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剑峰 《钢铁》2004,39(Z1):293-296
通过对板坯三角区裂纹,内裂,中心偏析和热轧钢带截面低倍试验的跟踪,发现板坯三角区裂纹的遗传表现可能与热轧成品厚度有关,内裂级别较低的情况下对热轧成品的影响不明显,而钢带的截面偏析除了与板坯的中心偏析有关,可能还与轧制温度有关,并且偏析在钢带截面的显现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中心区气孔和裂纹的出现,氢引起裂纹出现的趋势提高,钢的焊接性变差这些不良现象与连铸板坯中心偏析有关。许多文章专门讨论研究中心偏析产生的机理和条件。深人研究了结晶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可以定量测出铸坯的显微偏析和带状偏析程度。结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400 mm特厚板坯生产现状,分析了动态轻压下位置对特厚板坯中心偏析的影响,结果发现:延长两相区及固相区的轻压下区间,有利于改善特厚板坯的中心偏析。根据C、S化学分析结果,发现400 mm特厚板坯与250 mm中厚板坯中心偏析类型相一致,宽度方向钢液成分分布不均匀,液相穴呈"W"形。  相似文献   

4.
轴承钢小方坯轴向心部组织的不均匀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齐松  王平  岳增玉 《钢铁》2004,39(9):28-30,38
为改善小方坯的中心质量,对小方坯沿轴向元素含量的分布情况和结晶组织进行了研究。试样中的碳含量分布不均匀,中心区域最明显,存在着碳的中心正负偏析。试样的心部组织在轴向上不均匀。在中心等轴晶区,下部的晶粒细密,上部的晶粒粗大。结果表明沿轴向结晶组织的不均匀性导致了元素含量的不均匀分布,这种沿轴向的不均匀性造成或加重了小方坯的中心疏松和中心偏析。这为解决小方坯的中心疏松和中心偏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连铸板坯中心(厚度方向)存在的中心偏析常常导致因氢作用引起输送天然气的管线发生裂纹,或者阻碍海洋结构钢材的可焊性,因此在连铸过程中,减少铸坯的中心偏析和点状偏析是连铸工艺的主要技术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采用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对不锈钢连铸板坯横截面成分偏析进行研究,结合金相低倍组织形貌,定量表征了铸坯横截面上各元素含量的统计分布规律。在铸坯横截面上有一环状偏析带,此偏析带碳、硅、钛等元素为负偏析,钙、铝富集呈严重正偏析,且与低倍组织形貌中白亮带精确对应,由电磁搅拌所致。白亮带内侧上、下各有一条偏析带,其成分分布与白亮带相反,碳、硅、钛等元素富集呈正偏析,钙、铝为负偏析,其位置对应于中心等轴晶和柱状晶的交界处。碳、硫、钛的最大偏析点集中于铸坯横截面中部,硅、锰、磷、钙分布于白亮带附近,而铝呈弥散分布。钙、铝、钛为铸坯中主要偏析元素,其最大偏析度和统计偏析度均较高,均匀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随着钢材使用环境的日趋严酷 ,对大输入热焊接低温用钢和管线钢的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为满足用户的这些要求 ,必须加大力度改善连铸板坯的中心偏析。为了改善连铸板坯的中心偏析 ,人们曾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 ,如通过降低钢水P、S含量来降低偏析元素浓度 ;采用电磁搅拌、低过热度浇注来促进凝固组织等轴晶化 ;通过缩短辊间距、强化二次冷却、降低拉速来减少鼓肚以及采用辊式轻压下法等 ,但是 ,要将连铸板坯的偏析控制在最低限度仍然十分困难。最近 ,新日铁开发了一种称之为“面压下”的新压下法 ,在大分厂 5号板坯连铸机上进行了工业性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凝固组织下管线钢的中心偏析情况.低倍组织腐蚀结果表明,连铸板坯的中心偏析由相对独立的、大小不一的半宏观偏析点组成,且不同凝固组织的半宏观偏析特征有所差别.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中心等轴晶时板坯中心为负偏析,且贯穿于整个等轴晶区中,而中心为柱状晶时则表现为正偏析.通过对比化学成分和半宏观偏析面积比发现,板坯的半宏观偏析面积比随C和Mn最大偏析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于化学成分分析只能反应局部位置的偏析情况,因此半宏观偏析面积比的方法对生产实践更具有指导意义.