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在国产细纱机上顺利生产特细号纱,保证成纱质量,通过纺纱实践,总结出原料选配、设备状态及工艺配置方面的技术要求.指出纺制特细号纱要注意原料的选配,保证细纱机粗纱喂入部分、罗拉牵伸部分、牵伸轮系部分及锭子卷绕部分机械状态良好,细纱工序要合理配置罗拉隔距、钳口隔距、罗拉加压等工艺,加强牵伸过程中对纤维的控制,合理调整纺纱张力,减少断头.  相似文献   

2.
探讨超大牵伸装置纺制JC 2.9 tex特细号纱的工艺。阐述了传统牵伸形式纺制特细号纱存在的问题以及超大牵伸机构研究现状。运用TH558型超大牵伸数控细纱机成功纺制出JC 2.9 tex纱,并与普通两区牵伸形式进行了质量对比。结果表明:该装置在180.3倍超大牵伸条件下所纺的JC 2.9 tex纱质量明显优于传统的三罗拉两区牵伸形式。认为:四罗拉四胶圈三区超大牵伸形式对细纱超大牵伸有较好的适应性,成纱条干较好、强力较高、纺纱断头较少,但成纱3 mm毛羽和千米棉结数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纺好纯棉细号纱、提高成纱质量,介绍纺纱原料优选、梳理和牵伸器材的选用要求,重点探讨牵伸握持力与牵伸力平衡原理及胶辊、钢领、钢丝圈、网格圈等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指出:必须严格做好纺织专件、器材的精细化管理,设备、操作和工艺优选,才能稳定地纺好纯棉细号纱、提高成纱质量;聚氨酯胶辊、多层胶辊、复合胶圈的应用技术与大握持距牵伸工艺,是牵伸器材和纺纱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降低细纱条干不匀率和毛羽的试验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细纱条干不匀和毛羽较多的问题 ,通过选用不同器材采用不同工艺进行对比试验 ,指出要降低细纱条干CV值需合理选择牵伸工艺、罗拉隔距、粗纱捻系数和胶辊 ;要减少细纱毛羽需合理选配导纱钩、锭子、集合器和钢领、钢丝圈。  相似文献   

5.
优选配置细纱关键器材是实现环锭细纱机优质高产的技术途径之一。细纱牵伸、卷绕元件全部或部分采用进口件均可实现优质高产。讨论、分析了纺高档次纱选用国产器材的可行性,关键是要了解国产器材性能状态,做好设备维修工作。介绍了环锭细纱机选用国产器材时的注意事项,对细纱摇架、上下销、钢领、钢丝圈及锭子等主要器材的部分型号、技术参数及检测要求作了介绍,推荐了适用器材型号。  相似文献   

6.
晏顺枝 《纺织器材》2007,34(2):31-33
针对目前市场细号纱及高密织物档次的不断提高,对比分析了生产特细号纱时,高精度罗拉、铝衬管胶辊、新型下销、高耐磨小孔径导纱钩、钢领、成型凸轮等新型纺专器材的使用效果,说明合理选用新型优良纺专器材,可改善成纱质量,显著减少毛羽.  相似文献   

7.
探讨莱赛尔纤维特细号纱的生产工艺.从原料、工艺配置及温湿度控制等方面采取措施,成功纺制出7.4 tex、5.9 tex、4.2 tex莱赛尔纤维特细号纱.认为:采取选用细特、高强力原料、控制开清棉打手速度、优选梳棉针布,合理配置并条牵伸工艺、采取隔离加湿措施,粗纱优选捻系数、控制伸长率,细纱合理配置隔距、优选钢领钢丝圈等技术及管理措施,可以纺制出条干好、强力高、毛羽少,质量满足要求的莱赛尔纤维特细号纱.  相似文献   

