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以官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实测剖面和详细观察岩心的基础上,从沉积相特征、岩性特征以及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储集物性等方面对储层进行了研究。指出:须家河组储集岩主要为中-细粒石英砂岩,主要形成于湖泊三角洲前缘环境,储集空间主要为粒缘缝、次生粒间孔、次生粒内孔及填隙物晶间孔,孔隙度在2%~4%之间,渗透率在0.011mD~0.729mD之间,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并从成岩、沉积及构造方面对储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须家河组储集岩以Ⅲ-B、Ⅲ-C类为主。  相似文献   

2.
川西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大量岩心、薄片观察和钻测井、储集物性资料分析,发现川西南地区须家河组储集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其分布广泛,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质、岩屑质石英砂岩,储集空间为残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和裂缝,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是有利储集体;储层在须二段和须四段发育(须二段储层物性好于须四段),以Ⅱ、Ⅲ类储层为主,Ⅰ类储层分布较少,优质储层受控于构造、沉积相带和岩石粒度。  相似文献   

3.
以渝南关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露头为研究对象,进行岩石学、沉积学分析,结果表明,须二段、须四段和须六段以灰白色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分选中等–较好,磨圆为次棱角状–次圆状,孔隙式胶结,大型斜层理及底冲刷面等沉积构造发育;须三段和须五段以灰–灰黄色泥页岩为主,水平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垂向上,须家河组"二元结构"非常发育,底层沉积厚度远大于顶层;横向上,砂岩被底冲刷面分割为透镜体及楔状体,并连续叠置成巨厚层–厚层砂体。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须二段、须四段和须六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须三段和须五段为前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4.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相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划分成岩相类型,建立了不同类型成岩相测井曲线特征,进行了研究区须家河组成岩相纵向及平面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碎屑岩储层经历了机械压实、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破坏性成岩作用及溶蚀、绿泥石胶结建设性成岩作用。将储层划分为低孔特低渗溶蚀相、特低孔超低渗压实 溶蚀相、致密强压实相、致密硅质胶结相、致密方解石胶结相5种成岩相类型。低孔特低渗溶蚀相及特低孔超低渗压实 溶蚀相主要分布在须二段、须四段与须六段下部,致密强压实相、致密硅质胶结相、致密方解石胶结相在纵向及横向上封隔有利成岩相,形成岩性圈闭。平面上将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储集层划分为低孔特低渗溶蚀相、特低孔超低渗压实 溶蚀相及致密强压实相分布区。  相似文献   

5.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特征是油气勘探开发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更是气藏精细描述、储层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采用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及压汞曲线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的孔隙类型、孔隙组合及孔隙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区须家河组储层孔隙类型可分为原生残余粒间孔、次生粒间溶蚀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孔和微裂缝6种主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可分为4种类型,即:Ⅰ类粗歪双峰式—大孔中粗喉型、Ⅱ类中歪双峰式—中孔中细喉型、Ⅲ类细歪双峰式—中小孔细喉型和Ⅳ类单峰式—小孔微细喉型,这4种孔隙类型分别对应残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型、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型、溶孔+铸模孔型和微孔型孔隙组合类型;其中Ⅰ类粗歪双峰式和Ⅱ类中歪双峰式位于有利的峰点结构区,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为中高产能储层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供给体系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由于其独特的生储盖组合,是四川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层系之一。在全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岩性特征、矿物组合、沉积演化等方面资料并结合区域背景、构造事件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物源及其对沉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受四大物源影响,西缘古龙门山、北缘古大巴山的发展及供源对盆地影响较大,东部及南部物源相对稳定并随前陆盆地的发展向东、向南退缩。盆地内须二、须四、须六段大范围稳定分布的砂岩与周缘山系发育、供源充足,导致河道频繁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赤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露头和井下资料并结合四川盆地的区域沉积特征,分析和总结了赤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的地层和岩性特征,并据此推测了沉积环境和指明了油气勘探的方向。认为须家河组系泛滥平原组合中的河流沉积环境,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2种类型;沉积相属辫状河相与曲流河相,包括河床和河漫2个亚相类型,从中可识别出心滩、边滩、河漫滩、河漫洼地及沼泽等微相;但须家河组砂岩层段的储集条件并不理想,而泥岩和煤层又比较薄,故勘探目标应首选构造裂缝和断层发育的区块。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来源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石油地质问题,直接关系到勘探决策。四川盆地川东地区须家河组勘探和开发相对滞后,基础地质研究的欠缺导致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的来源一直存在争议。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具有甲烷含量较低、重烃含量较高、干燥系数较低等特点;天然气中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1<-40‰,具有δ13C3 > δ13C2 > δ13C1的特征;须家河组天然气为干酪根初次裂解的陆相油型气和混合气;须家河组天然气目前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的湿气阶段。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暗色泥岩较为发育,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须家河组泥岩主要以Ⅱ1和Ⅱ2型干酪根为主,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和氯仿沥青“A”含量,总体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泥岩中有机质处于成熟-高成熟的湿气阶段。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熟度与烃源岩成熟度相当,结合须家河组天然气组分特征、同位素特征及成因类型等与下伏石炭系、茅口组、龙潭组、长兴组、飞仙关组、嘉陵江组及雷口坡组天然气存在明显区别,推测该区须家河组天然气主要为自生气。  相似文献   

