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咖喱粉是一种颇具异国风味的调味品。它起源于印度,是用姜黄、白胡椒、芫荽、大茴香、小茴香、桂皮、干姜、花椒等20余种香料加工配制而成的。咖喱粉颜色姜黄,味辣而香,具有提辣增香、去腥和味、增进食欲的作用,它在中西餐制作时,均有应用,适合于鸡、鸭、牛、羊等多种荤素原料的烹制调味。咖喱粉虽然品种较多,但其口味却并不完全相同。根据产地划分就有印度咖喱、马来西亚咖喱、泰式咖喱、日式咖喱等等。即使在印度,人们也往往是根据各自的口味和喜好,把多种香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研磨成家用的咖喱粉,而不是像现在国内餐饮业大多…  相似文献   

2.
人们平常吃米饭一般都是用清水煮成的,如果在煮米饭时能加入一点儿普通的“佐料”制成风味米饭,不但会使你的餐桌上丰富多彩,而且会增进食欲并起到独特的保健功效。你不妨一试。 姜汁牛肉饭 将鲜牛肉切碎制成肉末,加上姜汁、酱油、花生油拌匀,待锅内米饭将煮熟的时候,倒在饭上  相似文献   

3.
品尝印度菜     
吃印度菜,体验的是异域的神秘味道。印度菜传统的用餐程序是:用餐前一般印度人习惯喝些餐前饮料搭配餐前小点,接着上桌的是烧烤类菜和主菜,最后上的是甜点。到印度餐馆点菜,最好避免点由同一种咖喱制作的不同菜肴,因为每一种咖喱都有不同的风味,所配的菜也不尽相同,仔细尝试每一种咖喱的精妙,才能够真正领略印度菜的风味。为了更好地体会咖喱的美味,点菜时最好点一碗白饭或烤饼,这样就可以与咖喱汁配在一起食用。现在许多正式的场合,印度人用刀叉吃饭,但私下里,他们还是习惯于用手抓饭。因为,在印度的饮食文化里,用手进食被认为是更清洁、温暖和优雅的进餐方式,他们觉得那样的食物没有金器气。如果你到印度人家里做客,一定要尝试用手抓饭的乐趣。下面介绍几款印度菜。  相似文献   

4.
说到咖喱,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咖喱粉。咖喱粉是一种颇具异国风味的调味品,原产印度,盛行于东南亚一带,是用姜黄、大料(即八角)、小茴香、肉桂、丁香、豆蔻、橘皮、郁金根、番红花、麻绞叶、月桂叶、薄荷、芜荽子、花椒、辣椒、胡椒等多种香料碾制而成的一种粉状调料。咖喱粉的特点是颜色姜黄,味辣而香,具有提辣增香、去腥和味增色、增进食欲的作用,在西餐中不可缺少,现亦广泛用于中餐。咖喱粉因其具体配方和加工工艺的不同,具有30多种风味。根据产地划分,就有印度咖喱、马来西亚咖喱、泰式咖喱、日式咖喱等。在印度,人们多是自家研磨咖喱…  相似文献   

5.
东怡 《食品科学》1981,2(6):27-32
一、咖喱蒸煮咖喱食品在日本已于1968年由大塚食品公司制出销售,以后继蒸煮咖喱又生产了蔬菜饭,肉汁和炖肉等。咖喱食品中有猪肉咖喱,牛肉咖喱和印度式咖喱等。咖喱食品在家庭烹饪时是先用油煎洋葱、再加香料,然后再加进用黄油煎炸过的咖喱粉和猪肉、牛肉、以后再加汤料、马铃  相似文献   

