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含硫酸盐的蔗糖人工配水作为进水,研究了半连续流厌氧反应器和单相上流式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硫酸盐还原作用对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以及投加铁盐对克服这种影响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单相上流式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的铁盐投加量.试验结果表明:(1)比值COD/SO_4~(2-)可以作为控制厌氧运行过程的参数之一.对于半连续流厌氧反应器,在进水COD浓度为5000mg/L时,COD/SO_4~(2-)值的变化对COD去除率没有影响,而对反应器的pH值、出水硫化物浓度和沼气组分则有影响.(2)硫酸盐还原菌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进水COD浓度相同时,随比值COD/SO_4~(2-)的  相似文献   

2.
克服硫酸盐还原作用对厌氧消化影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滨弘  章非娟  史平 《给水排水》2000,26(12):12-15
以间歇式厌氧反应器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进水COD/SO2 - 4、SO2 - 4浓度、投加Fe(Ⅱ )以及污泥培养方法等因素在厌氧法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中的影响规律 ;得出克服硫酸盐还原作用的主要因素 :①培养、驯化产甲烷菌占优势的厌氧污泥 ;②COD/SO2 - 4大于 2∶1;③合适的进水SO2 - 4浓度(本试验条件下 ,进水SO2 - 4浓度小于 4 0 0 0mg/L)。  相似文献   

