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CDMA2000中的移动IP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IP网成为基础网以及三网融合目标的发展,互联网在向宽带发展的同时开始向无线移动方向发展。为适应快速增长的数据型业务需求,人们需要的是一个以包交换为基础的无线网络,这种新型网络结构正是移动IP未来的结构。移动IP将是移动技术和IP技术的深层融合,它将真正实现话音和数据的业务融合,移动IP的目标是将无线话音和无线数据综合到一个技术平台上传输,这一平台就是IP协议。移动通信的IP化进程将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移动业务的IP化;之后是移动网络的分组化演进;最后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全IP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通信》2009,(6):42-42
多制式支持、多业务传送、易扩展、高可靠性和可用性等是3G移动网络的建设目标。网络IP化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移动网络的IP化分为核心网和接入网两大块。目前。运营商已经开始全面实施核心网的IP化,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业界逐渐将关注重心转移到接入网的IP化工作。 EPON和电信级以太网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两种面向未来的基站IP化无线回传方案。  相似文献   

3.
1 引言 为了应对层出不穷的各类新业务,移动网络的IP化改造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移动化和宽带化两种趋势导致语音业务向移动化和IP化发展,非语音业务也在向移动化和IP化演进.在这种背景下,陕两移动根据集团公司部署,开展了GSM IP BSS试点网络建设与研究,并于2007年12月18日成功打通了IP电话.  相似文献   

4.
移动IP的预测移动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IP使移动主机在移动中能够接入Internet而不中断正在的连接,但移动IP的切换时延较大,不能保证业务的平滑切换,本文提出了层次和预测移动管理的方法,结合无线域内的邻居单播,取得了移动IP的快速和平滑的切换,改善了业务的QOS,并减少了无线域内有线网络的负担。  相似文献   

5.
移动回传网络IP化的背景在电信业务和网络IP化转型的大趋势下,移动运营商的IP化进程也在逐步加速。在电信转型所涉及的众多领域里,移动承载网络的IP化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移动承载网络IP化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承载下一代移动业务的、端到端基于IP技术的承载网,基于该IP承载网可运营下一代的、基于IP的移动业务。随着新的IP承载网及其承载的下一代基于IP的移动业务的逐步成熟和规模部署,现有的基于TDM技术的传输网络和其上运行的2G数字移动业务将逐步被替代。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载网络及其上运行的业务的IP化程度是电信转型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随着2G、3G和LTE的发展,移动业务的带宽不断提升,移动宽带化时代已经到来。移动宽带化的同时,移动业务类型也向ALL IP转型。移动业务的IP化和宽带化发展趋势,推动着移动承载网络向IP化演进。  相似文献   

7.
移动网络IP化是当前的重要技术发展趋势.阐述了移动网络IP化的驱动力,解析了移动网络IP化的业务和技术内涵,分析并提出了移动网络IP化的技术实现.认为移动网络IP化不仅能够顺应网络发展潮流,而且能使运营商在网络融合、降低成本等方面提高竞争力,IP化引领移动网络转型的潮流已经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8.
提出全IP网络移动增值业务——移动定位的概念,指出该业务的应用前景;重点描述全IP网络中移动定位技术的实现;最后阐述蓝牙技术和无线局域网技术用于移动定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电信网技术》2008,(9):59-6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移动软交换IP化的第三次浪潮》一文详细介绍了移动核心网IP化的三次浪潮:移动核心网IP化的第一次浪潮始于中国移动,完成了汇接局层面的IP化。移动软交换端局层面的IP化,进一步实现了网络的扁平化、简单化,并通过语音压缩和IP头压缩/复用等技术大大提升了网络传输效率,从而掀起移动核心网IP化的第二次浪潮。已经完成的核心网的IP化简化了网络结构,提升了运营效率,为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价值。但从网络结构上看.已经进行的IP化是局部的,缺乏与接入层和业务层的协同效应,同时在引入新业务和通过业务聚合产生新业务方面尚未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移动核心网IP化的第三次浪潮呼之欲出。华为一直深信.IP转型能为运营商带来巨大价值,其成熟的ALL-IP解决方案,专业的网络服务团队。为运营商提供端到端的高质量网络交付,帮助移动运营商实现网络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全球电信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2G/3G共同承载、业务带宽不断增加和接口IP化的情况下,对承载网的多业务承载能力、统计复用和差异化的服务质量提供能力、电信级的业务保障能力、高精度的时钟时间同步能力、网络扩展性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中兴通讯一直致力于领先的承载技术和移动Backhaul业务IP化承载应用的研究,在结合全球主流运营商无线承载网建网思路的基础上,推出了IPTN解决方案,即面向2G/3G移动Backhaul的IP承载网解决方案。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龙文富所撰《IPTN:面向2G/3G移动Backhaul的IP承载网解决方案》一文介绍了中兴通讯的IPTN承载网解决方案从业务需求、投资保护、网络演进、网络可靠性和绿色环保等方面充分为运营商考虑,在支持移动基站带宽持续增长的同时能提供低CAPEX和OPEX;充分考虑了适应移动基站IP化业务高效承载的同时兼顾传统业务的承载,在提供更加灵活和网络业务的同时兼顾到网络的高可靠性,对多演进路线的兼顾完全避免了运营商网络技术路线选择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胡晓女 《通信世界》2009,(39):I0016-I0016
随着3G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以及全业务竞争的全面展开,移动网络IP化的进程日益加速,移动软交换网络的建设拉开了移动核心网络向IP化演进的序幕,在电信业务IP化趋势推动下,传送网承载的业务从以TDM为主向以IP为主转变,移动接入网(RAN)侧的IP化也逐渐成为电信运营商关注的热点。未来的市场需要一种能够有效传递分组业务,并提供电信级OAM和保护的分组传送技术。  相似文献   

