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丙烯酸六氟丁酯(Hf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纳米Al(OH)3(nano-Al(OH)3)颗粒进行表面聚合,使nano-Al(OH)3表面成亲油性,从而与聚氯乙烯(PVC)颗粒的相容性得到提高。在PVC聚合后期加入这种改性剂,纳米粒子包覆在PVC颗粒表面,改性PVC的综合性能得到改善。最佳试验反应条件为:HfA/MMA/nano-Al(OH)3的配比为3∶5∶92,PVC聚合后期加入占改性PVC树脂含量8%的HfA/MMA/nano-Al(OH)3复合材料,制备出的改性PVC树脂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抑烟性能均比空白样品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ChMI/MMA/St)三元共聚物聚合过程中加入微量的含氟单体丙烯酸六氟丁酯(HfA)进行共聚,在共聚物骨架上引入氟元素,生产出共聚物用于改性聚氯乙烯(PVC)树脂。试验证明,三元共聚物和四元共聚物均可提高PVC树脂混合物玻璃化温度(tg)和维卡软化温度(tVicat);耐热改性剂中HfA加入可提高PVC混合料的加工性能;四元共聚物加入量占PVC树脂混合物15%(质量分数,下同),相当于加入三元共聚物25%的效果,可大大降低PVC耐热制品的成本。 相似文献
3.
表面聚合改性纳米碳酸钙增韧PVC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丁酯对纳米碳酸钙颗粒进行表面聚合改性,在聚氯乙烯(PVC)聚合后期加入表面改性纳米碳酸钙,生产出增韧改性PVC。结果表明: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丁酯/纳米碳酸钙质量比为2∶8∶90,PVC聚合后期加入10%的改性纳米碳酸钙,制备的PVC复合材料的韧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在纳米水滑石(HT)表面共聚适量的丙烯酸六氟丁酯(Hf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制得HfA/MMA/HT纳米复合材料(以下简称纳米复合材料),并对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进行了优化;还研究了VCM聚合时纳米复合材料的用量对试样热稳定性和抑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HfA、MMA含量的纳米复合材料均能提高试样的冲击强... 相似文献
5.
6.
7.
纳米ZnO复合抗菌剂表面改性及其在LLDPE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钛酸酯偶联剂(NDZ311)、硅烷偶联剂(KH570)和硼酸酯偶联剂(LP101)对纳米ZnO复合抗菌剂进行表面改性。利用FTR和TEM,考察改性粉体表面结构和性质变化。采用母粒法将改性复合抗菌剂与LLDPE树脂混合、吹膜。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WGW光电雾度仪、FTIR和SEM,研究了改性纳米ZnO复合抗菌剂/LLDPE复合薄膜的抗菌、力学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NDZ311改性抗菌剂分散性最好,其制得薄膜抗菌性能均优于硅烷偶联剂和硼酸酯偶联剂,同时薄膜最大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雾度均得到提高,透光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9.
通过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封端的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硅油侧链伯氨基的加成反应,制备了氟烷基改性氨基硅油;并将其用于涤纶染色织物的增深整理。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氟烷基改性氨基硅油的结构,研究了氟含量、整理剂浓度、乳液粒径对织物增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氟含量的提高,织物表观色深提高;进一步提高氟含量,会影响硅油在织物表面的成膜性,增深效果不明显。将两种不同粒径的乳液复配使用,能提升涤纶织物的增深性能,将氟烷基改性氨基硅油乳液质量浓度分别为10 g/L和50 g/L的氟烷基改性氨基硅油乳液按1∶1的质量复配使用时,和未处理样相比,织物表观色深提升达到17.42%;经氟烷基改性氨基硅油整理的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有所下降,但织物的耐水洗色牢度并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江镇海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4,(12):32-33
抗菌剂是一类具有抑菌和杀菌性能的新型助剂,通常在化纤聚合材料中添加一种或几种特定的抗菌剂成分即可制得功能性抗菌纤维,具有广泛的用途。正因为在化纤材料中被赋于了抗菌性, 相似文献
11.
纳米载银沸石抗菌剂表面有机化修饰后,通过熔融共混法将其添加到聚丙烯(PP)中,制得纳米载银沸石抗菌剂/PP复合材料。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X线衍射图谱(XRD)表明,纳米载银沸石成功地接枝到PP中,但其晶体结构没有改变;热重(TGA)显示复合材料的热失重速率明显降低,热性能有一定提高;原子力显微镜(AFM)可以看出PP中有纳米载银沸石抗菌剂的存在;抗菌实验结果证明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因此纳米载银沸石抗菌剂/PP可作为一种新型抗菌医用塑料,在防止院内感染和疾病的传播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为比较不同秸秆类(芦苇秸秆、稻秸秆、麦秸秆)纤维对其制备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芦苇秸秆、稻秸秆、麦秸秆为填充材料,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材料,采用挤出成型工艺制备3种PVC/秸秆类纤维复合材料。对3种秸秆纤维进行了成分分析,对它们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测试,并对3种复合材料进行了FTIR分析,用SEM观察了复合材料拉伸断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3种秸秆类纤维中,芦苇秸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最高,其制备的PVC复合材料结合界面和力学性能最佳,PVC/芦苇秸秆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弯曲和冲击强度分别为36.79 MPa,67.19 MPa和7.01 k J/m2,比PVC/麦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104.62%,89.7%,99.72%。3种PVC/秸秆类纤维复合材料中PVC/芦苇秸秆纤维复合材料24 h吸水率最低,比PVC/麦秸秆纤维复合材料降低67.36%。 相似文献
15.
16.
17.
表面处理对原位悬浮聚合制备PVC/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预处理,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包覆上一薄层有机高分子,降低纳米粒子的高表面能,调节疏水性,改善其与有机基料之间的润湿性和结合性,从而达到与氯乙烯等有机物亲和良好的状态,防止纳米碳酸钙粒子自身的团聚,将经过表面处理和未处理的纳米碳酸钙粒子分别在5L和50L反应釜中与氯乙烯单体进行悬浮聚合,使纳米碳酸钙粒子原位复合到PVC中,将聚合完毕的PVC粒料浆液进行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比较纳米碳酸钙的表面处理对于原位悬浮聚合法制备PVC/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异氰酸酯处理木粉对PVC/木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木粉填充聚氯乙烯(PVC)基木塑复合材料,研究异氰酸酯处理木粉对PVC/木粉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DMA和sEM较好地证明异氰酸酯和木粉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用异氰酸酯处理的木粉填充PVC,能够改善木粉与PVC之间的界面粘结作用,提高PVC/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