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一种基于导线温度和气象条件的动态增容监测系统,利用实时测量的微气候数据和导线温度,动态确定输电线路输电容量极限,从而提高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描述了系统中的导线温度监测装置的原理和结构.  相似文献   

2.
提高输电线路输送容量动态监测增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平  金珩  钱之银 《中国电力》2007,40(1):44-47
为了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对现场进行可行性分析后,提出了采用动态监测技术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主要内容有:在影响输电线路输送容量的瓶颈点设置监测装置,监测导线温度、环境温度和日照强度;从调度的实时数据系统监测线路和相关输电断面的电流;设计数学模型,将监测数据转换成增容运行数据,为调度人员进行安全的增容运行。研制开发的增容系统已在多条500/220kV线路上运行,验证了该技术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输电线路导线测温与动态增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孝敬 《江西电力》2011,35(1):31-34
针对电网规划建设滞后和输电线路受输送容量热稳定限额的限制而导致的电网供电能力不足问题,对输电线路导线测温与动态增容关键技术及系统的设计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输电线路导线温度和环境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日照等参数的实时在线监测,并结合来自SCADA系统的实际运行电流,根据热容方程和摩尔根公式,对线路的运行状态和潜在...  相似文献   

4.
利用动态监测增容技术提高输电线路输送容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之银  金珩 《电力建设》2007,28(12):51-54
利用动态监测增容技术, 对现有电网进行技术改造, 是实施电网技术升级、提高现有电网输送能力的有效措施。该技术由输电线路实时输送限额管理系统来实施, 系统主要由安装在导线上的多台在线导线监测装置( 监测导线温度、环境温度、日照强度) 、系统主站、无线通信网络和调度实时数据系统组成。通过在华东电网多条500, 220 kV 线路上的试运行, 证明该系统满足线路的运行条件, 符合调度运行要求, 达到了线路增容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监测导线温度实现输电线路增容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多短距离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受热稳定的限制,在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导线运行温度是线路增容的简单而有效的措施。介绍了输电线路导线温度与导线的载流量、环境温度、风速、日照强度、导线表面状态等方面的关系,通过监测导线温度提高线路输送容量的2种新方法,以及输电线路导线温度实时监测装置的研制和应用情况,对开展输电线路增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导线张力能反映输电线路的主要运行状态,因此设计了基于耐张段张力测量的输电线路动态增容系统.该系统由安装于杆塔的数据采集终端和设在调度终端的监控管理平台组成,通过对耐张段轴向张力、风速、风向、日照辐射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实时监测,计算出导线平均温度、各档距孤垂和线路最大允许电流.选取典 型1周的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输电线路实时增容技术的理论计算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电力系统可采用实时增容技术来提高现有输电线路的输送载流量,实现对导线温度、环境温度、风速等因素的实时监测,从而在不改变现行技术规程规定的前提下动态调整输送载流量。为此,建立了输电线路暂态运行方程,给出了导线允许温度与弧垂变化的关系式,并分析了导线允许温度、环境温度、风速、日照强度等因素对线路输送载流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较低(<10°C)时,提高导线允许温度对输送载流量的影响不大(11%);环境温度较高(>30°C)时,提高导线允许温度对输送载流量的影响较大(22.7%);而环境温度和风速对输送载流量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导线允许温度的影响。运行结果表明:实时增容技术可有效提高现有输电线路的输送载流量(>50%),它比静态增容技术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输电线路的增容理论以及影响导线载流量的各种因素,分析了提高输电线路输送容量的方法。运用Matlab仿真软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导线载流量的影响,根据仿真图形分析可知,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各种因素来实时增加导线的载流量以达到增容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阻塞分析的输电线路动态增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保输电线路动态增容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基于超短期预测数据确定输电能力的受限原因,通过计及动态安全的阻塞管理分析识别阻塞关联输电线路。针对增容的线路和增容时段,根据气象预测数据计算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允许载流量。对阻塞时间在一定范围内的待增容线路,考虑导线温升暂态过程,进行事故后导线允许载流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满足安全稳定约束的增容容量。基于上述方案开发了一种基于阻塞分析的输电线路动态增容系统。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输电线路增容后的运行参数,提出通过对输电导线温度在线监测实现"动态增容"的可行性,为解决目前输电通道紧缺、新建线路投资巨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线路本体的安全运行是影响架空线路输送能力的主要因素,在分析风速、日照环境温度、导线温度等对线路载流量影响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即气象边界条件对导线载流量的影响较大,当环境温度、日照强度、风速条件放宽时,线路载流量增加;并且指出,当实时、准确地测量导线温度及线路所处环境的微气象条件,用来计算线路载流量,并严格遵守制定动态增容的安全判据时,即可安全有效地实现线路的动态增容;同时,说明了动态增容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12.
