2种:通过乳液聚合将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和其他烯类单体共聚,以及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和其他乳液通过共混和偶联进行复配,本文对这2种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丙烯酸酯树脂是一种常用的文物保护材料,但纯丙树脂的成本较高;醋酸乙烯酯(VAc)价格低廉且具有较佳的耐候性,故以部分VAc代替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同时引入纳米SiO_2和TFEMA(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制备了不同纳米SiO_2掺量的氟-硅-醋-丙共聚物。研究结果表明:当w(纳米SiO_2)=3%(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时,氟-硅-醋-丙共聚物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以氟-硅-醋-丙共聚物作为石质文物的封护材料,则封护石质样品与未封护石质样品相比,经人工老化试验后,前者的憎水性、耐老化性等均明显优于后者,说明氟-硅-醋-丙共聚物对石质文物的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范敏  陈粤  崔海滨  王文鹏 《广东化工》2013,(21):107-108
简单说明有机硅材料对石质文物的保护机理.总结了有机硅材料在石质文物保护中的研究与应用,并介绍了石质文物保护用有机硅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含氟硅丙烯酸酯核壳乳液及涂膜表面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蕊  肖新颜 《化工学报》2009,60(12):3142-3147
在可聚合阴离子乳化剂体系下,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功能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氟硅丙烯酸酯核壳乳液。考察了DFMA和KH-570用量对乳液聚合过程和乳胶膜表面疏水性能的影响,并对乳胶膜的表面自由能进行了估算。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TG)、接触角(CA)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氟硅丙乳液及乳胶膜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氟硅单体有效地参与了聚合,乳胶膜中氟硅元素呈梯度分布,当氟硅丙乳液中DFMA和KH-570用量分别为16%和5%(质量分数)时,涂膜-空气界面与去离子水的接触角为110.6°,涂膜的表面能低至15.4 mN·m-1,其疏水性和耐热性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共聚物,然后添加乙醇硅溶胶得到新型石质文物封护材料二氧化硅溶胶-含氟丙烯酸酯复合涂料,其中硅溶胶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膜层的硬度和疏水能力。将封护材料用于石材样品表面,可以大幅度降低石材样品的吸水率,提高耐酸碱性能和耐盐性能。  相似文献   

9.
有机硅在石质文物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工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石质文物与遗产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有机硅在石质文物的保护中已经被研究和应用了近百年,本文综述了有机硅对石质文物的加固机理,不同类型的有机硅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重点讨论了近年来烷氧基硅烷及其低聚体、有机硅树脂及其改性研究方面的新进展;讨论了有机硅加固给文物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介绍了有机硅在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10.
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种特殊的含氟材料,其硬度大,韧性好,具有极好的耐酸碱和耐候性,可溶于某些溶剂,塑化温度较低(180~270℃),所以应用领域十分广泛。配制成防腐耐候涂料可以满足许多领域的要求,但由于其施工时必须进行加热烧结或塑化,其用途就受到了限制。因此,必须进行改性研究,合成新型的含氟树脂。笔者对偏氟乙烯/丙烯酸酯类进行了乳液共聚的研究。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不仅获得了稳定的乳液,而且还降低了塑化温度,提高了对基材的附着力。现将偏氟乙烯/丙烯酸酯类乳液共聚的实验和配方设计,引发剂、乳化剂等各种助剂以及不同反应条件对该聚合反应的影响详述于下。  相似文献   

11.
硅丙乳液共聚涂料对石质文物保护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程  邱建辉  赵强 《上海涂料》2006,44(11):12-15
采用预聚合半连续滴加法,分别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及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预乳化液与丙烯酸酯复合单体预乳化液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用作石质文物的封护材料。分析了有机硅单体用量对封护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石材试样作模拟试验,分析测试了接触角、附着力、透气性和耐老化等性能指标,同时用红外分析、扫描电镜对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对石质文物的封护保护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核壳结构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胶乳的乳液聚合条件:乳化剂用量适中;合适的pH值为8~9。该结构产物涂膜具有优异的性能,其不同用量苯乙烯,涂膜的硬度和附着力均高于共聚乳液;高含量苯乙烯的涂膜显示出优良的耐冲击强度。新结构可降低产品成本。  相似文献   