9.
川西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川西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集岩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石英砂岩。该储层砂岩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岩。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对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物性等资料分析后认为,川西北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以及破裂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已达到了晚成岩阶段B期。成岩作用是控制该区储层物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孔隙演化过程中,压实、胶结作用起主要破坏性作用,溶解、破裂作用起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评价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18  
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研究区主要的储集砂体,其砂岩主要为富杂基、富岩屑的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到较低。野外观察以及(铸体)薄片等分析研究表明,该区须家河组储层属特低孔特低渗致密性储层,以次生溶孔为主,以Ⅱ、Ⅲ类储层为主,Ⅰ类储层较少。  相似文献   

11.
利用露头、岩心、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对包界地区须家河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建立了须家河组二段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沉积相、构造特征、储集层特征、成岩特征、烃源岩及盖层特征等全面研究。提出了利用沉积相、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储集层类型等参数进行有效叠合预测有利含气区的方法。包界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共有5 个有利的含气区带,高产区带主要分布在构造变形较大、沉积物粒度较粗、孔渗较好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中,储集层类型多为II 类及以上储集层。  相似文献   

12.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川西坳陷最重要的陆相烃源层系,目前对其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和认识较为薄弱。通过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不同层段烃源岩饱和烃和芳烃化合物组成的分析,揭示了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对烃源岩沉积环境和热演化特征的指示意义。须家河组二段至四段泥质烃源岩三环萜烷分布和二苯并噻吩/菲比值主体表现出湖相烃源岩的特征,相对较高的伽马蜡烷/C30藿烷比值(0.16~0.23)和9-/1-甲基菲比值(1.16~1.41)表明水体盐度相对较高。甲基菲指数(MPI1)、甲基菲分布分数(F1)、甲基二苯并噻吩分布指数(MDBI)等参数是有效的成熟度标尺,其在Ro=1.35%前后分别与成熟度表现出线性正相关和负相关。高—过成熟阶段须家河组烃源岩的C27—C29规则甾烷分布模式、“三芴”系列相对组成和甲基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呋喃比值受成熟度影响较大而失真。  相似文献   

13.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阔  曾韬  潘磊 《岩性油气藏》2012,24(1):46-51
通过钻井取心和露头采样测试、岩石薄片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的 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空间类型、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川 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砂岩以中-细粒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原 生粒间孔隙、次生溶蚀孔隙和裂缝,孔隙结构以小孔、细喉型为主。研究区孔渗较低,为典型的低孔、低渗 至特低孔、特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三台-盐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从岩石学、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及测井曲线特征等方面,对四川盆地三台-盐亭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须家河组为一套三角洲、湖泊及有障壁海岸的多类型沉积体系复合体.其中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进入蓄水盆地中地表径流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并可进一步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3种亚相沉积;湖泊沉积体系发育滨湖和浅湖2种亚相沉积;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发育潮坪亚相沉积。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相模式,并分析了该区须家河组地层在不同时期的沉积相与微相的展布特征及空间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5.
四川类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主要有3种观点:①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沼泽等沉积体系的多类型;②湖泊滩坝沉积相;③浅海潮汐砂坝沉积相。为此,根据多年野外地质调查、室内研究成果,再次坚持和论证了须家河组为多类型陆相沉积体系复合体的传统认识。具体证据如下:在对地表剖面和钻井岩心精细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和测井资料,可从四川类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湖泊-沼泽等沉积体系。在川西坳陷、川东北坳陷和川东南坳陷围限川中前陆隆起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中,各沉积体系展布各具特色,规律为:沿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造山带前缘为冲积扇或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带;围绕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坳陷带为湖泊-沼泽沉积体系发育带;盆地中心的川中前陆隆起为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发育带。结论认为:受“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控制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湖泊三角洲和湖泊-沼泽等多元相沉积体系在时空中有规律的组合、展布和演化,应该是解释须家河组沉积相特征更可靠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五段是该区重要的油气产层,由于长期被视为烃源岩与盖层,对其沉积相研究相对较少。文中利用野外实测剖面、测录井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该地区须五段沉积相类型、砂体分布特征、沉积体系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研究区须五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类沉积体系,识别出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漫沼泽、河口砂坝、远砂坝及浅湖泥等微相。须五段沉积时期,研究区西北部主要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东南部多发育湖泊沉积体系。砂体厚度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减薄,沉积相类型由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过渡到湖泊沉积,物源可能来自于西北方向。  相似文献   

17.
蔡杰  张敏 《石油实验地质》2013,35(3):325-330
通过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33个煤系气源岩芳烃馏分GC-MS分析与研究,揭示出研究区煤系气源岩芳烃的组成特征与典型的煤系源岩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芳烃组成中表征高等植物生源输入的卡达烯、惹烯、1,2,5-三甲基萘、1,2,5,6-四甲基萘等化合物含量极低;而三芴系列相对百分含量表现出高硫芴与芴、低氧芴的特征,与典型煤系烃源岩中高氧芴含量之特征差异迥然.造成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煤系气源岩芳烃组成的特殊性原因可能与该地区曾经遭受过海侵作用和高热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