充分利用输电线路动态应急增容能力,对于避免设备因过载而损坏,保证系统可靠性和为调度调整预留时间意义重大。在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设备可载性的输电线路动态增容方法,在应急场景下,采用通道阻塞分析选取增容线路,并分析增容线路在线温、故障概率、失效贡献、个体损失等约束下设备可载性,并结合微气象信息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进行应急增容方案的差异化分析。算例分析定量展现了可载性约束下线路应急增容策略的计算分析过程及设备可载性对应急增容策略的影响。该方法能充分响应设备状态、气象环境、系统工况对设备可载性的影响,并基于设备可载性实现线路的差异化应急增容,进而指导调度人员进行增容、限容操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220 kV海中4634架空输电线路概况,对动态增容理论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分别用回归分析方法和实际气象条件下的数据对文中使用的动态增容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动态增容在220 kV海中4634线的应用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动态增容技术能在不改变现有输电线路结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输电线路的负载能力,以确保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变电站内设备容量逐渐成为限制电网输送能力的瓶颈,该文对变电设备动态增容技术进行了研究,并设计研发了一套变电设备动态增容系统。系统通过采集变压器温度、电流等状态监测参量,依据GB/T 1094.7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和变压器热电路等效模型对变压器的过负载能力进行计算,并利用电流分流算法对过负荷后,变电回路中的断路器、互感器和隔离开关进行过负载能力校核,结合电网运行方式以及风险评估值,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增容能力进行分析评估。试点应用情况表明,系统计算结果可为调度人员的操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钱海  王奇  陈翔宇  胡军 《中国电力》2015,48(10):60-64
针对目前电网输电断面增容容量分配决策的相关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电网多元风险的输电断面动态增容调度分配方案优化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电网面临的多元风险约束,包括设备健康风险、气象风险和系统异常风险。其中,断面内通道的容量裕量限额是通过三大定容设备——变压器、断路器以及输电线路的动态增容计算模型得到的。所提出的考虑电网多元风险的输电断面动态增容调度分配方案,可以较好地平衡大电网电能输送中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问题,为解决输电断面内动态增容分配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和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充分挖掘线路的输电潜能,提高现有电网的输电效率,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通常输电线路中静态载流量的计算是在保守的环境下获得,未考虑到实际运行环境。而动态载流量的计算是通过对运行环境的实时监测值,即结合实际环境温度、风速等因素,来确定其传输的极限容量,由此可以提高线路的输电效率。本文通过BP神经网络对某地区的历史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由于该方法对气象预测效果较好,故将预测获得的数据作为概率模型的源数据,并提出一种基于电流密度函数的概率建模的动态增容研究方法。通过动态增容方法在某地区的应用分析,表明在迎峰度夏时可适当提高输电线路载流量,且可确保输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输电线路动态监测增容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金珩  王之浩 《华东电力》2005,33(7):30-32
提高现有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有两种方法,即静态提温增容技术和动态监测增容技术。主要论述现有输电线路动态监测增容技术,指出其中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