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发展或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改进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定功能的材料。在此定义范围内的新材料可主要概括为:电子信息、超导材料,生物功能材料,能源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高性能陶瓷及新型工程塑料,粉体、纳米、微孔材料和高纯金属高纯材料,表面技术与涂层和薄膜材料,复合材料,智能材料,新型结构功能助剂材料,优异性能的新型结构材料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逐渐枯竭,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造成环境污染。为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国家积极推动风、光、水电、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这些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的关键是新材料的研发。目前新材料的研发主要依赖于研究者根据材料结构以及其用于某一特定体系的预期催化活性为目标进行实验优化,导致新材料研发过程缓慢。随着计算材料学的进一步发展,研究人员整合了大量关于材料结构及性能表征的材料数据库,通过比较逐步优化筛选新材料。综述了当前材料开发的设计思路以及合成方法,以人工智能(AI)为着眼点阐述了近年来基于AI方法设计、制备可再生能源材料过程中的模型与算法,并总结了AI用于材料设计方面的研究意义和发展过程,最后对AI方法用以可再生能源材料设计、制备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介绍了本课题组提出的材料优化模型,并且列举了该模型成功应用于电解水析氢以及硼氢化钠制氢的材料优化的案例。未来,AI技术在新材料的理论计算、合成设计、性能预测、材料微观结构表征分析等方面具有非常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快淬粘结法生产钕铁硼磁体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林河成快淬粘结法是目前国内外生产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一种主要方法。它是由快淬工艺和粘结工艺两个部分构成的。快淬工艺是指熔融金属或合金液体进行急冷凝固的技术,可获得结构特殊,性能优异和效益显著的新材料,它属于...  相似文献   

4.
论稀土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稀土材料产品进行了概述,并与世界水平进行对比叙述了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稀土荧光粉、稀土钨电极的现状及国内外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对发展稀土新材料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7月5日公布了《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下称《计划》)。该《计划》提出,到2015年,完成200项重点标准制修订工作,立项并启动300项新材料标准研制,开展50项重点标准预研究,争取覆盖"十二五"规划提出的400个重点新材料产品,基本形成重点领域发展急需的、具有创新成果和国际水平的重要技术标准体系。《计划》提出要加大重点新材料领域标准制修订力度,包括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前沿新材料等。  相似文献   

6.
《钢铁钒钛》2007,28(2):15-15
《中国新材料发展年鉴》(2006)编撰工作现已全面开始。该书分综合发展、科技发展、材料教育、产业发展、资源五个篇章,主要记述2005--2006年国内材料产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是迄今为止新材料领域信息量最大、涵盖面最广、最具权威性和实用性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是社会各界了解我国新材料发展状况、获取新材料领域第一手权威咨询的信息窗口。为全面记录新材料领域发展历程,进一步加强材料领域官产学研的交流、互动,突出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2006年鉴特别增加了新材料资源介绍的篇幅,重点介绍国内新材料相关实验室、研究中心、企业等内容,希望相关单位积极同编辑部联系,配合采编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稀土功能材料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稀土材料产品进行了概述,并与世界水平进行了对比,叙述了稀土永磁材料,汽车尾气稀土净化催化剂、稀土荧光粉,稀土钨电极的现状及国内外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对发展稀土新材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惠萍 《中国钼业》2005,29(6):18-18
日本日立金属公司生产了一种新型不锈钢,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强度,而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同时比重较小,可以满足飞机结构材料高强度、耐腐蚀和轻量化的要求,适用于制造飞机零部件。新材料是一种添加了镍、铬、钼、钴的特殊不锈钢。与原来的材料相比,增加了镍的含量,并新添了钼和钴,调整了成分,而且改变了热处理方法,从而提高了钢材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稀土在新材料应用研究中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稀土永磁材料、稀土贮氢材料以及稀土对钛及钛合金、铝锂合金性能影响方面的研究最新进展,并就今后稀土在新材料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以及传统材料成分、工艺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具有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是工业产品质量升级换代的保证和产业技术创新的前提,同时也是其他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在航空航天、信息通讯、高端制造、智能交通、新能源、新医药和数字创意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建国70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和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就,目前正处于由大向强转变的关键时期,新材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阐述了我国新一代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稀土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先进结构材料、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以及前沿新材料的发展现状,梳理并分析了新材料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和突出问题,提出了发展重点与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严伯昌 《铝加工》2008,(1):51-54
汽车材料的发展是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材料是汽车质量保障的基础,在研制更经济、更安全和更轻便的汽车中,是关键的一环。有色金属新材料是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性能的一类有色金属材料,现重点对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及有色金属复合材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贵金属,尤其是其中的铂族金属因极度稀缺、价格昂贵,又具有难以替代的物理化学性能,被称为“第一高技术金属”和“工业维他命”,是国防军工高精尖领域不可替代、高新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新材料研发主要采用传统的“试错法”依靠经验累积,存在贵金属消耗大、价格太高而“用不起”,应用性能要求太高、研发周期长而“效率低”两难问题。数据驱动的材料基因工程研究方法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预测材料性能和设计新材料,再通过实验验证和开发新材料,可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为有效解决贵金属新材料研发的两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发展石力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每一种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都会引起生产技术的革命,加速社会的发展进程,以致于我们都习惯地用材料的名称来称呼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如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4.
新能源新能源发展将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等。《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正在制定中。 新材料新材料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制造”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所以,中国提出下一步要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攻关。  相似文献   

15.
从面向2035的新材料强国战略出发,针对现代交通、能源、海洋工程以及重大装备等领域,对其急需的关键钢铁材料在品种、规格、性能、质量、服役安全与寿命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应攻克的技术瓶颈和"卡脖子"问题.为适应未来先进钢铁材料的发展,应在钢铁材料知识与理论框架下,充分发挥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及材料信息学的优势,创建新材料的智慧研发路线,实现中国先进钢铁材料的研发从跟随模仿跨越到基于人工智能创新引领的新高地.  相似文献   

16.
铝及铝合金加工材料的研制与开发趋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简述了铝合金加工材料的发展现状,详细地介绍了高强高韧铝合金和民用高性能铝合金新材料的研制方法与成果,指出我国在研发铝合金新材料和新产品方面的成就和差距,并提出了近期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温超导材料研究进展和商业化进程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郭青蔚高温超导材料作为问世不久的新材料,研究和应用开发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目前高温超导研究正处关键时期。美国技术评估局预言,高温超导近期实现应用化的领域是国防军工、航天、电子和通信,中期实现...  相似文献   

18.
汽车材料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彪 《宝钢技术》1995,(6):51-53,57
本文着重介绍汽车用材料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减轻汽车重量用的新材料,探讨了汽车材料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非晶材料的发展及其带材生产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晶材料是通过超急冷凝固技术形成的一种新材料,其工艺过程简单,从钢液到薄带一次成形。本文介绍了非晶材料的产生、发展及其广泛的用途,并结合非晶制带工艺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了各具体控制回路的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新材料——纳米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米材料是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材料领域,它具有奇特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被誉为跨世纪的新材料,引起了科学界和企业界的极大关注。一些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纳米材料,先后将其列入美国的“星球大战”、欧洲的“尤里卡”及日本的“高技术探索研究”等高技术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