对不同过热度下不同凝固组织的半宏观偏析面积比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合理使用轻压下技术的前提下,中心为柱状晶更有利于减轻半宏观偏析面积比,进而改善管线钢连铸板坯的中心偏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轧制过程方坯凝固组织及偏析的遗传性,以具有不同等轴晶率和偏析度的60Si2Mn方坯为试验对象,将断面为150 mm×150 mm的铸坯轧制成直径分别为75 mm和25 mm的2种棒材,检测了具有不同等轴晶率铸坯的偏析指数及钢材内部不同位置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等轴晶率为42.7%~50.0%的范围内,铸坯距中心21.2 mm以外的偏心区域,碳的偏析指数并未随着等轴晶率的增加而提高;钢材的内部存在疏松和轻微偏析,且中心区域的力学性能相对更差,因此铸坯的中心偏析、疏松等缺陷会遗传至钢材;25 mm圆钢的力学性能及均匀性均优于75 mm圆钢,所以压下量的增加可减轻铸坯中心偏析的遗传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主要针对GH202合金热加工塑性低,在自耗锭低倍检验时出现点状偏析的现象,通过研究均匀化扩散退火制度,达到使铸锭均匀化来减轻甚至消除点状偏析,达到提高合金热加工塑性、改善组织不均匀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对不同拉速工艺下连铸板坯中心横截面的偏析特性和夹杂物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对3.0m/min和4.2m/min拉速条件下C、Si、Mn、P、S及Al系夹杂物在连铸板坯中心横截面的分布规律的对比,发现在低拉速工艺下的样品C、Mn、P等元素在连铸板坯中心横截面的统计均匀性好于高拉速工艺下样品,Si、S等元素则呈现相反的规律;低拉速工艺下的样品中S、P、C等元素易形成"点状"偏析,呈不连续分散分布的特点;高拉速工艺下的样品中S、P、C等元素易形成"带状"偏析,呈连续分布的特点,并位于板厚中心线附近.高拉速工艺下的Al系夹杂物分布不均匀,粒度大,靠近板坯的上下表面;低拉速工艺下的Al系夹杂物分布均匀,粒度小.  相似文献   

12.
于小春  倪修华 《特殊钢》2019,40(5):28-30
连铸板坯的中心偏析是造成精冲钢带状组织的重要原因。动态轻压下技术是改善连铸板坯中心偏析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射钉试验,准确测定了230 mm连铸板坯凝固末端的位置,为制定合理的轻压下工艺参数提供了重要参考。在轻压下工艺改进前(9、10段,总压下量7.5 mm),典型精冲钢的板坯中心偏析级别在曼标M2.4以上;通过改进轻压下位置和压下量参数后(8、9段,总压下量10 mm),连铸板坯的中心偏析得到明显改善,板坯低倍偏析曼标控制在M2.0以内,精冲钢用户的带状组织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铁合金》2000,31(6):39
[俄刊《钢》报道 ]设计生产普通品种钢的摩尔达维亚钢厂,在开发生产优质品种轧材时受工艺流程所限,出现了质量问题。该厂的工艺流程是钢水连铸成小断面( 125× 125mm)铸坯,随后在 320/150连续小型线材轧机上轧制。由于该工艺铸坯低倍组织树枝状化学成分不均匀性十分明显,轧材中则形成浇铸树枝状细晶组织。树枝状不均匀性和偏析决定了金相组织在合金元素和杂质元素不同浓度区中的变化差异。这对成品钢材质量极为不利,尤其是限制了钢的塑性。盘条拉成线材时塑性降低,需要进行初期或中间热处理,否则会导致拉拔断裂和分层的增加。 为…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对不同拉速工艺条件下连铸板坯中心横截面的偏析特性和夹杂物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对3.0 m/min和4.2 m/min拉速条件下C,Si,Mn,P,S及Al系夹杂物含量在连铸板坯中心横截面的分布规律对比,发现在低拉速工艺条件下,样品中C,Mn,P等元素在连铸板坯横截面的统计均匀性好于高拉速工艺条件下样品,Si,S等元素则呈现相反的规律,S,P,C等元素易形成“点状”偏析,呈不连续分散分布的特点,Al系夹杂物分布均匀,粒度小;高拉速工艺条件下,样品中S,P,C等元素易形成“带状”偏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金属原位分析仪、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以及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对三种不同碳含量试验钢的中心偏析和带状组织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铸坯中心偏析与成品带状组织之间存在较高关联性,其在横截面上的分布不均匀,边部最轻,1/2处次之,1/4处最严重。钢中的碳、磷、硫、铌、钛元素偏析严重,且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而恶化。带状组织在横截面上分布不均,检测标准不完善,带状组织评级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炼钢》2015,(3)
详细对比了使用电磁搅拌(S-EMS)和未使用S-EMS的管线钢板坯质量和轧制后钢板性能,研究S-EMS对管线钢板坯质量和钢板性能的影响。对比结果显示:使用S-EMS后,板坯的中心偏析和疏松显著改善,板坯中心等轴晶率由12%提高到26%。管线钢的冲击性能(-20℃)和落锤性能(-15℃)得到了显著改善,钢板的中心组织以均匀细小的针状铁素体为主,基本消除了中心条带状偏析带、粗大魏氏体和颗粒状贝氏体组织。轧制后钢板的常规冲击KV2≥350 J所占比例为100%;落锤剪切面积比SA样本合格率提高了2.65%,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17.
