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氧化剂对川式腊肉低温冷藏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代超  易倩  刘洋  周才琼 《食品科学》2012,33(16):266-273
了解低温贮藏与川式腊肉风味品质的关系以指导合理贮藏。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抗氧化剂对川式腊肉低温贮藏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A(直接真空包装)、处理B(添加0.4g/kg茶多酚后真空包装)、处理C(添加0.5g/kg异抗坏血酸钠后真空包装)的腊肉挥发性成分从原料的67种分别变化至贮藏结束(120d)时的75、64、63种;处理A、B、C的酚类、碳氢化合物及羰基化合物种类从初始的56种分别变化至结束时的55、45、44种,相对含量从初始的69.44%分别变化至结束时的59.30%、60.51%、61.87%;主体风味物质酚类相对含量从初始的34.43%分别降至结束时的24.26%、28.06%、33.41%;处理B、C的苯酚、愈创木酚、5-甲基愈创木酚、壬醛、乙酰呋喃、3-呋喃甲醇和苯甲醛相对含量高于处理A。表明添加抗氧化剂可减缓腊肉特征风味物质在冷藏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3.
为获得一种番茄风味的香肠调料配方,以番茄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结合感官评价、方差分析和正交趋势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番茄用量对配方风味的影响显著(P<0.05);香肠调料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用15%精盐、2%胡椒、49%番茄、4%红糖、7%白糖、1%蒜粉、6%醪糟、1%味精、10%生姜、5%精炼油制作的调味...  相似文献   

4.
5.
直投式发酵剂生产酸菜及其风味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色谱(SPME-GC-MS)法对酸菜中的挥发性组分进行了检测,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氨基酸分析仪和气相色谱(GC)分别定性定量测定了酸菜中的有机酸、氨基酸和有机醇。在此条件下对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的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席作彬 《食品科学》2005,26(9):665-666
1香菇炖鸡粉PC-3在粉料中的应用 由于方便面业原料涨价的危机,方便面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方便面企业要从战略高度给予全面思考,只有依据市场环境的变化,系统地改善产品结构、推动企业进步,企业只有在历经磨难、有所提升和创新后,才能获得新生。如果不励精图治、追求创新,那么产业前景越暗淡,市场仍将持续萧条。  相似文献   

7.
马奶发酵过程中几种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马奶在发酵过程中,一些风味物质含量均有大幅度增加,如鲜奶与酸马奶相比,其乙醛、丙酮、乙酸乙酯、乙醇、丁二酮、乳酸含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升高。但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含量变化所遵循的规律不详,如能知其变化规律,将有利于发酵控制和从理论上选择出最理想的风味产品。鉴于此,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广式腊肉风味物质成分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广式腊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风味提取物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从广式腊肉检测出的1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中酯类物质占75.45%;优质广式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6.60%)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43.40%),主要脂肪酸是十八碳烯酸、十六烷酸及硬脂酸;变质腊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4.75%,饱和脂肪酸为45.25%,相对于优质广式腊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而饱和脂肪酸增加;广式腊肉的劣变原因之一是由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生成饱和脂肪酸,以致产生异味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蒋明君  姜虹 《酿酒》1998,(4):48-50
影响啤酒风味的几种主要物质及控制方法蒋明君姜虹孙劲楠(齐齐哈尔明月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啤酒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清凉饮料,其风味由于所采用的原料、酿造方法、设备情况等方面的不同,口味有不同的风格。影响风味的因素很多,主要决定于风味物质及工艺控制的风味物质多少...  相似文献   

10.
复合发酵剂馒头和单一酵母馒头风味物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德权  孙庆申  李冰  吴桐 《食品科学》2012,33(2):240-24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复合发酵剂馒头和单一酵母馒头的风味物质成分,结果表明:从复合发酵剂馒头中检测到36种化合物,包括对风味物质贡献较大的醇类、酯类、羰基化合物等。从单一发酵剂馒头中检测到16种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发酵剂馒头的风味物质不仅种类多,而且相对含量也明显高于酵母馒头。  相似文献   