13.
崔永亮  杨冶  孟晓桥 《辽宁化工》2010,39(5):535-536
聚丙烯酸酯外用乳胶漆其优良的性能主要决定于丙稀酸脂聚合乳液的性能。从聚丙稀酸脂单体、聚丙烯酸酯的乳化聚合、配方及助剂等方面对生产操作及工艺研究进行了探讨,以获得质量更佳的乳液,确保漆膜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4.
蔡青  钟浩  张倩 《塑料工业》2007,35(4):12-15
用改进的乳液聚合法,以乙醇/水为反应介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制备出单分散性聚苯乙烯磁性微球。通过SEM观察其表面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表明具有良好的球形度和一定均匀性。为了制备出粒径小、粒径分布均匀的聚苯乙烯磁性微球,设计了正交实验来优化实验条件;探讨了反应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及醇水比对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实验范围内,较低的反应温度、较低的引发剂用量、较高的乳化剂用量、较低的醇水比有利于得到小粒径、高均匀性的PS磁性微球。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聚醋酸乙烯乳液耐水性、耐热性、耐寒性、抗蠕变性差的缺点,国内外进行了大量改性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体系中各组分(如保护胶体、引发体系、乳化剂体系、共聚单体)的改性研究进展,展望了聚醋酸乙烯乳液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核壳结构乳液聚合过程表面张力。发现丁苯乳液聚合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表面张力增大,加入电解质KCl后,体系表面张力增加幅度增大。MBS接枝聚合过程中,体系的表面张力降低;加入交联剂二乙烯基苯,体系的表面张力增大。  相似文献   

17.
水基汽车表面防护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宇  赵起超  郑庆华  时伯军 《辽宁化工》2003,32(5):190-192,195
研究了水基汽车表面防护蜡乳液粒径、蜡结晶状态与防护蜡成膜状态关系。提出了通过控制乳化体系的HLB值,提高防护蜡抗水性能的方法。研制的水基汽车防护蜡经应用试验证明,能满足汽车出口漂洋过海运输的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工作合成了一种带磺酸基团的高分子乳化剂AS,并应用于丙烯酸酯的乳液聚会,得到稳定的乳液,与常规乳液比较,耐水性和化学稳定性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19.
乳液聚合的主要组分为单体、水、引发剂等。要正确地制定乳液合成配方,应对这些组分的性质、作用以及对结果产物的影响有系统的了解。本文以合成丙烯酸酯类建筑内墙涂料为例,介绍了在进行乳液合成之前进行配方选择时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Kaolinite was intercalated with N-methylformamide (NMF) and dimethylsulphoxide (DMSO), separately. The intercalation of these species expanded the basal space of kaolinite from 0.72 to 1.08 and 1.13 nm, respectively as shown by the X-ray diffraction (XR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vinylacetate (VAc) was carried out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60–80°C) using acetone sodium bisulfite as initiator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untreated as well as the modified forrms of kaolinite (K-NMF, K-DMSO).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resence of kaolinite decreased the rate of polymerization (Rp) by factor of 4 at 60 and 70°C and 7 at 80°C and also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polymerization (E a ) was decreased from 43.35 × 104 to 10.32 × 104 J mole?1 if compared with the polymerization of VAc in absence of kaolinite. Using the modified forms of kaolinite (K-NMF, K-DMSO) enhanced the Rp and reduced effectively the E a to ? 27.92 and ? 55.78, respectively. Conversely to untreated kaolinite, the Rp was declining with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in these cases. In all cases, Rp was the highest in the absence of any kaolinite form but in the same time the E a was also the highest. Thes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and expla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different forms, radical scavenging nature of the kaolinite, and chain transf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