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P2P的直播应用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因特网应用之一,实时识别P2P直播流是管理网络P2P流媒体流量和理解网络行为的关键一步.针对当前P2P流媒体直播流的识别方法较少,识别效果一般,文章分析了P2P直播流的行为特征,提出了基于节点连接度的识别方法和基于BM信息比的识别方法,并结合两个流量特征采用联合特征进行P2P直播识别.实验表明该方法识别整体准确率较高,可以实现P2P直播的在线识别.  相似文献   

2.
僵尸网络利用诸如蠕虫、木马以及rootkit等传统恶意程序,进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发送钓鱼链接、提供恶意服务,已经成为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由于P2P僵尸网络的典型特征是去中心化和分布式,相对于IRC、HTTP等类型的僵尸网络具有更大的检测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一个具有两阶段的流量分类方法来检测P2P僵尸网络。首先,根据知名端口、DNS查询、流计数和端口判断来过滤网络流量中的非P2P流量;其次基于数据流特征和流相似性来提取会话特征;最后使用基于决策树模型的随机森林算法来检测P2P僵尸网络。使用UNB ISCX僵尸网络数据集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两阶段检测方法比传统P2P僵尸网络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跨层特征的P2P流量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技术飞速发展,应用形式不断多元化,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信息共享和直接交流的需要;但是同时也对其他网络应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高效可靠的P2P流量识别技术的研究刻不容缓.分析常见P2P流量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跨层特征的P2P流量识别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SVM的P2P流量识别模型,选取P2P流量的上/下行流量比,平均流速率、流持续时间、传输字节数、平均数据包长度等5个特征,对网络流量的P2P流量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网络流量中的P2P流量,准确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5.
P2P流量识别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peer-to-peer,对等体网络)技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占用大量网络可用带宽,并采用随机端口,数据加密和协议伪装等技术来逃避检测。因此需要一种健壮、高效的P2P流量检测方法。文章分析了4种典型的P2P流量识别方法的原理,从准确性、实时性和健壮性3个方面进行了性能比较。最后提出一种基于协议指纹的新型P2P流分类方案,并对P2P流量分类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中,P2P节点与非P2P节点比较,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P2P网络中的主机可以同时上传和下载文件,因此P2P节点兼具服务器(server)和客户机(client)的双重角色。同时P2P应用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基于这一特征,结合P2P应用的行为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行为特征的P2P流识别模型,为可重构路由交换设备的研究和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P2P业务流。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P2P的定义及特征,并从对等的角度分析了它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当前各种P2P流量识别技术及研究进展,最后对P2P流量识别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P2P僵尸网络因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和健壮性,已经成为新型的网络攻击平台,对网络空间安全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但现有基于规则分析或流量分析的检测方法不能有效检测.为了解决P2P僵尸网络隐蔽性强、难以识别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GNN)的P2P僵尸网络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依赖流...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升P2P流量的识别精度与控制效果,提出了深度学习算法的P2P流量识别与控制方法.采用P2P流量数据训练深度学习算法的BP神经网络,根据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训练样本进行预分类,得到包含各服务流量特征的预分类结果.将预分类结果作为P2P流量聚类中心值,通过聚类算法检测P2P流量样本数据,得到P2P流量识别结果.采用分形自回归综合滑动平均模型分析P2P流量控制机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性能稳定、识别结果精度较高,有效降低了流量传输的丢包率,可对P2P流量传输进行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10.
借鉴聚类思想引入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VDD)的原理,建立P2P流量识别模型。该模型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训练集降维,然后用SVDD方法寻找包含大部分样本最小超球,保留各自支持向量样本点作为识别模型;然后计算测试样本距各球心距离,距离近者为其所属类别。该模型简单,适合P2P流量识别环境,克服了现有基于机器学习的流量识别方法在多类分类中模型复杂、数据不平衡等缺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维支持向量机的P2P网络流量识别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一种多维支持向量机(MSVM)训练方法,并建立了一种基于多维支持向量机的P2P网络流量识别模型。该模型利用多维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来识别P2P流量,各种网络流量经过数据捕获模块、特征提取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以及MSVM训练模块将网络流量分类成P2P流量和Non-P2P流量,再经过组建的MSVM支持向量库识别出具体的P2P流量和未知P2P。未知的P2P流量经过数据采集模块、特征提取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以及MSVM训练模块将其特征数据加入MSVM支持向量库,以便将来识别P2P流量。理论分析与数值实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实验结果和所期望的识别精确度。  相似文献   

12.
Accurate P2P traffic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data transfer behavi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er-to-Peer (P2P)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echniques nowadays,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P2P traffic is important for many network activiti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network traffic by using port-based or payload-based analysi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fficult when many applications use dynamic port numbers, masquerading techniques, and encryption to avoid detection. A novel method for P2P traffic identifica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work, and the methodology relies only on the statistics of end-point, which is a pair of destination IP address and destination port. Features of end-point behaviors are extracted and with which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classification model is buil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is method can classify network applications by using TCP or UDP protocol effectively. A large set of experiments has been carried over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approach, and the results prove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has good performance both at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单个主机单个协议流量的自相似性和非宏观上流量的自相似性,分析了端到端(P2P)网络流量的自相似性. 对常见的端到端(P2P)应用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应用层数据存在自相似性,且在时间尺度与行为尺度的比较中,P2P应用层流量在行为尺度上的自相似性表现得更加明显和稳定. 为了将行为尺度上的自相似性应用到业务感知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P2P流量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计算网络流量不同行为尺度下的容量维,再辅以主动系数来识别P2P流量. 实验结果证明,新算法在P2P流量识别方面的准确率高于同类算法,在加密流量的识别上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随着P2P技术的发展,单纯地依靠IP加固定端口、应用层特征匹配进行流量识别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本文基于P2P网络结点既下载数据内容又将其进行转发的事实,建立了P2P网络的内容转发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基于P2P网络内容转发模型的流量识别算法。该算法不依赖于端口号或应用层特征等与特定应用相关的信息,而是充分利用了结点具有内容转发的内在特性,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鲁棒性。同时,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好的识别精度和鲁棒性,对检测P2P流媒体应用及热门资源共享产生的流量更具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