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煤制烯烃     
《化工时刊》2013,(1):52
煤制烯烃即煤基甲醇制烯烃,是指以煤为原料合成甲醇后再通过甲醇制取乙烯、丙烯等烯烃的技术。煤制烯烃包括煤气化、合成气净化、甲醇合成及甲醇制烯烃四项核心技术。主要分为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这两个过程。而其中煤制甲醇的过程占了煤气化、合成气净化、甲醇合成这三项核心技术。通过煤气化制合成气,然后将合成气净化,接着将净化合成气制成甲醇,甲醇转化制烯烃,烯烃聚合工艺路线生产聚烯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新疆地区煤经甲醇制烯烃产业政策的符合性进行分析。以煤为原料经甲醇制烯烃的主要产品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为例进行市场分析和价格预测。  相似文献   

3.
《煤化工》2015,(4):1-2
<正>为引导煤制烯烃行业可持续发展,规范行业秩序,严格新建项目建设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科学布局、技术先进、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的原则,特制定本规范条件。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以煤为主要原料经甲醇(煤制甲醇的量占消耗甲醇总量的50%以上)生产烯烃的项目。  相似文献   

4.
《化学工程》2016,(5):75-78
为了理性分析不同原料制烯烃项目的盈利能力,评估其投资风险,文中阐述了目前烯烃工业发展现状,测算了不同油价体系下石脑油蒸汽裂解制烯烃的出厂价格,及对应价格体系下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及丙烷脱氢所能承受的原料价格。根据测算结果分析:只有当国际油价高于70美元/桶,煤制烯烃相对于石脑油路线制烯烃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丙烷脱氢制烯烃相对于煤制烯烃盈利性较好,随着油价提高,竞争力逐渐减弱,未来抢占低成本丙烷原料将是项目成败的关键;而甲醇制烯烃项目竞争力则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甲醇价格水平,既受制于原油价格也受制于国内煤炭价格。  相似文献   

5.
煤制烯烃是近几年来盈利状况最好的现代煤化工产品,其发展动向引发石化行业关注。本文介绍了煤制烯烃尤其是经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发展现状,探讨了煤制烯烃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煤制烯烃和外购甲醇制烯烃技术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煤制烯烃技术总体上成熟,已在我国得到大规模工业推广,但仍需加强技术创新,早日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烯烃全流程一体化成套技术。随着我国煤制烯烃产能快速增长,未来石油烯烃与煤制烯烃的竞争不断加剧,为此应立足行业实际,充分发挥石油化工与煤化工自身优势,加快技术研发与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产品结构差异化、高端化,促进石油化工与煤化工优势互补,推动我国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发展煤制烯烃项目的重要性,对比分析了煤经乙醇制烯烃和煤经甲醇制烯烃两种路线的竞争力,在相同规模产品、类似装置、采用相同技术的基准情况下,对两种路线的工艺技术选择、原材料及燃料动力消耗情况、投资及技术经济进行了比较,阐述了两种路线各自的特点及优劣。结果表明,在70万t/a烯烃产能的条件下,煤通过乙醇生成烯烃的路线在经济效益上优于煤通过甲醇生成烯烃的路线。分析认为发展煤经乙醇制烯烃路线是可行的,且煤经乙醇制烯烃路线可产出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无水乙醇和乙酸甲酯等中间产品,该路线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前景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7.
煤或天然气经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由煤或天然气经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是解决石油资源紧张、低碳烯烃需求量越来越大等问题的有效路线。介绍了几种有代表性的经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包括美国UOP/Hydro甲醇制烯烃工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合成气经由二甲醚制低碳烯烃(SDTO)工艺,德国Lurgi公司的甲醇制丙烯工艺,以及甲醇制烯烃与AtoFina/UOP烯烃裂解的集成工艺;分析了各工艺目前达到的技术指标及最近的技术改进,关注了各工艺近几年的工业化进程。除了SDTO工艺外,其他几种工艺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工业化。国内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的开发应借助于流化催化裂化成熟的工程设计经验,同时加大甲醇制烯烃工艺流化床催化剂的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中东、北美乙烯工业发展对我国乙烯行业的影响,以及国内煤/甲醇制烯烃等新原料路线乙烯发展现状及趋势;以税前内部收益率11%为基准,测算了不同原油价格水平下烯烃出厂价格对应的煤/甲醇制烯烃项目所能承受的原料煤/甲醇价格,据此分析煤、甲醇和石脑油三条原料路线烯烃产品的竞争力。结果显示,国际油价低于80美元/bbl时,煤制烯烃盈利水平已不能满足基准内部收益率要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煤经甲醇制烯烃过程,即通过德士古气化炉将煤气化制合成气,后经甲醇制备烯烃,最后分离烯烃.基于动力学模型进行全流程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较为吻合,乙烯与丙烯质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74%和1.23%.该流程系统复杂,操作参数较多且关联性强,选取进料煤水质量比为66∶34、合成气转换反应温度为251℃、合成气制甲醇...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煤经甲醇制烯烃的工艺技术路线,主要是煤制乙烯、丙烯工艺。对原料状况、国内需求和生产、市场前景,以及煤基烯烃工艺催化剂研究和技术经济等进行了简单论述。我国发展煤基烯烃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呈现出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我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几种现代煤化工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现状,探讨了现代煤化工的资源消耗、CO2排放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能增长对石油化工产业的影响。