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总结各国防震避难空间规划实践经验,结合城市用地分级,设置避难场所,有效设置防灾避难通道。立足我国城市总体规划需求,提出防震避难空间规划系统构想,并根据人类在非理想状态下的行为模式,验证相关技术数据,并依据相关技术标准提出解决方案,为城市规划中正确合理地设置防震避难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日本避难场所规划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锐  刘皆谊 《新建筑》2009,(2):102-106
通过对日本避难场所规划的回顾,归纳出其分级与定义、设置原则、设置要求与发展策略。指出日本避难场所是以经验与行为学为设置原则,逐渐强化日本的防灾计划体系,而以建构防灾生活圈为核心的体系与强化避难场所的引导行为作为主要发展策略。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完善既有的防灾体系和规划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地震灾害普遍凸显出防震避难场所的缺乏与设施供需矛盾等问题。本文依据《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划(报批稿)》。结合国内外避难场所建设的相关经验.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为例.对其功能分区、应急交通、蓬宿区、应急设施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在防灾生活圈规划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邻里避难生活圈、社区防灾生活圈和城区防救单元三个层级,以及避难场所、防灾中心和应急道路三个方面,讨论城市防灾空间设施优化配置策略,并据此提出理想的城市防灾空间设施配置模型。该模型对于城市新建地区的防灾空间设施规划和已建成区域的防灾空间设施的提升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结合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南京综合防灾规划专题编研工作,深入解析了规划编研背景,详细介绍了南京综合防灾规划的理念、原则,灾害风险分析以及防灾空间规划、避难场所规划、防灾通道规划等内容的编研情况,以期对相似或相同类型规划的研究与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鉴已有的防震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经验,针对南宁市的实际情况,以南宁市人民公园的防震避难场所为示范点,探讨建立城市防震避难场所的规划原则、设计指南以及相应的避震疏散模型.  相似文献   

7.
从汶川大地震反思城乡防灾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汶川大地震教训的总结,反思我国城乡抗震防灾建设中存在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问题,建筑抗震设计问题,农房建设防震安全问题。同时还介绍了日本城市抗震减灾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城市防震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经验与方法,并就广西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灾害的频发致使防灾避难空间的开发建设尤为迫切,在综合论证体育场馆作为避难场所具有优势的基础上,针对避难使用需求提出了六项平灾结合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乡村应急疏散空间是乡村防灾韧性最直接的空间表征,由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两部分构成。现有的乡村综合防灾规划中对应急疏散空间研究不足,缺少科学实用的应急疏散空间规划方法。从韧性提升的视角提出乡村应急疏散空间规划方法及其技术要点。结合乡村特征识别空间脆弱性,通过多区域协同防灾空间规划、仿真优化的疏散路径规划和设施配置等方式,提升应急疏散空间工程韧性。深度介入社区应急疏散能力训练,建立多主体协同、多阶段联动、具备地方性特色的乡村社区应急响应机制,同步加强社会韧性。该方法完善了乡村综合防灾规划中的相关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11.
防灾公园的建设和利用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提出在城市总体规划和防灾设施规划等宏观层面加强统筹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公园地形地貌条件、河流水系、砂石土壤及公园设施的综合利用探讨城市普通公园兼容防灾公园的可行性以及利用城市普通公园开辟防灾公园的具体路径,以实现城市公园综合防灾减灾功能的整体提升。最后从地形设计、水体设计、建筑设计和植物栽植设计等几个方面指出城市防灾公园景观设计的技术要点及有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穆祥纯 《特种结构》2009,26(3):69-76
近期,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工作的意见”,为了引起对城市桥梁防灾减灾问题的高度重视,推动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对发生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的7个城市桥梁的典型的灾害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诠释了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的内涵。同时,客观地指出了当前我国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陈述了目前国际桥梁界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孙滢  孟羲  许方 《华中建筑》2012,(9):31-34
文章系列研究(一)通过对北京市八角社区公共空间的调查。指出其社区公共空间不能满足社区防灾要求之处,并提出改造建议。该文在文献调查和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对该社区公共空间进行防灾改造的具体方案。对其功能、道路和开放的公共空间进行调整,并对区域内大型公园进行适用于社区防灾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跨度钢网架的受灾实例的研究分析,总结得出具体的损坏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解决办法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常健  邓燕 《华中建筑》2010,28(10):31-34
该文从社区总体空间规划的防灾减灾性出发,对城市社区空间结构类型进行分析,归纳社区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研究不同社区空间结构的特点及防灾效应,形成了对不同社区空间结构防灾特点的总体认知,为今后针对社区空间结构的防灾性规划提供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减轻地震震害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汶川大地震造成人员财产巨大损失,从震害中反思,总结经验,采取改变地震预报观念为地震预防观念,建立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抗震防灾宣传,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提高生命线工程以及农村建筑、旧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严格控制擅自改扩建及违章建筑等措施,可以大大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岩爆防治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浙江省苍岭隧道及福建祝源隧道岩爆防治及对策研究,提出相应的岩爆评价方法、步骤及判据、岩爆烈度的划分,同时就设计及施工阶段提出不同的防治对策。研究结果可以为深长大隧道开挖岩爆防治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晨  许彦曦  佟庆 《规划师》2007,23(2):58-60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应从宏观层次划分防灾分区,从中观层次划分防灾单元,在微观层次确定避难场所的结构功能;应遵循一场所用,就近布置的原则;根据避难场所等级(市级、区级、街道级和社区级)确定服务半径;场所选择应考虑安全性、基础设施、疏散通道、标识系统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沈莉芳  陈乃志 《规划师》2006,22(11):27-30
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规划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应从综合防灾减灾的角度出发,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用,达到消除隐患,降低风险,有效减灾避灾,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成都市中心城公共安全规划将城市公共环境、公共安全保障设施的布局及建设标准作为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城市抗震中地下空间作用与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志龙  郭东军 《规划师》2008,24(7):22-25
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已具备相当规模,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较好的抗震性能进行合理的选址和采取抗震措施,将其作为地面避难空间的有益补充。为此,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地下空间的抗震性能,编制地铁、大型地下公共空间、地下生命线等抗震预案,明确城市地下空间地震时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