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是"城市增长管理"概念的具体化与对象的明晰化,城市空间规划必须借助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才能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城市增长管理研究现状的讨论,认为关于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研究仍然需要在规范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两个层面进一步深入: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的城市空间增长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强化运用现代技术开展对特定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效用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
随着首都"大城市病"问题日益凸显,城市空间增长问题受到关注,亟需合理确定增长边界,努力实现城市空间"理性增长"。研究表明目前首都空间仍然呈现"摊大饼"式蔓延趋势,必须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管理的阶段性特征,加快确定首都城市增长边界。文章从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功能疏解、轨道交通引领、用地调控等方面提出合理确定首都城市增长边界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空间增长影响因素的多样和动态性使城市的空间生长在不确定中不断寻找平衡点,遗传算法思想正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这种城市空间增长的动态性理念。通过对空间增长适宜度的量化研究,试图找出通过遗传算法量化计算获得不同发展目标下的多种城市空间增长方案的方法和策略,并对该方法面临的实际问题及改进的思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空间快速增长背景下,开展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研究,有助于解决城市空间增长中出现的问题,可为确定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制定空间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方法旨在定量、客观地判断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要素配置与运行是否合理、高效和公平。笔者建立了结构配置效应、经济配置效应和公平配置效应3个方面的评价体系,通过目标法对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进行评价,得出空间增长效应评价函数。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2004—2013年间的城市空间增长效应总体呈上升发展趋势,结构性、公平性趋好;合理配置效应和经济配置效应波动显著,反映出城市建设面临的用地结构优化、用地效率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精明增长"策略与我国的城市空间扩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在较为系统地阐述目前国外广泛研究的"城市蔓延"("Urban Sprawl")和与之相对的城市"精明增长"("Smart Growth"Policy)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城市空间增长具有"城市蔓延"趋势这一基本判断,呼吁借鉴国外应对"城市蔓延"所采用的"精明增长"战略,为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进行理念更新.  相似文献   

6.
朱孟珏  周春山 《规划师》2013,29(7):79-84
以各类综合性新区、新型产业空间为代表的城市新区在城市外延式空间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879个城市新区为研究对象,对基于空间连续性与跳跃模式下的城市新区空间增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新区的空间增长模式可以分为边缘连续式、近郊跳跃式与远郊跳跃式;目前城市新区以5~20 km的近郊跳跃式为主,边缘连续式与远郊跳跃式居次;城市新区的跳跃程度同时受到新区自身功能与母城发展条件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的用地空间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和扩张,城市空间也逐步由主城区向郊区扩散,不少城市仍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与国内许多成长型城市一样,近些年杭州市城市空间发展也出现了无序蔓延的势头,土地利用程度较低。该文通过对相关理论与典型城市增长的案例研究,分析其增长模式及特点,对杭州城市空间增长提供借鉴,并结合杭州市发展现状,提出TOD模式下的城市空间轴向发展模式,为杭州城市未来的有序扩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路径是城市规划学科研究中的一个前沿难题.通过构造城市空间形态低碳绩效模型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出行距离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模式,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以石家庄为例,选择3种不同空间增长方式,从实证的角度对城市空间增长模型进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双城增长模式是最优的增长模式,即城市在增长过程中应该选择逐个组团的增长,并且新形成的组团应达到一个市级中心服务的合理规模,不宜同时建设多个组团或者向外蔓延式无限增长.  相似文献   

9.
中外城市增长边界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世纪以来,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给环境保护、资源集约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中国城市空间增长进入转型发展阶段,突出表现为从追求量的增加转向追求质的提升。在转型发展时期,为了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发展的模式转变已成为城市规划研究热点。城市增长边界作为空间增长管理的政策工具之一,以“生态优先”保护城市生态本底,以“精明增长”提升城市内部空间绩效,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使其兼具地方特色和推广意义,成为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重点关注国内外城市增长边界的定义和内涵、应用及划定方法,以期对我国城市增长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管理体系及其重构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各种城市空间增长问题凸显,增长管理理念成为指导城市空间增长的重要原则.我国城市空间增长管理体系的建构有其特殊的制度基础、指导思想、法律框架、技术手段和保障机制,针对当前我国城市空间增长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可从制度基础、目标层、控制层和保障层四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城市空间增长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三月,春风送暖,人们沉浸在“两会”召开的喜悦中。当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工业总体规模已经不小,但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一项紧迫任务”的时候,我坐在会场,心情异常激动。它说明,早在13年前国家建材局提出的中国建材工业要走“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道路,是正确的。这也勾起我对一段往事的回想……  相似文献   