3.
对上流式厌氧反应器(UASB)和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BR)处理难降解印染废水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厌氧反应器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条件下,UASB和ABR稳定运行2个多月,在进水COD质量浓度波动较大的情况下(ρmax=1 020.0 mg/L,ρmin=593.6 mg/L,ρ均=755.4 mg/L),UASB和ABR出水平均COD质量浓度分别为409.3 mg/L和420.9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5%和43.9%。两种厌氧反应器对色度去除效果较佳,进水平均色度342倍,出水平均色度分别78倍和80倍,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2%和76.6%。印染废水B/C由0.29分别提高到0.46和0.43,废水可生化性明显改善,UASB较ABR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一体化两相厌氧反应器处理抗生素废水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一体化两相厌氧反应器处理抗生素废水 ,当最大进水COD达到 2 6 347mg/L ,最大容积负荷达到 8 54kgCOD/ (m3·d) ;SO4 2 - 绝对值浓度为 132 5mg/L ,COD/SO4 2 - 比值最低达到 3时 ,反应器对各种抑制物质和冲击负荷均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预处理+IC反应器+好氧MBR系统为主的生化工艺处理甲醛废水,基于复合菌群和固定化载体填料的预处理池,将甲醛废水从1 100~1 650mg/L降解到120~150mg/L,IC厌氧反应器出水的甲醛浓度稳定在4~6mg/L,MBR系统出水的甲醛浓度在1mg/L以下。预处理池平均进水COD为6 000mg/L左右,预处理池出水的平均COD为5 000mg/L左右,IC厌氧反应器出水COD稳定在600~800mg/L,MBR系统出水COD稳定在80~90mg/L,最终实现了甲醛和COD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产甲烷菌与硫酸盐还原菌的竞争机制、硫酸盐还原产物的影响以及反应器运行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一相UASB和复合式厌氧反应器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是可行的,只是COD去除率较无硫酸盐有机废水的低.厌氧滤池作为二相法中的硫酸盐还原相反应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相厌氧+好氧工艺处理高浓度糖蜜废水,废水先进入自制的内循环厌氧产氢反应器,然后进入IC反应器产甲烷,最终进入生物膜反应器。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7 800±100)mg/L,当产氢相有机负荷为90kg/(m~3·d),产甲烷相有机负荷为7.9kg/(m~3·d)和生物膜反应器的有机负荷为0.39kg/(m~3·d)时,整个工艺出水COD最低达到81.41mg/L,达到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此时,产氢相产氢量和产甲烷量分别为20L/d和3L/d;产甲烷相产甲烷量为69.3L/d;系统总产热量高达99kJ/L。高通量测定结果表明,产氢相以Clostridium sp.和Ethanoligenens sp.为主;产甲烷相以Clostridium sp.和Methanobacterium sp.为主。两相厌氧+好氧工艺处理高浓度糖蜜废水不仅可使出水COD低于100mg/L,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还能产生很高的热量,同时实现废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硫酸盐还原菌(SRB)生物法处理酸性矿山废水(AMD)易受重金属离子和高酸度的抑制与毒害等问题,采用玉米芯为碳源的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分别构造以麦饭石和褐煤为填料的1~#和2~#固定化颗粒,对比处理含Cr~(6+)、SO_4~(2-)的模拟酸性矿山废水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颗粒废水中COD的平均释放量(898 mg/L)要高于2~#颗粒废水中COD的平均释放量(698.9 mg/L),而2~#颗粒对AMD中p H提升(4~7.47)和对Cr~(6+)、SO_4~(2-)的平均去除率(96.57%、36.50%)要高于1~#颗粒对AMD中p H提升(4~7.04)和对Cr~(6+)、SO_4~(2-)的平均去除率(85.96%、20.85%)。可见,褐煤颗粒有比麦饭石颗粒较强的调酸、吸附金属离子和异化硫酸盐活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高效治理污水,提取污水中含有的能量,采用上流式厌氧反应器,在4℃条件下对污水处理进行研究,并对污水的氧化还原和气体生成以及能量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氧化还原电位(ORP)在42天后降低至厌氧环境的水平,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和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率分别约为-1.32和-1.48/d;(2)UASB和AnMBR系统均能够有效去除COD,相对传统的中温接种物,使用冷适应接种物有显著的适应优势;(3)AnMBR和UASB的甲烷生产速率均随着时间呈上升趋势,系统运行中使用纤维膜时,采用UASB可提高甲烷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生物膜法A2/O2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焦化厂废水处理系统气浮设备出水为试验用水,研究了生物膜法A2/O2工艺(厌氧-缺氧-好氧-好氧)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特性和效果.厌氧和缺氧反应器为以陶粒为填料的上流式滤池,一级好氧反应器为以塑料空心球为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池,二级好氧反应器为以陶粒为填料的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试验表明,进水CODcr为1 000~2 200 mg/L,NH3-N为200~400 mg/L,厌氧反应器HRT为20 h,缺氧反应器HRT为24 h,两级好氧反应器HRT均为48 h,二级好氧反应器硝化液回流比为3时,出水CODcr≤100 mg/L,NH3-N≤15 mg/L,CODcr和NH3-N可以同时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采用预处理-加压曝气生物氧化工艺处理香兰素生产废水。反应器在200 kPa压力条件下,COD容积负荷率达5.5~8.0 kg/m3.d,进水COD质量浓度为2 000~2 500 mg/L,反应时间为8~10 h时,处理后的出水COD质量浓度小于100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还对加压曝气生物反应器原理、工艺流程、运行参数、工艺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有机物及氨氮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以陶粒为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生活污水,研究气水比、水力负荷、进水COD和NH3-N负荷对BAF去除COD及NH3-N的影响,分析COD及NH3-N沿滤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试验进水COD及NH3-N质量浓度分别为300~370mg/L和20~40mg/L时,最佳气水比为4∶1~5∶1,最佳水力负荷为1.0~2.0 m3/(m2.h)。当进水COD负荷为1.69~6.47 kg/(m3.d)时,COD去除率与进水COD负荷成正相关。BAF的硝化性能与进水NH3-N和COD负荷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在厌氧消化阶段理论指导下,开发了温度分级-生物分相(TSBP)工艺,通过控制温度和停留时间来实现温度分级和产酸菌、产甲烷菌生物相分离。结果表明TSBP系统中,停留时间为4d的产酸反应器的溶解性COD浓度、挥发酸积累量、水解率都高于停留时间为2d的反应器,分别能达到5.2g/L、4.7g/L、22.6%。与传统中温单相系统相比较,控制产酸相反应器在45℃下停留时间为4d,产甲烷相反应器35℃下停留16d时,TSBP厌氧消化系统运行较优,其甲烷产量和VS去除率分别为754mLCH4/d和51.29%,高于传统中温单相系统的408mLCH4/d和46.04%。反应器内微生物相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TSBP系统能提供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各自适宜的生长富集条件,成功实现了两者的基本分离,能够提高厌氧消化效率。  相似文献   