12.
彭巍 《移动通信》2010,34(19):42-47
文章分析和论述了现有无线传真业务的实现技术、现有移动通信网技术对无线传真的支持情况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利用分组域数据承载无线传真业务是无线传真技术的未来演进方向,对两种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即无线实时IP传真方案和无线非实时IP传真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立新 《通信世界》2008,(21):I0014-I0014
移动承载网络IP化的背景和技术发展趋势 移动接入网的IP化与移动运营商城域网的发展进程关系密切。当前,全球运营商的城域网发展正面临关键时期。—方面,以软交换、IPTV为代表的新一代IP多媒体业务正推动着城域网从尽力而为的传统IP网络向下一代的高可靠、有OoS保证、可运营、可管理的融合多业务IP网络演进;另一方面,移动业务的IP化和宽带化趋势,推动着移动回程网络从TDM、  相似文献   

14.
韩华 《电子技术》2010,47(3):46-48
全业务时代的竞争格局,必然促使移动网络的IP化进程。我国3G牌照发放后,基站回传(Backhaul)光传输网建设已成为我国电信网建设的主要驱动力。本文首先分析了3G网络组成,具体分析了基站回传网络建设中采用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和分组传输网(PTN)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论述了PTN必将发展为无线接入网(RAN)IP化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15.
1引言 随着即将到来的中国3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将步人更加精彩纷呈的时期。2G时代的移动业务主要以话音为主,到了3G时代将呈现话音和数据业务并重的态势,而到了后3G时代,将是移动宽带时代。在移动网络的演进中,IP将从边缘走向中心,为包括话音在内的所有业务提供融合的基础。与移动业务网络的IP化相应,移动承载网络也将逐步从核心到接人实现端到端的全IP化。未来几年,我国移动业务和承载网络的IP化进程将随着3G网络的全面部署显著加速,随着后3G移动宽带网络的部署,将迎来全面IP化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世界电信》2009,(1):120-120
UMB走向没落,LTE广受关注,经历了2008年的嬗变,无线通信技术继续向IP化、宽带化、融合化和移动化发展。进入2009年,哪些技术和应用将成为亮点,并对通信产业乃至信息服务业产生重大影响7本报告从无线接入技术、热点业务及应用和无线终端三个层面,对无线通信产业2008年的发展现状进行重点研究,并对各种热点技术和业务2009年的发展进行了判断。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3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3G移动宽带业务将进入迅速发展期,移动承载网络也将逐步实现全IP化。阐述了移动回程IP化的几种实现方式,重点介绍了阿尔卡特朗讯基于IP/MPLS的移动回程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刘伯韬 《通信世界》2010,(37):28-28
目前,3G业务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移动承载网络逐步从核心到接入实现端到端全IP化。未来几年,中国的移动业务网络和承载网络的IP化进程将随着3G网络的全面部署而显著加速,随着后3G移动宽带业务的引入,将进入全面IP化的时期。移动回程的建设不应当仅限于考虑短期的、当前的业务需求,还应当从技术和成本的角度,考虑原有业务如何兼容和网络发展的长期需求。换句话说,在移动业务宽带化的趋势下,移动回程解决方  相似文献   

19.
移动通信与IP技术的融合产生了基于移动通信的IP数据业务技术。以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为承载系统,利用WAP技术进行移动数据信息的查询和处理,可以充分利用GPRS的IP分组、高效、永远在线等特性,为企业提供无线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20.
王风梧 《通信世界》2002,(35):40-40
面对宽带IP可移动性的需求,无线局域网是可选的移动宽带接入方案。目前,可用的无线联网接入方案是基于窄带移动数据技术的,在移动网络中引入GPRS和3G技术为高速的可移动的IP接入奠定了基础。无线局域网技术可提供11Mbit/s的宽带数据业务,适合于用户聚集的公共场合,能满足用户对高速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