结论认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发展现代煤化工是对石油化工的有益补充,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优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现代煤化工取得快速发展,但总体来说产业发展之路仍在探索之中,需要深入研究、稳步试点、慎重推广。随着我国现代煤化工产能不断释放,其与石油化工的竞争逐渐凸显,石化企业应注重创新驱动,发挥产品差异化优势,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与现代煤化工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发展煤制烯烃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明辉 《化工技术经济》2006,24(1):17-20,24
随着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以煤为原料替代石油制取低碳烯烃的工艺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在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在经济上日益显示出明显的竞争力。这一新兴产业有望成为石油化工的重要补充,建议国家对煤制烯烃工艺的产业化发展予以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低碳理念指导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是含碳量最高的化石能源。煤炭利用导致大量CO2排放的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低碳理念指导的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思路。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高能效的多联产路线以及煤化工和石化、冶金等产业的共生路线是实现煤的分级和高效利用的必然选择;在高附加值煤化工产品方面,应该大力发展三烯、三苯、天然气、乙炔等产品替代石油化工,尽可能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并降低单位GDP煤化工的碳排放强度;为此必须加强相关关键工艺技术以及煤炭组分定向剪裁和转化等新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14.
概述新型煤化工的发展现状,面对全球油价的上涨和原油的紧缺以及传统煤化工的产能过剩,发展新型煤化工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我国能源消费方式。煤制油、MTO、MTP、煤制天然气以及煤制醇醚燃料等补充着石化行业的产品。新型煤化工在市场和成本上给石化行业带来很多的挑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机遇:提高炼油技术水平和重视环保;解决石化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和调整产业结构;降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  相似文献   

15.
闫国春  温亮  张华 《化工进展》2022,41(12):6201-6212
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拓宽石化原料渠道有着重要战略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从原料特性、工艺技术及产品特性、成本竞争力、项目布局和规模、水耗、能耗、“三废”排放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指出与炼油和石化产业相比,现阶段现代煤化工产业仍以单项技术示范为主,多数产品存在交叉和重叠,且同类产品的水耗、能耗、碳排放更高,但在生产特种燃料、高碳低氢化学品、高碳高氧化学品等更符合煤炭原料组成结构和煤化学反应特性产品方面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在“双碳”目标下,现代煤化工产业应加快从“替代石化产品”的高碳排放产业向“发挥煤炭原料特性”的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端化差异化产品体系,坚持清洁低碳化生产,推进与清洁低碳能源、石油化工等多产业的耦合协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煤、油、化、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基地,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定一 《化工进展》2013,32(3):481-500
综述了我国石化行业2012年在高油价和经济减速条件下取得的一系列进展。一是石化产业全年运行缓中趋稳,产值、产量和效益均有增长,但增幅同比下落。二是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化学品生产总量可与美国比伯仲,合成树脂生产位列前茅,合成橡胶生产位列世界之首。三是产业转型与升级,现代煤化工顺利融入石油化工生产体系,石化介入生物质化工成功试产生物航空煤油,石化产品高端化升级取得新进展。四是石化技术进步,采用自主产权的技术建成一批工业化装置,包括柴油液相循环加氢装置、生产欧Ⅴ汽油的新一代S-Zorb装置、80万吨/年大乙烯装置、S-MTO装置、FCC再生烟气SCR脱硝装置等;自主开发的超重油轻质化技术、百万吨级芳烃联合装置技术、合成气制乙二醇成套技术已具备工业化条件,沸腾床重质渣油加氢等技术进入工业验证阶段,一批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在内的石化产品差异化生产技术正在加紧攻关。文章总结了高油价和低增速条件下中国特色石化运行模式所起的作用,包括炼油高油价下坚持降本增效,资源分配“保、压”得当;化工把控在役石化产能与调节产品结构,积极实施差异化战略来应对市场需求不振和同质化竞争。同时,也对2012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了2013年情况,进入2013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逐步向好,国际油价走势受美国经济数据提振保持高位振荡,我国宏观经济预计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国内化工市场需求总体回暖,我国炼油产业预计仍处于景气周期。