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儒释道这中国三大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北京恭王府及其花园景点名称的含义进行了归类阐释,尝试从形而上的精神文化层面对清代王府建筑和园林进行涵义解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恭王府花园为课题研究对象,梳理恭王府及其园林的历史沿革,并展开对其园林——萃锦园的四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被的研究,力图从具体造园手法的角度对清代王府园林的造园特色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陈骅  卜复鸣 《园林》2007,(3):12-13
位于拙政园西部的“与谁同坐轩”以其独特的扇形造型,因地制宜地布置于曲水的转角之处,而成为苏州古典园林中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4.
北京恭王府是清代现存规模最大且独具特色的一座王府建筑,其功能集居住(府邸)和园林(萃锦园)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本文在系统梳理恭王府发展沿革的基础上,对府邸建筑及其部分园林景点分类研究,并对其文化属性从儒释道的角度进行了详尽解读,进而对其儒释道的含义进行深层次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陈动  祝燕 《园林》2011,(5):34-35
“听雨轩”从字面上看就知道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轩”的建筑形式,即一种有窗的廊或小屋子。听雨是一种意境,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唐代诗人杜甫在《秋雨叹》、  相似文献   

6.
苏州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景观中的重要类型,是中国江南地区地域性文化的体现与载体。苏州古典园林空间造景手法丰富、诗画意境突出,形成了特殊的园林景观空间设计语汇、空间关系和空间组合序列等图式语言体系,对苏州古典园林设计文化传承和发展以及新中式景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对苏州古典园林图式语言框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苏州拙政园典型景观空间的挖掘,并重点选取拙政园东南庭院空间为重点,从景观空间要素的嵌套结构和特征出发,解读苏州古典园林的设计语汇、句法和语法特征,初步探讨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图式语言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江南私家园林的研究领域中,描绘园林的平面测绘图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精度,为获得更为精确和真实的平面测绘图,尝试以江南私家园林代表之一的拙政园为例,运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正射影像图,并收集不同历史文献中的拙政园平面图,提取其中水体、山石、建筑及植物4种园林要素,用周长、面积、形状指数等指标进行测绘精度分析,来探讨成图精度的差异以及误差来源,讨论该技术在古典园林测绘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建议,以期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苏州拙政园     
截松茁 《园林》2000,(3):10-11
据历史记载,拙政园原是苏州城内东北角的一片沼泽地,明正德年间,官场失意的王献贞致仕还乡开始在此筑园,著名画家文征明参与其事,为之作景物画三十一幅传世并有《王氏拙政园记》。值得指出的是,其始建恰与人类建筑史上的另一宏作——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在  相似文献   

9.
袁晓梅  吴硕贤 《建筑科学》2007,23(11):75-78
结合文献资料考证与物理测量分析,本文从拙政园规划选址与布局、院落空间架构、入口设计以及声景营造等层面,对其原始景观格局中蕴涵的隔声降噪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其中合理的声环境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时间脉络上看,中国园林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发展,在清代达到顶峰。在园林的发展过程中,儒释道思想以及中国诗词对园林特征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造景要素、造景手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以苏州拙政园为例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1.
林辉  肖旋 《园林》2012,(1):60-63
拙政园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古典园林之-,同时也是私家园林的代表。本文在分沂拙政园历史的基础上,利用Depthmap空间句法分析软件.从视线安排、可达性。空间结构,山水格局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并通过对拙政园的分析揭示出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艺术风格的演变是以社会文化的变迁为动因的。  相似文献   

12.
卜复鸣 《园林》2007,(2):10-11
点评:枇杷园是拙政园中的园中园,积土假山,有天然委曲之妙;云墙月洞门宁静安谧,别有天地;主体建筑玲珑馆,玲珑可爱,尽显苏州古典园林含蓄曲折、余味不尽的布局特征。  相似文献   

13.
肖龙斐 《城市住宅》2022,29(3):124-126
探讨现象透明性空间的本质特点,以拙政园与留园为例,从静态视点下的空间维度矛盾、动态视点下的空间流动与变化及时间介入下的空间意境变化3个方面分析现象透明性于江南古典园林空间中的独特表现形式,为今后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俪维 《居业》2023,(4):203-205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院落的主要形式,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承载着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影壁作为北京四合院的组成部分之一,逐渐成为院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且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在历史的潮流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景。恭王府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融合了北京四合院的典型特征,历经百年积淀才得以保存至今。北京郭沫若故居曾为恭王府的附属建筑,属于保护较完好的北京四合院之一。恭王府与北京郭沫若故居都建有代表性影壁,最初建造时同属一位主人,但两者在形式与规模上都有较大差别。在保持同风格、同时期、同类型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对比研究,是探索北京四合院影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任何语言的书写都要诉诸于时空结构和书写者本源性的时空观念。基于对中国传统时空观念的研究及循环时空的意象解析,探讨拙政园的循环时空结构。文章提出循环时空结构即以流通环径周营联动园中景物,显现出时空一体、周回不息的循环性特征;该结构遍布全园,小到一筑一庭一山一水的单体构建,次到每个景区的局部组织,大到整座园林的全局统筹,呈现出多层交叠、有机共在的系统性特征;而每个循环经由人们游园运程的差异选择和多样复合,又展现出彼此通变且交融衍化的动态性特征。循环时空结构是中国造园极为重要的经营理念,是人基于游园运程、统合环径景物、融合生命情感的一种整全现象,我们藉此实现往复不尽的循环观想。  相似文献   

16.
17.
竹造园浅议     
陶荣华 《江西建材》2013,(1):182-183
竹子是我国传统的观赏植物之一,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广泛。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竹子造园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以竹造景的艺术手法。在现代公园中,这些精华仍然为人们所借鉴。同时,通过学习西方竹子造园的先进之处,以期创造出更为动人的竹子景观。  相似文献   

18.
古典园林发展历史悠久,造园手法多样化,借景、狂景、障景、对景等都是常用的造园手法,每种造园手法都有各自的独特优势.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景观与自然的统一性和和谐性,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多多少少存在景观设计本身与其配套基础设施陈列的冲突问题,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应用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来有效缓解冲突问题,同时还能...  相似文献   

19.
何丽 《华中建筑》2007,25(12):102-104
以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笠亭为例,对其建造历史、园中作用、文化内涵、构思手法进行分析.提出:作为士大夫文化物质载体的中国古典园林,曾受到当时大众文化的影响,并以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的手法融合大众文化,使与谁同坐轩、笠亭这两座建筑的组合景观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里一则雅俗共赏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刘鸿智 《山西建筑》2005,31(12):24-25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从设计原则、空间组织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园林总平面设计和综合楼设计方法,指出只要抓住建筑的空间特点,并且有效组织好空间,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