14.
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稳定塘工艺处理木薯淀粉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采用EGSB -稳定塘工艺处理木薯淀粉黄浆废水的工程实例。EGSB反应器采用城市消化污泥接种 ,中温 (2 5~ 30℃ )消化 ,HRT为 38 4h ,有机容积负荷为 10kgCOD/ (m3·d) ;稳定塘HRT为 16 0h。当进水COD浓度为 80 0 0~ 12 0 0 0mg/L时 ,厌氧段COD去除率大于 92 % ,好氧段COD去除率在 4 0 %以上 ,处理后出水COD <30 0mg/L ,可达二级标准排放  相似文献   

15.
林可霉素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水资源保护》2008,24(4):53-57
采用厌氧颗粒和好氧活性污泥分别对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和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进行污泥接种培养,研究水解酸化-IC-SBR工艺在林可霉素生产废水处理方面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COD的质量浓度为6 000~9 000 mg/L,IC和SBR反应器中有机负荷分别为0.82 kg/(kg.d)和0.26 kg/(kg.d)左右的情况下,IC和SBR反应器分别运行60 d和7 d,COD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1%和61%,出水COD的质量浓度在300 mg/L以下,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吸附过滤 厌氧UASB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工程实例。废水经过中和沉淀、吸附可去除 2 9 7%的COD ,再经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UASB)的处理 ,可去除 58 9%的COD ,厌氧处理系统内形成颗粒污泥 ,厌氧出水经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 ,可去除 80 7%的COD ,出水COD降至 150mg/L以下 ,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88)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UASB-CASS工艺处理脱墨漂白浆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絮凝沉淀后 (沉淀时间为 6h) ,采用内循环UASB CASS工艺处理脱墨漂白浆废水。研究结果表明 ,当UASB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为 8kgCOD/ (m3·d) ,CASS氧化池的污泥负荷为 0 14kgCOD/ (kgVSS·d)时 ,在进水COD ,BOD ,SS分别为 5 5 0 0mg/L ,2 5 0 0mg/L ,2 2 0 0mg/L的条件下 ,出水各项指标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6 )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研究是在一个有效容积为20. 7 L的UASB反应器中进行的。取哈尔滨市文昌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用蛋白废水稀释后作为接种污泥,折合浓度为12. 5 mg SS/L。探讨利用稀释后的蛋白废水作为进水来培养颗粒污泥的可行性,并且研究了UASB反应器处理大豆蛋白废水的效能。结果表明:(1)反应器进水COD浓度由1100 mg/L逐渐升高,HRT从168h逐渐缩短,进入污泥驯化阶段。经过7d的驯化后,COD去除率达到了20%,并且有少量的气体产生。之后在运行阶段,按照0. 3 kg COD/(m3·d)的幅度提高负荷,系统中产甲烷菌的活性逐渐增强,在3. 85 kg COD/(m3·d)时发现反应器底部有颗粒污泥出现,粒径在0. 1-0. 3 mm之间,COD去除率也增大到75%以上。在试验最后,有机负荷达到5. 5 kg COD/(m3·d),HRT为24h时,颗粒污泥粒径在1-3 mm左右,并形成一定厚度的污泥床。(2)通过调节pH值,使出水pH维持在6. 5-7. 8之间。发现进出水pH值分别为5. 7和7. 2左右,COD去除率为80. 9%。  相似文献   

19.
合肥啤酒厂废水处理站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肥啤酒厂废水处理站一、二期工程规模分别为1800m~3/d和4000m~3/d.进水COD=1500mg/L,BOD_5=1100mg/L,采用UASB反应器-氧化沟处理工艺,出水COD≤150mg/L,BOD_5≤60mg/L,达到新扩改企业二级水体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改进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进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CMCBR)是在普通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中引入导流板,使填料在全池循环移动,消除了普通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死角。在CMC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试验中,研究了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考察了容积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冲击负荷等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发现,在填料填充比例为50%(体积比),进水COD质量浓度为320~55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3 h的条件下,出水COD质量浓度小于100 mg/L,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反应器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