12.
"大"和"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度和效率是大工业化时代的标志."大"和"快"是当代中国建筑师普遍面临的问题:在席卷全国的建设大潮中,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设速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建筑师们所承担的工作,与膨胀的建设规模相对应的往往是被大大压缩的设计周期.但是,对发展指标和速度的追求却驱赶着中国建筑师们不得不"大"干"快"上!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多少让世界刮目相看。但20多年的建设并非叫好声一片!相反,越来越多的专家甚至老百姓都提出了许多异议:无论我们走到哪个城市,目光所及之处,全是一色的高楼群、玻璃墙、霓虹灯、立交桥、宽马路、大广场。  相似文献   

14.
境物之间     
“即境即物,即物即境”,这是大舍为他们在北京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研究中心举办的X-微展所起的名字.“即”意为接近,境是指“一个空间及其氛围的存在”,而物是指“建筑的实体”.[1]从题目中不难读出,大含将自己的建筑历程定义为对“境”与“物”这两个建筑本体主要构成元素的探寻.它像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却因为目标与路径的迷惑而产生曲折与跌宕.这种情节也暗藏在这个命名中:“即境即物,即物即境”,词序的转换在这里有着特别的含义,它用一种简单而分明的方式体现出大舍在“境物”之间的权衡与选择.如果说,大舍早先的设计策略更倾向于“境”的营造,那么,他们近期作品中的一个新动向是“物”的构筑开始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这种变化戏剧性地体现在龙美术馆与大舍之前作品的强烈差异之上,在设计策略与建筑语汇背后,所隐含的是建筑师对于建筑本源价值与实现手段的不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住宅设施》2009,(8):32-32
8点15分,方太的上班时间,展厅接待主管谷陶已经在忙忙碌碌的做接待准备。今天的来宾是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油烟机分会一行,共四十人,几乎网罗了全国的厨电知名企业精英人员,更不乏国内排得上名的厨电巨头。谷陶介绍,今天总共要接待五批客人,这是今天的第一批。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与"现代"之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人们思想观念中关于“传统”和“现代”的种种误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含义以及现代化的本质等问题予以深入的论述,进而针对当代中国城市和建筑发展中如何正确理解“传统”和“现代”,如何正确思考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7.
在徐工新疆地区代理商伟业公司的会客室里,我见到了第一位采访对象——徐老板。憨憨的体型,黑黑的皮肤,浑身上下透着一种朴实,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聊起来之后,我渐渐发现徐老板朴实、率真之外更透着一种睿智。从做生意上来讲,他绝对是个有想法的人。十几年前,徐老板凑钱买了几台平板车,  相似文献   

18.
潘莹  施瑛 《华中建筑》2009,27(1):149-154
岭南文化的“重商”思想的发展成熟影响了明清以后“岭南派”建筑的形成,“岭南派”建筑注重实用、追求享受的功能观,张扬显露、追逐潮流的装饰风格,人神共居、求财祈福的环境意象和中西合璧、多元兼容的建筑文化特征都深深根源于“重商”思想。  相似文献   

19.
"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的关联性:建筑文明是建筑文化的内在价值,建筑文化是建筑文明的外在形式;建筑文明尺度对建筑文化品位的内在制约,建筑文明的价值转换,充实为建筑文化的历史积淀,全球化文明散布引发的建筑文化增熵及抗衡文化增熵的三种“负熵流”。  相似文献   

20.
"趣城",尝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带来新的微型趣味空间,解决城市问题并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从字面意思来说,"趣城"首先就是"趣",方案要有趣,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高大上"项目,而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另外一种解读,是一种轻型的空间提案,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空间策略.另外一个就是"城","趣城"项目针对是城市公共空间,尽管它的尺度很小,但是所有的出发点均基于城市角度,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城市策略.因此,我们认为"趣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空间实践项目,它尝试从中间往上下探索,是一种结合了极大尺度与极小尺度创新的实验.因此,有趣(Fun)且有效(Effective),这是我们开始思考"趣城"项目的最原始的出发点,每一个提案都要至少满足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