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沿空留巷支护技术发展现状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介绍了我国沿空留巷巷内和巷旁支护形式及其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了沿空留巷的适用条件,指出了我国沿空留巷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支护设计思路不合理、巷内支护多属于被动支护、巷旁支护存在力学性能与沿空留巷围岩变形不适应、对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研究不够深入。并提出了将沿空留巷技术视为一项系统工程、采用锚网索支护作为沿空留巷内基本支护等发展沿空留巷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了我国沿空留巷巷内和巷旁支护形式及其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了沿空留巷的适用条件,指出了我国沿空留巷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支护设计思路不合理、巷内支护多属于被动支护、巷旁支护存在力学性能与沿空留巷围岩变形不适应、对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研究不够深入,并提出了将沿空留巷技术视为一项系统工程、采用锚网索支护作为沿空留巷内基本支护等发展沿空留巷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厚煤层综采沿空留巷支护技术,通过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原理分析和工程实践,提出了巷内补强支护、巷旁充填支护和临时辅助支护为一体的支护结构体系.巷内补强支护采取补打高预应力锚索和下帮煤体注浆加固的措施;巷旁充填支护主要是采用高水速凝材料构筑巷旁充填体,为了提高巷旁充填体的承载和抗变形能力,充填体中置入锚栓,表面用金属网...  相似文献   

4.
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对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的基本原则、巷内支护技术和加强支护技术. 应用FLAC3D数值模拟结合工程实践,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加强支护对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及垂直位移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巷内初始支护方案和加强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5.
沿空留巷锚带索耦合支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沿空留巷的顶板围岩过度的变形将导致围岩的结构破坏,使顶板岩层完全丧失自身承载能力.利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沿空留巷顶板围岩应力分布特点,提出了基于锚杆+w钢带的锚索耦合支护技术.通过锁具的挤压给巷道顶板围岩提供预紧力,限制顶板围岩变形,维持顶板围岩完整性.分析了锚索耦合支护的力学机理、技术原理及技术特点,得出了沿空留巷顶板支护载荷的计算公式.研究成果应用于新立煤矿运输平巷沿空留巷支护工程,通过现场监测验证了支护方案的合理性,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煤炭回收率、降低巷道开拓成本,以新景矿321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开发了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支护技术。3213第一辅助进风巷留巷前巷内采用锚杆+锚索+钢带+金属网联合支护;留巷后,巷旁采用柔膜混凝土墙+对拉锚栓+钢带+钢筋支护,巷内采用锚索补强支护、单体支柱+π型梁临时支护;技术应用后,实现了留巷围岩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7.
任杰 《山西煤炭》2021,(1):15-21
为了保证坤龙煤业沿空留巷的成功应用,以该矿回采巷道为例,提出切顶卸压与巷旁支护技术相结合的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的方法进行论证.结果表明:采用聚能预裂爆破解决了沿空留巷采空区侧的悬顶问题,使沿空留巷处于压力降低区;采用锚索及U型钢支架解决了沿空留巷的巷旁支护与巷内加强支护;采用钢筋网、高强纤维布、聚氨酯喷涂材料...  相似文献   

8.
沿空留巷技术在3 m以上的较大采高工作面中应用较少,经过朱庄矿3625较大采高工作面风巷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主动的沿空留巷支护技术-巷内采用锚杆支护,巷旁采用锚索加强支护.通过数值模拟正交试验,得出优化后锚杆支护参数.  相似文献   

9.
在2006年发表的《我国沿空留巷支护技术发展现状及改进建议》一文的基础上,总结了21世纪以来我国沿空留巷技术的新发展,包括巷旁充填的施工工艺与方法,由高水、膏体充填发展为柔模墙体及超前柱式支护,使得支护强度和隔绝密闭性有了极大地提升,并且具有了一定柔性以适应顶板的下沉;经过20余年的发展,沿空巷道巷内基本支护具有了高预紧力、高强度、高刚度和大延伸率的特性,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大变形,实现及时主动支护,并普遍辅以单体支柱作为巷内补强支护,进一步保持围岩的稳定性与完整性;统计分析了部分沿空巷道的支护形式及留巷效果,愈发说明了沿空留巷的成功与否是巷旁支护和巷内支护共同作用的结果。介绍了无巷旁充填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新技术,包括卸压原理、切顶方法、切顶参数及切顶后巷内的支护方式及其工程应用等。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在沿空留巷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包含充填体的切顶阻力和支护阻力,充填体与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受力变形特征,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的围岩活动规律及其与支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指出了我国沿空留巷技术在巷旁支护、巷内支护及相关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与科学问题。最后从支护设计、围岩控制、研...  相似文献   