6.
印度火锅印度最为著名的火锅要首推“咖喱火锅”,其所用佐料是本土的特产咖喱、番叶、椰子粉以及香料等,涮的东西有鱼头、草虾、鸡肉和牛肉等,锅底还为米粉浸汁,有尽吸原汁之雅趣。朝鲜火锅朝鲜火锅以“酸菜白膘”为标准,以木炭火煮食,熬的汤为海参汤。酸菜用盐水浸泡,滤干腌泡而成,吃时再配以血肠、蛤蜊等,吃起来十分爽口。韩国火锅韩国最传统的“石头火锅”大有“辣死人不偿命”的韩国“味道”。这种火锅的底部放的尽是辣椒油和辣椒粉等辣味调料,上面盖满了肉块和肥鸡块,吃时会辣出大汗、眼泪,真可谓“辣死人、乐死人”。泰国火锅泰国地处…  相似文献   

7.
吃印菜就是吃咖喱 到印度餐馆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现象:老外尤其是印度人餐毕盘中几乎不留一点汤汁,而肉倒会被剩下。中国人则是相反,菜里的干货都挑光了,汤汁倒是剩了大半。殊不知这是吃印度菜的大忌,印度菜的精华就是咖喱,没有咖喱就没有印度菜。 印度厨师每天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花上几个  相似文献   

8.
陈悦 《美食》2007,(4):68-68
对于印度人来说,咖喱不仅是一种食物。还是可以带到他乡的“信物”。我有一位印度朋友在上海做生意,他每次来中国前,都要采购大量咖喱粉和咖喱食品。我对此很不解,便问他:“超市什么都有,你还带这些东西干什么?”“当然有必要了.我们印度人可以不吃饭。但不可以不吃咖喱。”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空运”咖喱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咖喱是一种长青不老的食物,不时就会挑起我们想吃的欲望,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大家都爱用它来醒胃提神和增进食欲。咖喱的种类很多,以国家来分,其源地就有印度、斯里兰卡、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以颜色来分,有红、青、黄、白之别。如果你爱吃它,又了解它多少呢?  相似文献   

10.
咖喱起源于印度。对于这种主要是由小茴、肉桂、八角、鼠尾草、百哩香、丁香、肉豆蔻等香辛料和黄姜粉混合而成的调味品.现在世界各地很多人都在使用。咖喱从味型上大致可分为辛辣型和芳香型两种;从形状来分,则有粉状和膏状之别。我特别喜欢用瓶装的咖喱膏来做菜,因为它味道浓郁,做出来的菜肴异域风味十足下面.我就把所在酒楼的几道卖得好的咖喱菜推荐给大家。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的主要居民为源于中国沿海的华人,以及当地的马来人和印度人。由于饮食习俗各异,加上西方的影响,其菜肴颇具多重性。除中餐外,西餐、越南菜、泰国菜、韩国菜、印尼菜、马来菜和清真菜都很流行。新加坡人喜辣、甜、香、鲜、爽。红尖辣椒、兰姜、黄姜、香菜、班琅叶、芫茜粉、各式咖喱为日常必备调味料。虾、蟹、鱼等海产品为主要菜肴原料。所以,新加坡人烹制海鲜别具一格,如“黑胡椒炒螃蟹”、“鱼头炒米粉”等等。新加坡使用咖喱类调料极其考究,即随主料的性质不同而变化:烹制海鲜类选用“鱼类咖喱粉”;烹制肉类选用“肉类咖喱粉”;烹制蔬菜类多调以鲜椰浆。新加坡通常吃的咖喱菜是被称为周末菜的“咖喱鱼  相似文献   

12.
咖喱牛腩     
《中外食品工业》2007,(5):28-29
每次去印度餐厅,咖喱牛腩都是必点的项目,咖喱被人称为“混合的香料”,有点像外国的“十三香”,丁香、肉桂、茴香,小茴香子、豆蔻、胡荽子、芥末子、胡罗巴、黑胡椒、辣椒,带有浓郁自然的香气。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纯正的咖喱味道太过浓烈,不能老吃,胖星儿教你一招——在咖喱中加入三花淡奶,不但能中和辛辣味,更能提升咖喱菜的醇厚口感,跃跃欲试了吧……  相似文献   