8.
赵博 《纺织器材》2006,33(6):41-44
通过工艺试验分析,指出精梳落棉率、精梳准备牵伸倍数、牵伸工艺、锭子状态、车间温湿度对成纱条干CV值的影响,并着重对牵伸工序的集合器、胶辊、钢领、钢丝圈、上销等纺纱器材进行了测试。说明合理配置细纱、牵伸和加捻、卷绕部分的工艺参数,保持良好机械状态是减小细纱条干CV值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保证细纱质量、防止断头的前提下,适当加大细纱卷装是提高细纱效率、络筒效率、减少用工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公司主要生产CJ 14.6 tex~CJ 27.8 tex中细号针织纱.PG1-4254型光面钢领适纺品种为细号纱,但落纱次数多.PG1-4554型光面钢领仅适纺粗号纱.为了增大细纱卷装、提高生产效率,我们与纺纱器材厂商共同研制开发了PG1-43.554.型强磁化S6钢领.该钢领无走熟期、寿命比一般钢领长半年,且翻改纱号不需调换钢领.该钢领较强的适纺性能在高温高湿季节尤为突出,其特有的润滑性使细纱断头降低、毛羽减少、钢丝圈使用周期加长,值车工看台增加.我们在CJ 18.2 tex针织纱品种上进行了PG1-4554型钢领与PG1-43.554型强磁化S6钢领同锭同粗纱对比试验.采用FA507A型细纱机(480锭)进行试验,前罗拉转速为222 r/min,锭速为14 200 r/rain.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环锭细纱机技术发展,从整机架构、加捻卷绕机构、牵伸装置架构及附加集聚纺纱装置方面介绍NGST环锭细纱机的创新点;详细论述了锭子升降式加捻卷绕与钢领升降加捻卷绕、锭子单龙带多电机同步驱动与锭子分组龙带驱动、锭子升降级升驱动与平衡、锭子集体润滑系统、锭位间不带隔纱板、NGD牵伸装置、中罗拉钳口驱动、下罗拉固定中心距、上罗拉定位器、上销工艺插件、固定压力和加压座的摇架、两侧连体钢板罗拉座、10锭一节罗拉、下罗拉轴承支承和绿色集聚纺等方面的创新内容。通过对该技术的多个单项技术结构在国内企业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简单判断,提出:下一代细纱(NGST)技术引导和推动环锭细纱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工艺结构和专件、器材的应用与管理新理念值得国内同行学习借鉴;但NGST技术对制约环锭细纱机优质、高产、低耗和高牵伸能力的因素无突破,也未对细纱信息化、自动化及智能化操作与管理进行有效推动,真正意义的"下一代细纱技术"应在技术、经济与管理方面有质和(或)量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刘荣清  张易 《纺织器材》2011,38(6):53-56
介绍了低捻矩纺纱、嵌入式纺纱、集聚纺纱、多锭长车、集体落纱、细络联、新型自动小机落纱等新型纺纱方法、新工艺和新设备;归纳了现代细纱机采用节能电机、多电机、电锭、小锭盘等节电创新技术;分析了细纱机纺花式纱、专用纤维纺纱机、加大牵伸倍数及罗拉直径等问题;指出现代细纱机正围绕高产优产、节能降耗、减少用工、降低成本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少成纱毛羽,针对细纱工序的工艺、器材及温湿度对细纱毛羽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跟踪试验.结果表明:细纱捻系数适当增加,成纱毛羽减少;细纱毛羽随着细纱总牵伸倍数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前胶辊前移2 mm~3 mm对减少毛羽有一定作用;细纱牵伸工艺按照改善条干均匀度的思路进行配置,有利于减少毛羽;钢领、钢丝圈的选配和使用时间对毛羽影响较大;车间相对湿度较高有利于减少细纱毛羽.指出减少细纱毛羽要注意细纱工艺的配置、专件器材的管理以及加强各项基础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生产CJ11.7tex纱的基础上分析了纱线条干均匀度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细纱条干均匀度,对影响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前区工艺参数、后区牵伸工艺进行了工艺配置。实验结果证明,采用较小的粗纱定量、细纱捻系数、前中罗拉隔距、较小的钳口隔距、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以及较大的前胶辊压力,采用较大前胶辊直径,适当增加粗纱捻系数等措施,可以提高成纱条干CV值。  相似文献   

14.
熊伟 《纺织器材》2013,40(1):46-53
通过对特细号棉纱生产条件和产品的分析,从多种纺织纤维的状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提出生产特细号棉纱的纤维性能和物理指标;分析现有纺纱设备、纺纱器材、纺纱原理在纺特细号棉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特细号棉纱生产中矛盾的解决办法.指出:特细号纱大面积生产的关键在于超级长绒棉品种繁殖技术、种植技术、加工技术的改进提高,目前的纺纱设备、器材及纺纱原理和工艺均不能满足1.95 tex以下棉纱的生产,须研究多种纺纱原理的叠加技术,设备与器材则必须进行革新;细纱工序和自动络筒各工序无限制的断头,即因纺纱最低强力的限制导致断头的问题,也就是应解决特细号棉纱的强力问题,并减少棉纱在纺纱过程中的摩擦.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细纱胶辊胶圈的选用原则以及细纱技术进步的特点,探讨了生产过程中胶辊胶圈的选用与细纱大牵伸、罗拉高速度、新型纺纱器材、流体加压控制等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选型,有效配合,系统控制能够发挥胶辊控制纤维的作用,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适应纺纱技术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探讨立达环锭纺纱系统的应用技术。针对立达环锭纺纱系统设备的性能特点,开清棉工序优选各部隔距及速度,降低了筵棉棉结的增长率及短绒;梳棉工序采取优化各部隔距、适当降低刺辊速度、增大锡林刺辊的线速比等措施,加快纤维转移,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艺配置中重点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合理设计牵伸分配和罗拉隔距;粗纱工序重点掌握好纺纱张力,合理配置工艺参数,改善粗纱内在质量;细纱采用"两大两小"针织纱工艺,并对前胶辊与中铁辊的中心距进行了优化,最终使所生产的C 14.6 tex纱的主要质量指标达到了Uster 2007公报5%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缩小细纱机前区罗拉隔距,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对FA504型细纱机的牵伸装置进行了仿R2P牵伸形式改造,罗拉座采用新型罗拉座.改造后试纺结果表明,仿R2P牵伸形式的细纱牵伸工艺设计合理,扩大了纺纱工艺选择范围,提高了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纱线毛羽,介绍成纱毛羽的概念与危害,以及负压式集聚纺纱原理,通过对比采用不同后区牵伸倍数、集聚纺纱负压、温湿度、网格圈、导纱钩、钢丝圈及三同轴度纺不同品种集聚纺纱线的毛羽数量,分析纺纱工艺及纺纱器材对纱线毛羽的影响,阐述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工艺调整和运转管理要点。指出:集聚纺纱装置的应用能显著减少3 mm及以上有害毛羽,但实际生产中应考虑原料性能、纱线质量、工艺参数、纺纱器材状态等影响因素,做好温湿度控制及设备日常使用和维护,才能达到改善成纱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