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余雪  张冉 《华中建筑》2012,30(6):120-122
城镇化是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以淮安车桥镇为例,充分考虑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基础条件差、区域支撑能力弱的特点,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分析了城镇职能、不同发展阶段的增长机制和发展路径、城乡空间布局、设施配套、以及政策保障等方面内容,为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与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城乡统筹特殊矛盾分析和国内外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总结,构建了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拉农模式"、"改农模式"和"双效应多驱动半内生型模式"三种可能模式,并提出"新型三集中"、复合城市化、生态移民等特殊的实践路径和手段。随后,以中国西部地区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7)
建设广州教育城是落实"123"城市发展战略、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撑。广州教育城建设的定位是多层次的。广州教育城的功能应集中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上。  相似文献   

4.
乡村要素的越级流动导致大都市地区镇村关系出现明显的疏离、弱化与解构,镇村关系的结构性特征出现明显的分异。作为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发展中重要的结构性要素,对镇村关系结构性特征的精准认知与合理引导,不仅关系到镇村体系是否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发展动力和潜力,也关系到大都市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的基层发展问题。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以武汉市为例,将"适应度"作为识别大都市地区镇村关系类型的测度指标,运用NK模型将武汉市镇村关系分为横向联动型、固核强边型和网级延伸型3类,并提出武汉市镇村关系重构的引导策略。为促进大都市地区各类镇村关系结构的健康转型、实现镇村空间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基层稳定与社会保障职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伟  闾海  胡剑双  国子健 《城市规划》2021,45(12):17-26
中国目前正处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走向城乡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文章在对城乡融合发展相关理论总结的基础上,聚焦省域尺度层面,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南中北区域发展差异特征较为显著的江苏省为例,通过回顾总结江苏城乡关系演变的历程、主要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经验,及在区域城乡融合、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乡村价值挖掘等方面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区域联动、差异引导、特色优先、政策赋能"的新时代省域层面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认为要积极构建区域联动发展和区域转移补偿机制、针对不同区域的特征因地制宜选择差异化的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路径、聚焦资源本底较好的地区率先打造不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强化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为中国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提供实践经验,也为其他省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冯正汉 《广东建材》2012,28(7):62-64
城乡统筹作为国家战略,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欠发达地区要推进城乡统筹,其路径就是以主体功能区划为抓手,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按照强化中心、集聚发展的空间模式,引导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和中心镇集聚,同时依托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突破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7.
城乡统筹三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劲松 《城市规划》2012,(1):33-38,45
城乡统筹是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城乡统筹,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和农村支持城市的双重作用机制,使城乡成为一个有机互补的整体,才能真正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本文以广东实践为样本,提出了城乡混杂——城乡分野——城乡融合的城乡统筹三阶段理论,并总结了三阶段从"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到"城乡互补、相得益彰"到"城乡一体、服务均等"的不同发展特征,以及相应的规划对策与改进措施,促进城乡发展最终形成以"三社区、三网络"覆盖全部城乡社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的"理想城乡"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规划区"上升到法定控制层面,但"规划区"如何划定还缺乏明确路径与指引。现对照现行城乡规划法对"规划区"的控制要求,在法定框架內以规划区中的功能区统领行政区的方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探讨总体规划编制阶段城乡统筹为导向规划区的划定技术方法、规划区内城乡统筹路径、规划区分区规划指引。并以中部地区典型的平原城市——驻马店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地域、不同城镇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应当有适宜于本地区本阶段的发展策略和路径模式。后发展地区面临着城镇建设基础薄弱、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滞后等一系列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其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在何方,更加值得探索。本文以湖北省典型的后发展地区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为案例,深入分析屈家岭管理区在城乡一体化、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透析不同层面的政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从区域城乡统筹、产业优化转型、政策力驱动、城镇特色塑造等方面探究具有后发展地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探讨弱化行政管理界限、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农业、打造区域旅游产业链等途径能否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旨在为实现均衡化的城镇协调发展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16,(Z2)
小城镇是城乡融合的区域,是城乡统筹的重要节点。本文以新型城镇化理念为导向,深入分析北京小城镇规划在城乡发展、公共设施建设与绿色空间实施等方面面临的问题,积极探索小城镇规划编制转型,探索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促进规划与实施的结合,促进资源利用、公共服务的城乡统筹,更好地发挥规划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轶 《福建建筑》2012,(5):27-29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江津区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不协调因素,指出以提高城镇化率为目标的城镇化进程没有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现状。作为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大城市之一,江津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城镇化质量为导向,除了稳步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均衡扩张城镇规模外,还应更加注重城镇化与经济结构相协调、城镇化与社会生活相适应,把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城镇化进程的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建设、千亿工业强区和统筹城乡发展三大战略,走以城镇化质量为导向的统筹城乡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城乡总体规划”:重庆特色的区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颖  唐劲峰 《规划师》2008,24(4):69-71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区域规划仍处于体制性缺失状态.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时代的来临,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迫切需要区域规划的指导.在此背景下.重庆市应抓住将城市总体规划改革为"城乡总体规划"的历史契机,以城乡总体规划为载体开展区域规划,将城乡总体规划打造成重庆特色的区域规划.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必然道路,而土地流转又是促进乡村地区城镇化、解决城乡发展中土地容量问题的重要手段。该文对城乡统筹与土地流转的理论和二者联系进行梳理,并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土地流转的案例进行剖析研究,总结出不同地区土地流转实践的类型及联系,以及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某产业带远景发展规划为例谈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态角度对城乡空间形态进行了研究,对乡村地域空间变化作了分析,提出了城市外部空间演进分析方法,以金洲大道产业带远景发展概念规划为例,探讨了WO和ST战略构思,从而使城乡规划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可行性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5.