13.
85家饭店“围边菜”的卫生学调查胡明华,任蓓麟,戴马清上海市卢湾区卫生防疫站(200O25)可口美味的菜肴加上盆边周围色彩鲜艳,造型别致的“围边菜”,使消费者增加了美感,增进了食欲。随着市场经济开放,餐饮业的兴旺,“围边菜”在餐饮业的地位越来越高,使...  相似文献   

14.
好比中国的川菜或是湘菜,印度菜也以味重著称,佐料的丰富多彩与讲究是它的一大特点。地处亚热带的东南亚地区,奇花异草繁多,菜肴所用佐料别致,椰奶、胡荽、柠檬叶、香茅草等当地特有调料烹制而出的食品,自然与众不同。曾有人说,凡是想去印度生活的人,必须要闯过“两关”,一是要耐得住印度夏天的酷热,二是要  相似文献   

15.
一凡 《烹调知识》2009,(7):48-50
不论是什么季节,一想起黄灿灿的咖喱莱肴,想起它浓浓的香气和辛辣的味道,顿时会让人觉得胃口大开,恨不得马上吃它个痛快。尤其是胃口不佳的时候,吃一点咖喱菜,马上食欲大增。相信同我一样有这种体验的人不在少数,这就是咖喱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四款番茄菜     
武深秋 《烹调知识》2005,(10):50-50
番茄黄焖鸡块此菜用“焖”的方法烹制而成,成品色泽红黄,甜酸咸鲜,肥烂不腻,营养丰富。焖菜的特点在于食其原汁原味,故中途不可再加汤和调料,出勺前通常也不用大火收汁或用淀粉勾芡。原料与佐料:嫩鸡200g,番茄300g,豆油500g(约耗50g),酱油15g,料酒10g,精盐2g,白糖20g,味精1g,鸡  相似文献   

17.
烫饭     
家乡有一种饭叫“烫饭”,是把菜和饭煮在一起,香香的,烫烫的,一边吃着一边渗着细汗,感觉很好。 吃腻了几菜一汤,朋友提议吃“烫饭”。于是我们把土豆、瘦肉加上米饭,配上佐料蒸在一起。两颗年轻的头凑在电饭锅前,争着,嚷着,像两个饱尝饥饿的孩子,迫不及待地等着一锅香喷喷的米饭。这令我想起了外婆,想起了妈妈。  相似文献   

18.
武宁 《中国食品》1989,(4):6-17
购鲜牛肉500克~1000克,不改刀,用冷水拔去血水,放白水中煮至熟烂(整块牛肉极易煮好).将煮好的熟牛肉改刀,辅以调味,加工烹制,方法简便,菜式多而味不同.可成下列菜品:番茄牛肉、黄焖牛肉、焖烧牛肉、锅烧牛肉、烧蒸牛肉、清蒸牛肉、扒牛肉条、酥炸牛肉、咖喱牛肉、香糟牛肉.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咖喱(也写作咖哩)是由多种香料调配而成的酱料,常以姜黄为主料,另加多种香辛料(如芫荽籽、桂皮、辣椒、白胡椒、小茴香、八角、孜然等)配制而成。其味辛辣带甜,具有一种特别的香气。主要用于烹调牛羊肉、鸡、鸭、螃蟹、土豆、花椰菜、汤羹等,是中西餐常用的调味料。常见于印度菜、泰国菜和日本菜等东南亚地区菜系,一般伴随肉类和饭一起吃。咖喱是一种变化多样的香料,最有名的应该是印度和泰国的咖喱,咖喱菜式已经在亚太地区成为主流的菜肴之一。  相似文献   

20.
印度是一个盛产香料的国度,地道的印度咖喱由于用料重,加上不以椰浆来减轻辣味,故辣味会比较强烈且浓郁。因此,不同国度的食客又根据自己的口味成就了不同于印度咖喱的风味,其中尤以东南亚咖喱最为有名。日本还创制了各种口味的咖喱块,烹调非常方便,无需再另外勾芡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