对2013年我国石化行业总体运行提出了趋稳向好的较乐观展望,同时预期在加快汽柴油质量升级、石化产品高端化升级、推进化工原料的煤炭替代、创建“煤油化”一体化新模式、加速向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和建设世界一流石化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炼油化工产业资源与能源的集成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贲 《现代化工》2006,26(9):7-11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凸显资源和能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下,剖析了传统观念和机制所导致的石油化工资源配置问题:宝贵的氢气、轻烃资源用作燃料、液化天然气和煤炭资源未能综合利用;并且在以石油为唯一原料的传统的“炼化一体化”的概念上提出了以煤、石油、天然气为资源和能源的新的“油气化一体化”概念,指出要继续加深以石油为原料的炼化一体化的深度,重视发展LNG产业链、碳一化工和煤炭多联产技术,实现炼化产业资源和能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煤化工、生物化工与石油化工的竞争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化学工业的原料结构面临重大调整。本文分燃料和化工原料两大领域讨论了煤化工、生物化工和石油化工的竞争态势,分析了我国化学工业原料结构调整的趋势,并对如何应对这种趋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洪定一 《化工进展》2014,33(7):1633-1658
综述了我国石化行业2013年在高油价和经济减速条件下取得的一系列进展。一是全年石化行业运行态势平稳向好,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两位数增加,炼油平稳,乙烯向好,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石化产业实现利润大幅增加。二是2013年石化生产取得良好业绩,原油加工量达到4.786亿吨,同比增加3.3%;生产成品油2.96亿吨,同比增长4.4%;乙烯产量1623万吨,增长8.5%,丙烯产量为1460万吨,年均增速11%;生产合成树脂5837万吨,增长11%;生产合成橡胶409万吨,增长6.3%,生产合成纤维3739万吨,同比增长7.1%;生产化肥7154万吨,同比增长4.9%。三是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取得新进展,原油加工能力保持世界第二,乙烯生产保持世界第二,芳烃产业链位列世界一流,三大合成材料生产位列前茅,大型炼油乙烯一体化装置首次实现“四年一修”。四是产业转型与产品升级取得新进展,现代煤化工顺利融入石油化工生产体系,国产生物航空煤油获得适航通行证。五是石化技术进步取得新进展,200万吨/年高能效(SHEER)加氢成套技术开发获得成功,200 万吨/年液相循环加氢装置生产出总硫含量为3mg/kg的精制柴油,第二代S-Zorb技术开发成功,将建成15套装置,首次采用拥有我国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乙烯技术建成的武汉石化80万吨/年大乙烯装置顺利投产,乙烯关键装备丙烯制冷压缩机组和CBL-R裂解炉双双取得突破,开发自主产权60万吨/年大型联合芳烃技术取得成功并在海南建成装置,节能二代苯乙烯技术开发成功,首套12万吨/年装置在巴陵石化运行,茂金属气相法耐热聚乙烯(PE-RT)管材料实现了工业生产并通过产品认证,我国首套3万吨/年溴化丁基橡胶生产装置在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建成,甲醇制芳烃流化床技术万吨级工业试验取得成功。六是高油价下石化产业降本增效模式取得新进展,我国石化产业采取降本增效措施,改进原油资源获取机制初见成效,调整装置结构,提高加工较低成本原油的能力,开展炼油全流程优化工程,提高渣油使用价值,渣油加工按效益分配,加大化工轻油的非油替代力度,降低乙烯原料成本。同时,也对2013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包括我国炼油产业显现产能过剩,需要爱护和坚持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石化运行模式,消除尾气排放、治理雾霾天气仍存软肋,页岩气重振美国石化产业对我国的启示以及PX 焦虑事件折射出石化科普的重要及企业的责任。 文章还分析了进入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逐步缓慢向好,国际油价走势受美国经济数据提振保持高位振荡,我国经济将持续稳步发展,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与上年持平或略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这些宏观因素为包括成品油、乙烯、丙烯、芳烃、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在内的石化产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催促石化产业加快向能源化工的转型进程。我国石化产业在2014年的实际运行中,将依托这些重要基础,遵循着重本质安全、重视节能减排、推行绿色低碳、加快结构调整的理念;继续创新运用行之有效的高油价下石化产业降本增效模式和经验,持续攻坚克难,克服产能过剩,决胜市场竞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新业绩;在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产品结构向基础加高端转变方面取得新进展;在践行可持续发展、加快原料结构向能源化工转变方面取得新突破。总之,石化产业2014年呈更加积极复苏态势几成定局,石化产业必将继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支柱产业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现代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煤化工是我国石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煤制油装置可以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煤制油装置由于设备、物料、操作条件等与石化企业存在差异,目前我国针对石化的美国联邦环保署(EPA)相关方程不适用于煤直接液化装置,且目前国内并没有用于核算煤制油装置的相关方程。本文开展了煤制油装置VOCs检测方法研究,并修正了相关方程系数,得到了密封点VOCs核算方程。首先对煤制油装置进行泄漏与维修(LDAR)检测,得到了煤制油装置密封点的VOCs泄漏数据。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改进了包袋法采样方法,对煤直接液化装置进行了密封点的包袋采样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相关方程的修正系数,首次提出了适用于国内煤制油装置VOCs泄漏核算的相关方程。最后,考虑了移动距离、温度、压力及多处泄漏等参数对相关方程的影响,校准了煤直接液化装置的相关方程,建立了反向传播算法(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了逼近结果较好的相关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