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进  姜莹  李伊格  兰文龙 《城市规划》2022,46(3):7-14,80
空间基因承载着“城市空间-自然环境-社会人文”互动演化模式的空间信息,在城市空间文脉传承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一直以来,以建成环境遗产保护、符号复制或形态模仿方式进行的城市文脉传承,忽视了对空间基因的关注,导致即使存“物”,也失“脉”。因此,在城市研究中运用空间基因理论,深入理解空间基因的内涵与作用机制十分必要。城市空间形态(性状)的发展规律可以运用“空间基因”解释:通过“变异”与“选择”,生成空间基因这一地域性空间组合模式,从而决定城市空间的某些性状;然后,通过“编码”“复制”与“表达”,实现城市空间文脉的传承。“空间基因”研究可以使城市历史文脉保护与规划设计方法产生方向性转变,使其从感性的空间形式模仿或创作,走向理性的空间建构规则分析,是修正当前对城市空间发展错误认知、改进规划设计策略与方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空间句法是关于空间的计算语言,这种语言可以深入解释建筑与城市的空间本质与功能,“空间”是句法研究所关注的本质,是一个多维概念。该文概要评述句法研究中所涉及的各类相关空间的含义,重点探讨作为句法理论基石的“认知空间”、作为句法对现实空间抽象表达的“符号空间”以及作为句法模型计算基础的“拓扑空间”,以求对空间句法研究所涉及的“空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3.
玄关可以用“灰空间”、“过渡空间”、“边界域”的概念来理解.就是从此独立空间到彼独立空间过渡起到缓解、缓冲、衔接、过度、分隔、界定、区分、统一、包含等作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关于“院”的本质及文化内涵的追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院”的本质甲:广义地理解,“院”(Courtyard)是什么? 乙:简而言之,“院”即“围合”。比如说,四幢房子沿周边布置,所形成(围合)的就是“院”。“院”这种形态在古今中外的城市和建筑中比比皆是。甲:既然“院”是“围合”,那“围合”又如何理解呢? 乙:“围合”可以“空间”来理解。也就是说,“院”所“围合”的是“空间”。更进一步可以认为,  相似文献   

5.
邰杰 《规划师》2005,21(10):103-105
“线”(又称“线条”)在任何艺术设计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踪影,它是设计的基本元素之一.根据“线”存在的状态,可以将“线”分为空间中实体的“线”和虚拟的“线”,实体的“线”。  相似文献   

6.
室内空间配色讲究色调之美,不同的色调会使空间对人的心理产生平复或刺激的效应。室内空间配色中纯度与灰度的调和或者比例微妙的改变都会将影响空间情感。“纯”会增加空间色彩层次,“灰”可以中和色相不同带来的冲击。新中式传承中式风格的精髓,多用灰色调可以更好的将中国哲学思维——“中庸”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黄怀海 《世界建筑》2006,(12):90-94
住宅以六边形体量置于一个不规则的梯形陡坡之上,正面朝南。鉴于房子的六角均需拥有较高的空间,设计以一坡顶覆盖整个体量。北面底层入口处的大悬挑创造了一处带遮蔽的户外空间。内部,入口区由“房间墙”分隔而出——所谓的房间墙整合入了住宅的功能性房间:衣橱和卫生间;如此,内部的空间可以用滑动隔墙划分为卧室、浴室以及书房,也可以连通为连续的整空间。孩子们的卧室设于地下层,经由中心“花房”到达——“花房”必要时可以作为客房、游戏室或书房使用。坡顶下顶层空间的室内高度从2.4m升至5.2m,同样借由具有结构作用的“房间墙”来组织…  相似文献   

8.
“灰空间”集中于建筑内外空间的连接与过渡,可以起到过渡、连接、分隔、衬托空间序列组织的作用.本文以园林景观“灰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灰空间”的表现形式,分析了“灰空间”的物质表现形式,以期为相关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当代建筑越来越多地偏向于建筑形态的视觉消费,而对于建筑空间的深度挖掘者少之又少。路易斯·康和伊东丰雄是在各自所处时代引领建筑发展的建筑大师,对建筑空间有着深刻把握。从对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建筑思想及作品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当代公共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即“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之间的关系从“对立”到“消解”,再到“整合”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对具体案例的具体解析中,把握这一设计趋势,探析公共建筑“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整合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建筑》2008,(1):142
“M”形空间(M—velope)是美国建筑师Michael Jantzen最新设计的一种可变形的结构,提供了可以沉思的特殊场所。“M”形空间的形状和内部灯光可以通过折叠成各种组合来加以改变,每一块表层都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再细分。这些板块互相铰接,并与主要的支撑框架结合在一起。每一个板块在两点上设有插脚,能方便地挪开或与主要的支撑框架连接。第一个结合点能以很多方式将“M”形空间打开.第二个结合点能让空间打开得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