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纳米氧化镁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由碳酸铵和氯化镁制备纳米氧化镁的方法。以碳酸铵和氯化镁为主要原料,加入有机表面活性剂,经过反应、过滤、水洗、醇洗、干燥和灼烧制得纳米氧化镁。经表观密度、比表面积、孔容积、粒径及透射电镜的测定,粒子大小均在纳米范围。试验结果证明,试验工艺路线及测定方法均适合纳米氧化镁制备。主要原料碳酸铵和氯化镁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对纳米氧化镁的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同溶剂置换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氯化镁与尿素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得到氢氧化镁沉淀,经水洗、水洗 醇洗、水洗 正丁醇共沸蒸馏3种溶剂置换后,再用烘箱干燥得到厚度仅为几纳米的片状氢氧化镁粉体,氢氧化镁粉体经高温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镁粉体。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3种方法表征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镁粉体的粒径约为20~30nm,其团聚程度以及晶粒大小与溶剂置换的方法有关,团聚程度和晶粒大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水洗、水洗 醇洗、水洗 正丁醇共沸蒸馏。此外,还用毛细管理论和氢键理论讨论了纳米粉体团聚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宝和  景殿策  李群 《河南化工》2013,30(11):30-32
以六水氯化镁和轻质氧化镁为原料,制备出碱式氯化镁纳米棒;再以碱式氯化镁纳米棒为前驱物,采用沉淀转化法制备出前驱物氢氧化镁纳米棒;再通过前驱物热分解法得到直径150~250 nm,长6~10μm的氧化镁单晶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产物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了煅烧条件对氧化镁纳米棒形貌的影响,得到了氧化镁纳米棒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煅烧温度400℃,煅烧时间1 h,升温速率3℃/min。  相似文献   

4.
纳米氧化镁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制备纳米氧化镁的方法。以碳酸铵和氯化镁为主要原料,加入有机表面活性剂,经过反应、过滤、水洗、醇洗、干燥和灼烧制得纳米氧化镁。经堆积密度、比表面积、孔容积、粒径及透射电镜的测定,试验样品的粒子大小均在10 nm左右。试验结果证明,试验工艺路线及测定方法均适合纳米氧化镁制备。主要原料碳酸铵和氯化镁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对纳米氧化镁的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分子改性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MgCl2·6H2O和NH4OH为原料,以聚乙二醇(PEG)为改性剂进行了纳米MgO的改性研究,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比表面分析仪(ASAP2020)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EG不但控制了纳米MgO粒子的形状和大小,还使粒子的结晶度、分散性提高,并且基本上无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6.
一种纳米氧化镁表面改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氯化镁和碳酸钠为原料,采用沉淀转化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镁粒子。确定用钛酸酯偶联剂为改性剂对纳米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改性剂用量3%~5%(质量分数),改性时间为2h,球磨转速240~300r/min。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镁粒子表面呈疏水性,在有机溶剂中分散性变好,氧化镁粒子与改性剂之间发生了化学键合。  相似文献   

7.
纳米氧化镁制备工艺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近年来纳米氧化镁粉体几种常用的制备工艺,详细地讨论和分析了液相沉淀法、溶胶-凝胶法、醇盐水解法、气相法、固相法等工艺,并比较了几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液相沉淀法由于原料廉价易得、工艺简单、产品性能稳定、环境污染少等特点使其成为最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纳米氧化镁制备技术。但团聚问题一直制约液相沉淀法的发展,因此,粒子团聚机理和防团聚的手段需进一步研究。同时指出,乳化、微波、超声等新技术应引入到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工艺中来。  相似文献   