11.
复合调料储藏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陈路露 《酿酒》2012,39(3):29-31
用两种方法研究了口子特有的超高温曲和高温曲中的风味物质。结果表明直接进样比静态顶空进样方法优越,超高温大曲比高温大曲含有的挥发性物质多,为进一步研究口子大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川菜是中国烹饪的四大菜系之一,发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元明以来逐渐推及全国。川菜注重调味,讲究色、香、味、形,以味多、广、厚见长。川味之所以能够以味取胜,与其所用的调味品有着密切的关系。川味善用麻辣,除了花椒、辣椒、芥末、胡椒、茴香、桂皮、陈皮、丁香、八角、霍香、芝麻、姜、葱、蒜等香辛料外,郫县豆瓣、川盐、酱油、面酱、麸醋、豆豉、糖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川味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9):88-88
日本开发以麦芽为主原料的啤酒风味型调料 ,有麦芽香及高级醇酯等发酵香 ,味醇厚。香气成分比啤酒丰富 ,不用酒花 ,无啤酒苦味 ,含乙醇 1 2 % ,比啤酒高 ,含固形物 (可溶性 1 0 % )也比啤酒高 ,含少量盐分。适合作为家庭鱼、肉菜、汤、点心的调料与佐料 ,能去腥、嫩化肉类 ,提高食品风味 ,添加量约 5 %。啤酒型风味调味料制法 :利用大麦麦芽 ,采用下面啤酒发酵 ,发酵过程中分次添加糖 ,啤酒酵母接种量比酿造啤酒略多 ,可防止因发酵缓慢而产生不纯香气 ;发酵到酒精浓度达 1 0 %以上 ,能促进高级醇酯等香味物质生成。发酵结束后香味成分后熟、…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京甜1号速冻甜玉米粒的风味物质。鉴定了4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类、含硫化合物、醛类、酮类、酯类、醇类、呋喃类、有机酸类等化合物,京甜1号速冻甜玉米粒中主要的风味物质为二甲基硫醚(25·66%)、十五烷(7·34%)、苯乙烯(4·99%)、苯乙烷(4·80%)、己醛(3·40%)。   相似文献   

16.
速冻甜玉米风味物质HS-SPME/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京甜1号速冻甜玉米粒的风味物质.鉴定了4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类、含硫化合物、醛类、酮类、酯类、醇类、呋喃类、有机酸类等化合物,京甜1号速冻甜玉米粒中主要的风味物质为二甲基硫醚(25.66%)、十五烷(7.34%)、苯乙烯(4.99%)、苯乙烷(4.80%)、己醛(3.40%).  相似文献   

17.
川菜辣味调料中辣味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扬 《中国调味品》2000,(10):29-31,24
本文着重阐明川菜常用辣味调料的辣味分类,辣味与其物质化学结构的关系-C9最辣规律和顺反异构对辣味的影响。对川菜常用辣味调料中的辣味物质及其化学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肉类风味的研究始于50年代初,当时仅限于具有肉类风味的非挥发性、水溶性前驱物的鉴定。随着肉类科学的不断发展,在60和70年代期间,籍现代分析仪器和分离技术,已经能鉴定出肉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又称香气物质),到近十年来已经弄清了300多种化合物,它们对肉类风味有重大作用,并对这些风味化合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不断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四川中部地区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主要风味物质的时空分布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偏最小二乘分析法探究了中心酒醅和边缘酒醅的差异性代谢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边缘酒醅有132种风味物质,其中酯类44种、醇类26种,酸类14种,中心酒醅的风味物质有127种,其中酯类为58种,醇类27种,酸类为15种;乙酸、丁酸、己酸、乳酸乙酯、己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十六酸乙酯为酒醅发酵过程的差异性代谢产物;边缘酒醅己酸、丁酸整体上呈现先增加较缓,中后期呈迅速增加的趋势;中心酒醅的十六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含量均在76 d达到峰值,分别为23.14、12.90 μg/g。以期为为川中地区浓香型酒固态酿造机制、质量稳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