板坯连铸轻压下实施过程中,合理的压下参数是影响铸坯内部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根据邯钢中碳微合金钢板坯连铸生产条件,建立凝固传热模型,结合板坯射钉试验研究,预测其凝固进程和压下位置。在此基础上,开展轻压下工业试验,分析了压下位置对铸坯中心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拉速为0.85 m/min、过热度为20~30 ℃、二冷比水量为0.59 L/kg的条件下,邯钢中碳微合金钢板坯连铸压下区间中心固相率为0.2~0.7,对应位置为16.42~21.62 m,位于7~9号扇形段内。与采用6~8号扇形段压下相比,优化方案明显改善了板坯中心偏析和疏松,东西两侧不均匀偏析和横截面V型偏析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18.
管线钢作为石油、天然气等管道运输的主要材料,其元素分布及组织结构对管线钢强度和韧性有较大影响。实验采用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对管线钢连铸板坯板宽中心到板宽1/4处的中心区域中C、Mn、P、S、V、Ti、Nb元素的偏析和分布状态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研究。采用最大偏析度、统计偏析度、统计均匀度等指标对各元素的偏析分布进行了定量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Mn、P、S、V、Nb元素的偏析分布形式基本类似,都在板厚中心线附近和板宽1/4处的厚度方向存在由局部富集区域组成的带状偏析带。其中,C、P、S元素的偏析较为严重,统计偏析度达到20%以上。Ti元素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偏析,在整个分析区域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OPA)技术考察了不同生产工艺条件下不同厚度的中低合金钢连铸板坯横截面上C、Si、Mn、P、S、Nb、Ti、V等元素的分布、富集及中心偏析形态。观察并描述了几种典型的中心偏析形式,如断续的、连续的以及正负偏析呈交错分布状等;发现大多元素的中心偏析模式相对固定,即在沿拉速方向一定厚度范围内具有稳定性;给出了最大偏析度、统计偏析度等定量表征元素分布状态的原位技术特征值;讨论了各元素在板坯中形成偏析的难易程度及常见的分布模式。硫元素的偏析分析结果和传统分析硫偏析的方法-硫印也基本一致。研究表明,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能有效地应用于较宽含量范围内、不同厚度尺寸的中低合金钢板坯的成分分布分析和偏析分析,且其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OPA)技术考察了不同生产工艺条件下不同厚度的中低合金钢连铸板坯横截面上C、Si、Mn、P、S、Nb、Ti、V等元素的分布、富集及中心偏析形态。观察并描述了几种典型的中心偏析形式,如断续的、连续的以及正负偏析呈交错分布状等;发现大多元素的中心偏析模式相对固定,即在沿拉速方向一定厚度范围内具有稳定性;给出了最大偏析度、统计偏析度等定量表征元素分布状态的原位技术特征值;讨论了各元素在板坯中形成偏析的难易程度及常见的分布模式。硫元素的偏析分析结果和传统分析硫偏析的方法-硫印也基本一致。研究表明,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能有效地应用于较宽含量范围内、不同厚度尺寸的中低合金钢板坯的成分分布分析和偏析分析,且其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