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开五颜六色的画册,就能看到一个充满奇迹的世界。用同样的方式贴近观察各种物体的细微之处,也能发现许多全新的视觉景象。肉眼通过显微镜可以观看到微观的物体。用相机观察同样的复杂世界,就可以拍摄到各种新奇粗犷的壮丽景象。微距是非常引人入胜的摄影题材。它可以用新奇而富有创造性的手法来拍摄最普通的物体。这样对客体进行重新创作极少有失败的时候。微距镜头可以展现重新创作的新天地, 从而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光线和位置  相似文献   

2.
地源热泵是一种热量提升装置,正如人们见到的自然现象——水由高处流向低处一样,热量也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跟水泵可以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一样,采用热泵技术同样可以将热量从低温提升到高温。  相似文献   

3.
由于工业内窥镜能观察到人眼无法观察到的场所,方便地检查各种设备、机器和物体的内部,目前一些汽车修理厂也开始配备工业内窥镜,在汽车维修行业迫切需要研制出一种功能齐全,性能可靠、价格合适的工业内窥镜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工业内窥镜的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然后重点阐述了基于嵌入式Linux的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机器人触觉识别系统。该系统具有智能抓握功能,能抓握各种机械零件及鸡蛋、玻璃器皿等易碎物体。在抓握物体的同时可自动获取、处理该物体的触觉图象,从而可以自动识别某些规则物体。该系统的建立将为智能机器人提供实用化技术。  相似文献   

5.
《纳米科技》2008,5(4):62-62
美国威斯康辛州麦迪逊大学的研究人员用物理方法,采用纳米技术,使物体的表面能够排斥液体。他们用硅微针组成超级防水表面,硅针的尺寸仅400nm。这种表面能排斥各式各样的液体,包括水、油、溶剂和清洁剂。他们的设计是:通上电流,将液体从长针之间的空隙中吸下来,让它在长针的根基部位散开,液体就“浸淫”到物体的表面了;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的各种物体,尽管它们千姿百态,但它们都是由人们迄今为止所知的一百多种元素的分子组成的。俗话讲铁板一块,其实各种金属的分子组成中,彼此间还是有着2°~4°左右的晶格存在。从真空技术的角度看,世界上不存在绝对不漏的物体,即使微小的气体分子,它们还是有着和上述晶格几乎相当的不同的直径,由于分子的自由运动,电场运动以及物理化学诸多的因素制约,气体分子不可能径直的穿透物体,达不到我们概念中的漏孔那种程度,从而使我们人为的能获得超高乃至极高真空,但从中可以想象得出,真空度不可能无  相似文献   

7.
由多台制冷压缩机并联构成的制冷机组在供冷时,机组提供的冷量具有阶梯性,由多个用户构成的负载体系在冷量的需求上同样也存在阶梯性。用布尔代数可以完整地表达制冷机组提供冷量与其负载对冷量需求的阶梯性的内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具有同样逻辑功能的电路来实现,将这个电路应用到制冷系统中就成了制冷系统能量梯级控制电路。  相似文献   

8.
姜晶  张国雄 《计量学报》1997,18(3):205-210
开发了一种用采脉冲氙灯光源照明,多元阵列光纤作为多通道接收器的光纤型脉冲多通道快速分光颜色测量系统。该仪器的色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大,色品坐标精度为0.002,测量光谱范围为380~780nm,光谱分辨率为10nm,测量时间几个毫秒,测量时间间间隔小于5s。它能测量较暗物体和荧光物体的颜色,也能进行脉冲光源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的测量,并能给出各种标准照明体和各种色度系统下的色度参数。  相似文献   

9.
变频调速是指在一定负载下根据需要人为地改变电动机转速。电动机调速性能好坏,往往影响到放映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通常用调速范围、调速的平滑性、经济性、稳定性和调速方向以及调速时允许负载等指标来描述电动机调速性能和特点。不同的放映设备所需要的功率和转矩是不同的,有的机械要求电动机在各种转速下都能输出同样的机械功率,这时电动机应具有所谓恒功率调速;有的机械要求电动机在各种转速下能输出同样的转矩,这时电动机应具有所谓恒转距调速。  相似文献   

10.
李铭 《影像技术》2009,21(6):14-19
用普通相机拍摄得到的照片,是二维的影像,相当于人用一只眼睛观察看到的景象。尽管观察者利用照片影像内在的各种单目深度线索,也能获得一定的影像深度感,但终究不如利用两只眼睛观察景物所获得的双目深度感(立体感或空间感)来得更真实生动。所以,档案中的实物照片如果能够是三维立体影像,将能产生双眼观看的效果,其观看质量将会得到明显提高。本文介绍了立体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显示立体影像的各种方法,讨论了用数字技术拍摄和制作实物立体照片的优点,提出了用普通数字相机拍摄实物立体照片存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首先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全息术的基础知识,较详细的介绍可以参考1968年版的年鉴和基姆勒与勒斯的专题论文。全息术的原理在于,把被观察物体发出的波前的二个主要测量参数—幅度、位相记录下来(偏振态是次要的)。需要重新再现这个波前时,用与参考波相同的光波照明照片。上述的干涉图就象衍射光栅一样起衍射作用。衍射出来的恰是原来的物体波。所有的物体,甚至是进行光学检验的物体,如图象、测定尺度或者干涉测量都只能用再现物体波前  相似文献   

