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纳米填料影响聚合物微孔发泡材料发泡行为的泡孔成核、泡孔生长、发泡剂气体扩散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无机纳米填料影响聚合物微孔发泡行为的研究进展。并对众多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未来一段时间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发泡行为研究领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开孔型聚合物微发泡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亚东 《塑料》2003,32(6):40-45
通过回顾目前几种微孔材料成型的主要方法,介绍了微发泡成型技术用于制备开孔型微孔材料的必要性。讨论了关于开孔型聚合物微发泡材料制备技术及研究方法的几种思路,分别是不相容聚合物共混、泡孔合并模型、熔融挤出发泡、开孔剂法和气体浓度阈(值)等方法,这些方法的微孔成型机理各不相同,所制备的材料微观结构也各有特点。文献分析表明:微发泡成型方法用于开孔型微孔材料的制备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对室温下呈脆性的聚丙烯(PP)和呈韧性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化学微孔发泡。系统测试了微孔发泡和未发泡的PP和HDPE的缺口冲击强度。结果发现,微孔使试样芯部基体材料的应力状态改变,易于在冲击载荷下产生塑性变形或在脆断条件下裂纹尖端钝化阻止裂纹扩展,导致微孔对脆性、韧性聚合物冲击性能的影响机制不同。对于脆性聚合物,断裂过程主要是裂纹扩展,微孔起到了阻隔裂纹扩展的效果,使冲击性能提高;而对于韧性聚合物,断裂过程主要是塑变撕裂,微孔的引入减小了材料的有效承载面积,反而使冲击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微孔发泡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当前的研究方向,聚合物/气体均相体系的热动力学和流变行为是影响整个发泡过程的关键问题,重点介绍了聚合物/气体体系的PVT特性和剪切黏度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5.
赵正创  欧阳春发  相旭  高群 《化工进展》2016,35(Z1):209-215
微发泡聚合物材料是泡孔尺寸在微米级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因其独特的微孔结构能够改善制品的尺寸稳定性、收缩率等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聚合物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微发泡成型研究机理,成型加工参数、纳米填料和发泡剂对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对众多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的研究领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方向,并对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扩大工业应用的趋势是开发出微发泡聚合物母料来替代物理以及化学发泡。这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对于深入理解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的形成机理及后续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CO2/PS挤出微孔发泡成核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孔物理发泡是利用气体/聚合物熔体系在高温高压下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在释压降温过程中气体产生相分离而获得发泡的方法。在连续挤出过程中,要提高体系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则必须有大量的气体在高压下溶解到聚合物熔体中去。  相似文献   

7.
《橡塑化工时代》2006,18(12):19-21
超临界流体(简称SCF)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分离、反应、材料加工、生物技术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其中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包括塑料的分解回收,聚合物微粒制备,聚合物的增塑、改性及功能化等。而以SCF作发泡剂制备聚合物微孔材料也是SCF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采用此方法制得的微孔塑料的冲击韧性、刚性及耐久性均比未发泡塑料及普通发泡塑料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对超临界CO2在聚合物基体内微孔发泡成型过程中材料特性参数与加工工艺条件等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对微孔发泡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微孔发泡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发泡剂和微孔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微孔发泡材料的制备大体上可分为间歇法、注射成型法和连续挤出法,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适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在挤出发泡过程中聚合物/超临界CO2发泡体系的形成是气体在剪切混合作用下,通过对流扩散,完全溶解进聚合物形成物理性质均一的均相体系的过程。剪切作用对均相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研究剪切对均相体系形成的影响,成功设计了微孔发泡模拟实验机,研究了不同剪切速率作用下均相体系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聚合物和气体的混合程度明显增强,泡孔分布变得均匀,泡孔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11.
聚碳酸酯微孔泡沫塑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微孔发泡技术制备出一系列聚碳酸酯(PC)微孔泡沫塑料,通过扫描电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超临界流体温度对发泡剂(CO2)含量的影响,及发泡温度、发泡时间和超临界流体温度对PC微孔泡沫塑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试范围内,随超临界CO2流体温度的升高,CO2含量降低;升高发泡温度或延长发泡时间均使PC微孔泡沫塑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降低;随超临界CO2流体温度的升高,PC微孔泡沫塑料的拉伸强度增加,冲击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将超临界流体技术与微孔发泡技术结合,阐述了制备微孔发泡塑料常用的几种方法(间歇成型法、连续挤出法及注射成型法),比较了几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微孔发泡塑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最后分析了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发泡剂的优势及两种技术结合后所带来的成果及挑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交联模压法制备了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微孔发泡材料,研究了发泡温度、发泡压力及发泡时间对ABS微孔发泡材料气体的扩散行为及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吸收量随着发泡温度、发泡压力和发泡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气体吸收量的增加,制品的泡孔尺寸逐渐减小,泡孔密度逐渐增大,增加气体吸收量有利于提高发泡效果。当发泡温度为170℃、发泡压力为10 MPa、发泡时间为12min时,泡孔密度约为2.87×108个/cm3,可满足工业上微孔发泡材料泡孔密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技术为主线,在二次开模条件下制备微发泡聚苯乙烯(PS)及微发泡聚丙烯(PP);通过流变性、加工性分析了树脂本征特性对PS及PP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征特性对气泡的长大和定型过程、气体扩散具有明显的影响;熔体强度越高的材料,阻碍泡孔长大的趋势越明显,所得到的泡孔越细小而均匀;PS具有合适的熔体强度和熔体流动速率(MFR),发泡质量较理想,泡孔直径和泡孔密度分别为41.4μm、8.7×106个/cm3;PP(K9026)熔体强度较低,而熔体流动速率过大,发泡质量明显降低,泡孔直径和泡孔密度分别为65.94μm、5.82×105个/cm3。  相似文献   

15.
利用化学交联模压法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微孔发泡材料,研究了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AC)、活化剂氧化锌(ZnO)、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对ABS微孔发泡材料力学性能和泡孔结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C为2份、DCP为0.15份、ZnO为0.2份时,制得的ABS微孔发泡材料的泡孔密度为1.31×108cells/cm3,平均泡孔尺寸为24μm,比强度达到44.7 N/tex,综合性能最佳,可以满足微孔发泡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模压法进行发泡,研究了氯化聚乙烯(CM)与聚氯乙烯(PVC)的共混比和发泡剂用量对发泡体的泡体性能、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CM/PVC共混比的复合材料,随体系中CM的增加,发泡密度逐渐减小、泡孔体积和发泡倍率逐渐增大,当CM/PVC=50/50时,发泡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改变共混体系中发泡剂AC的用量,测试泡体性能及观察泡孔结构得出,随AC发泡剂用量的增加,发泡材料的发泡密度减小,其相应的物理机械性能如拉伸强度、撕裂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微孔发泡聚碳酸酯片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聚碳酸酯(PC)的玻璃化温度(tg)和熔融温度(tm)之间,采用模压法制备出用挤出、注射和常规发泡难以加工成型的薄型微孔发泡PC片材。模压法有制备周期短、工艺简单、操作容易、价格低廉等优点。通过热性能及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用模压法制备的微孔发泡PC片材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8.
以PP(聚丙烯)为基体材料,分别添加发泡剂母粒、发泡剂和助剂母粒及发泡剂、助剂、成核剂母粒,在二次开模条件下注塑制备微发泡PP复合材料,分析了发泡助剂及成核剂对微发泡复合材料发泡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发泡助剂以后,PP体系的发泡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助剂和成核剂同时添加,微发泡PP体系的发泡质量最好,泡孔平均直径为26.79μm,泡孔密度达到4.76×106个/c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