10.
我国煤矿沿空留巷技术研究与应用已超过60 a,形成了充填式沿空留巷和切顶式沿空留巷两大技术类型,但是由于不同矿区煤层生产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留巷巷道所处矿压显现强烈等诸多困难,导致沿空留巷技术推广应用呈现起伏。首先梳理了近年来我国沿空留巷主要技术类型、围岩稳定原理、巷内支护技术、巷旁支护技术、适应性评价与围岩稳定性监测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关键技术进展,分析了现阶段不同技术的应用适用性。然后,总结了目前沿空留巷技术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对强矿压工作面沿空留巷仍未能形成系统理论;充填沿空留巷围岩与支护体相互机制的理论认识仍然存在缺陷;巷旁支护体充填材料力学及变形特性尚不能适应深部、强矿压工作面沿空留巷;沿空留巷底臌机理及控制技术尚不完善;强动载或冲击地压沿空留巷充填体稳定控制研究尚处于空白。最后,针对现阶段我国沿空留巷技术应用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提出了几项储备型技术:厚煤层综放/一次采全高沿空留巷有控切顶–充填围岩协同控制技术、面向强矿压工作面含外加剂改性高水材料沿空留巷技术;针对沿空留巷数值模拟岩石力学参数智能反演问题,建立了一套沿空留巷数值模拟岩石力学参数智能反演工作流,提出了沿空留巷支护参数智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锚索支护在沿空留巷中的应用及沿空留巷的施工工艺 ;并对锚索支护条件下沿空留巷巷道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得出了沿空留巷维护的最佳时间和范围。锚索支护在沿空留巷中取得的技术经济效果比较明显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东海煤矿的23#煤层左四副巷(左五路工作面)采用码石墙、锚网、锚索、钢带等支护手段,推广了沿空留巷技术,采用锚杆作为巷内基本支护,锚索加强巷旁支护,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较好地解决了支护矛盾,缓解了采掘接续紧张,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针对脆性围岩、裂隙发育条件下沿空留巷技术的局限性,以新庄矿为工程背景,对脆性围岩留巷稳定性控制、巷旁充填系统工艺和巷旁充填体参数等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并通过矿压观测对围岩表面变形、围岩深部位移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围岩松脆、裂隙发育和煤壁片帮严重的条件下,采用"锚网-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煤壁喷浆预加固以及充填体加强支护等技术,能控制留巷围岩变形,抑制煤壁片帮;新型高水材料巷旁充填体具有速凝早强和较强的抗变形能力,而且充填工艺简单、系统机械化程度高,能很好的适应脆性围岩炮采条件下沿空留巷。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沿空留巷围岩变形大、维护效果差等状况,以原相矿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锚杆预应力承载结构,研究发现预应力承载结构对锚杆发挥主动支护作用具有重要作用,配合锚索的悬吊作用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基于预应力承载结构开发了沿空留巷巷内的基本支护和加强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锚杆支护巷道沿空留巷的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关系,尤其是巷内锚杆支护对沿空留巷顶板及煤帮的作用机理,为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成功应用锚杆支护、沿空留巷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深部矿井沿空留巷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以海石湾煤矿6113工作面运输巷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深部沿空留巷围岩位移、塑性区等演化规律,得到:充填体宽度2.5m,配合巷内基本支护、巷内超前支架、工作面后方单体液压支柱加强支护,充填区域顶板采用锚杆、锚索加强支护,巷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深部沿空留巷取得成功,为类似条件沿空留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沿空留巷锚杆支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困难条件下煤巷锚杆支护沿空留巷技术设计及参数确定 ,巷内采用注浆锚杆和注浆锚索补强 ,巷旁采用木垛与密集支架增强支护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满足生产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木瓜煤矿10-201轨道巷沿空留巷期间变形破坏严重的问题,运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手段,研究巷旁充填墙体强度、宽度对留巷围岩稳定性影响规律,优化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巷旁充填材料采用C30混凝土,最佳宽度1.5 m,采用注浆锚索+切顶锚索+挖槽、浇筑条形基础联合支护措施后,沿空留巷围岩整体稳定,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宋彦波  曲方 《河北煤炭》1993,(4):206-209
对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支护与围岩之间的力学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沿空留巷的几种顶板力学模型,阐述了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充填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变形主要受支护条件的影响,传统的锚杆支护已无法满足要求。随着高预应力、强力锚杆与锚索的耦合支护方式在巷内基本支护中的推广应用,同时采用最新巷旁充填体方式与单体支柱、铰接顶梁配合使用,沿空留巷围岩变形得到较大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