引入"土地开发权"概念,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提出城乡规划的核心任务,是要高效地实现和公平地分配开发权。城乡规划体系中的三大法定规划,就是从不同层面逐步明确土地开发权的:区域规划确定各地区发展权并制定区域之间开发权的转移和补偿政策,城乡总体规划确定土地使用性质并制定城乡之间开发权的转移和补偿政策,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土地开发强度并制定城市内部开发权转移和补偿政策。由此提出对现行城乡规划体系及其编制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新的完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全域空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市县层面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而科学地调整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是实现区域绿色和协调发展的必要保证.文中从点、线、面三要素出发,对城乡空间结构各阶段的居民点、道路交通以及用地布局特征及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构建了哈尔滨城乡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何建军  杨春  黄伟锋 《规划师》2009,25(7):39-43
宁波前童镇总体规划从规划策划,区域统筹,城乡一体、公众参与,环境容量及城市设计等角度去解决小城镇发展定位、发展规模、城镇特色等问题,规划方案力图达到全面谋划古镇发展、全力打造山水儒镇,统筹发展西部四镇、凸现优势错位发展,全覆盖综合评价、城乡一体化发展,整体把握古镇形象意境、分区控制风貌景观特色,公众参与贯穿规划始终、全民共商未来发展大计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8.
张云路  马嘉  李雄 《风景园林》2020,27(1):25-29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支撑专项之一,须充分响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从"多规合一"和"城乡统筹"视角进行合理转变。以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引,从规划路径和规划管控两大方面,针对传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如何适应当前城乡绿色空间优化需求进行规划模式探索。在规划路径方面,提出借助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确定规划的流程、层次、内容、技术。在规划管控方面,提出呼应"多规合一"发展要求,构建多民众参与、多部门合作、多渠道沟通的城乡绿地管控体系。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路径和稳定完善的管理机制,支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绿色空间的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村地区作为城乡规划管理较为薄弱的区域,在规划编制方法、规划落地实施等方面往往聚焦于单个村庄的编制,缺乏从区域层面审视乡村地区发展的实践探索,尤其是缺少统筹协调生态保护、土地利用等各要素的多规合一型规划,使得规划的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不足。浙江省杭州市从城乡融合、区域统筹的视角出发,编制面向区域层面与操作层面的郊野单元规划,在空间范围上实现了开发边界外乡村地区全覆盖,在规划类型上具有多类型、多层级特征,存量规划、实施性规划特色显著。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村庄规划体系,在规划内容方面更是体现了高效利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的要求,尤其是促进了规划实施与规划编审程序深入对接,推动了城乡要素深度融合、城乡空间全域管控,是对乡村振兴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规划模式与技术方法的成功探索,对于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周勤欣  李乔  马希旻 《重庆建筑》2009,8(10):9-11,12
由于传统城市规划对区域绿地研究不多,现行的管理体制和技术标准又缺乏对区域绿地系统的统一规范.因而在构建区域范围内的城乡管理信息平台中无法有效地集成区域绿地要素。本文通过重庆市城乡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实践.分析了城乡信息管理平台需要集成的区域绿地要素应包含的内容,探讨了区域绿地的分类标准和数据库建设的结构模式,以及对规划编制、规划管理、防灾等方面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