12.
NanometrologyandMeasurementTechnologyinNanometerScaleWangJia;ZhaoYang;ZhangShulian;LiDacheng;CaoMang(上接《航空计测技术》1995年第15卷第5期第34页)3精密重复运动的产生传感器产生相对于被测物体的高精度重复运动是尺寸计量的基本任务之一。被测物体上2点之间的距离最终必须用传感器测1点,然后移动传感器或物体,传感器能够位于第二点,同时确定运动距离。各种形式的成像显微镜都是1种化较仪器,他们将物体与标准尺进行瞄准比较,而校准尺将用规范的测显程序来确定。产生能精确地重复的直线运动是比建立参考轴线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3.
《计量与测试技术》2007,34(4):56-56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日前表示,他们利用激光冷却技术,成功地将体积相当于硬币大小的物体冷却到接近绝对温度零度。该项成果创造了激光冷却相同体积物体的最低温度纪录,它为科学家最终将较大物体冷却到绝对零度,以观察物质的量子行为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俄歇谱不仅被用来作为物体表面成分分析的有力工具,而且越来越成为了解物体表面电子能态以及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特别是当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后)物体表面电子化学价态发生变化的重要手段。对于XVV型的俄歇谱,俄歇电流强度可以认为与物体表面的局部跃迁态密度(Local Transition Density)的自卷积成正比。因此,通过解自卷积技术,可以由XVV型的俄歇谱形求得物体表面的局部跃迁态密度。我们用φ5电子能谱仪测得了Si(111)解理面的L_(23)VV俄歇谱。图1示出了它的微商谱。测量时,真空室内的真空度高于1×10~-10托。谱线是在样品解理后4-5秒钟内录  相似文献   

15.
李维娜 《设计新潮》2008,(1):99-102
在未来之门,观众可以对着它发短信,而在汉堡也有相应的未来之门,那边的观众能收到短信,并且可以立即回复。在上海观众如果想要看(汉堡的)港口,那么港口的真实的景象,包括声音、画面就会定时从头盔中传播到上海的世博会现场。  相似文献   

16.
该文讨论设计了一种障碍物主动报警器设备,通过各种芯片、电子元件组合,及内部程序的写入,实现设备功能。该设备可以通过传感器探测物体或人员的移动,当发现有物体靠近到一定距离内(距离要可以调节)后,会发出提示音,对人员进行提醒。该障碍物主动报警器设计成可以进行多角度探测,同时也可以跟据实际需要关闭某些角度的探测,可以跟据需要摆放在需要提醒的障碍物处,当有人员靠近,例如边看手机边走路的行人靠近时,就会报警进行语音提醒。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要想从困绕中摆脱出来,“呈现”柳暗花明“的景象的确不容易,但近几年从升入高职、高专的部分满分作文却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这说明只要指导得法,作文教学同样可以出现事半功倍,柳暗花明的情景。  相似文献   

18.
《工业设计》2013,(12):62-62
在医院我们经常能看见医生用压舌板和小手电观察病人喉咙。“E-spatula”就类似这个工具,三合一的设计,其集成了压舌板、照明小手电和温度计。简单的解决了多工具,复杂性的操作,一次就能解决,另其探测头可以使用一次性的透明硅胶套,而且可以回收再利用,不使用时可以插入底座。  相似文献   

19.
科学是以观察和测量为基本手段的,测量能力则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人们观察和测量得越准确,就越能如实地描述自然现象与客观事物,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几个世纪以来,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论述过测量的重要意义。其中,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说得最具体:“当你能测量你所讲的事物并用数字表达出来,那末你就多少知道你所谈论的事物了;如果你不能用数字表示它,那你的知识还是贫乏和不能令人满意的。” 在生产、科研、贸易以及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测量问题。一般地说, 测量是把经验的和客观的数值赋予现实世界中的物体或事件的特…  相似文献   

20.
力学中常常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描述为碰撞过程,两体碰撞模型广泛地运用于处理各种物理问题,然而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着多体碰撞.文中建立了三体碰撞过程的动力学方程组,对一维完全弹性三体碰撞进行了数值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体碰撞物体的分离速度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细节有关,一般情况下不能简化为相继的两次两体碰撞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