8.
以白云石为为原料,通过硫酸铵法实现了钙镁分离,加入改性剂水热处理后得到了平均粒径为40 nm左右的纳米氧化镁产品,研究了改性剂、水热处理对氧化镁形貌、粒径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样品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白云石碳化法制备纳米氧化镁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介绍了纳米氧化镁的性质、用途及其制备方法。提出白云石碳化法制备纳米氧化镁新工艺。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即:消化温度 80~90℃,灰浆质量浓度 12g/L(以氧化镁计);碳化过程CO2体积分数为(35±5)%,碳化最终温度在35℃以下;热解条件为在 3~7min内将重镁水升温至 90℃;煅烧温度为 900℃。在此条件下所得氧化镁粒子为立方晶型,粒径 80~100nm,比表面积 109m2 /g,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草酸镁分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程凤  高雪艳  杨姣  宗俊 《无机盐工业》2005,37(9):29-30,34
以草酸和氯化镁为原料,采用固液法制备了纳米级氧化镁粉体。优化了试验条件,并用TEM和XRD对纳米氧化镁的粒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00℃焙烧,得到的纳米氧化镁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5nm。并对固液法生成纳米氧化镁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电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粉体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阴离子交换膜为隔膜的电解槽,在不添加分散剂的情况下,控制阴极的电流密度在50-500A/m^2范围内,在电解氯化镁溶液过程中,阴极表面形成有利于氢氧化镁均匀沉淀的过饱和环境,得到单分散纳米氢氧化镁沉淀,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焙烧2h,得到不同粒度的超细氧化镁颗粒,用TEM和XRD分析表明:阴极的电流密度不同,可以得到不同形貌的氧化镁粉体,并对其制备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SnCl4*5H2O和氨水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SnO2粉体,并利用XRD、TEM、DTA等分析方法对所得粉体的晶相、微观形貌、分散性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240~280℃,保温4~8h的水热条件下制备出了结晶完整、分散性良好、粒径为10nm以下的四方相金红石型SnO2纳米粉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共沸蒸馏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纳米SnO2粉体,所制得的SnO2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表明,3种方法制备得的粉体均为四方金红石结构,共沸蒸馏法所得粉体平均颗粒约为20nm。水热法所得粉体的平均颗粒约为10nm。溶胶-凝胶法所得粉体的平均颗粒约为70nm。研究不同制备方法合成纳米SnO2粉体在合成工艺,生产周期,产物颗粒大小等方面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刘振 《应用化工》2012,41(5):837-839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菱镁矿、盐酸和尿素为原料,加入成胶剂聚乙二醇制备纳米氧化镁。考察了煅烧温度、成胶剂分子量、分散剂及其用量对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纳米氧化镁的适宜条件为:以10 000分子量聚乙二醇为成胶剂,1.5%的PVT-1为分散剂,煅烧温度为650℃。在此条件下,可获得纯度98.5%,平均粒径小于100 nm,呈近球形均匀分布,活性良好的纳米氧化镁。  相似文献   

15.
Cubic phase spherical zirconia nano-powderwas prepared by a direct template route in the lamellar liquid crystal formed by polyoxyethylene tert-octylphenyl ether (Triton X-100)/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H2O. The precursor powder and zirconia powder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FT-IR, TG/DSC, TEM, and SEM method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lamellar liquid crystal is controlled by NH3 · H2O concentration. The size of nanoparticles is greatly affected by NH3·H2Oand ZrOCl2 · 8H2O concentrations. The zirconia nanoparticles show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10-30 nm.  相似文献   

16.
以粒度3~5 mm的水菱镁石为原料,研究了煅烧温度(600、700、800、900和1 000℃)和保温时间(2、3、4和5 h)对轻烧MgO粉活性和热选(分别过孔径0.425、0.150和0.074 mm筛)降CaO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轻烧MgO粉的活性随煅烧温度的升高及保温时间的延长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拐点分别为800℃和3 h。2)热选降CaO率随煅烧温度的升高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拐点为800℃;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拐点为3 h;筛孔孔径越大,热选降CaO率越高。3)水菱镁石制备轻烧MgO粉的最佳工艺参数是900℃保温3 h煅烧,然后过0.425 mm筛热选。  相似文献   

17.
纳米级二氧化钛粉体的制备方法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纳米级TiO2 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 ,讨论了气相法和液相法合成纳米级TiO2 的优缺点 ,指出当前纳米级TiO2 的主要研究方向。我国应加快开发适合国情的纳米级TiO2 生产新工艺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工》2015,(5):810-812
采用凝胶-燃烧法,以菱镁矿、乙酸铵及尿素为原料,加入成胶剂柠檬酸并烘干,在一定温度下点燃并退火即得纳米氧化镁。考察了前驱体溶液p H值、水及分散剂用量、退火等工艺参数对反应过程及最终产物性质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化学分析等对纳米氧化镁粉体进行表征后得到在优化条件下,纳米氧化镁的晶粒尺寸100 nm,纯度为98.2%。  相似文献   

19.
流变相-前驱物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粉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占丹  黄琳  肖作安  张克立 《化学试剂》2007,29(3):141-142,156
以普通氧化镁和邻苯二甲酸为原料,采用流变相-前驱物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镁粉体,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前驱物的组成和结构,通过热重分析确定了煅烧温度,分别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对纳米氧化镁粉体的结构及形貌大小进行表征。用该法制备出的纳米氧化镁粉体为立方晶型,形状近似球形,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10 nm。  相似文献   

20.
用酒石酸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纳米材料锰酸镧,研究了烧结条件的改变对材料的物相结构、粒径大小的影响,并用X-ray和TEM对材料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