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迁安市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匿乏的县级市.降雨量年内年际变化不均.常有春早、夏涝、秋吊等自然灾害发生.《迁安市水资源管理统计年报》显示.全市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有余.而地下水资源超采严重。这种年内年际降水分配不均、供需严重失衡、地表水地下水开采失控的特有水环境特点.成为影响迁安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约迁安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水利天地》2004,(2):8-10
庆安是一个农业县,水稻已成为立县作物。如何在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而需水量愈来愈大的情况下实现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现实着眼长远的重大课题,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内涵。为此,在省、市水利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以河海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以和平灌区水稻灌溉试验站为技术辐射基地,大力推广节水控制灌溉  相似文献   

3.
滦南县水资源相对缺乏,如何使之可持续利用是面临的严峻问题。一方面,水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传统的灌溉方式致使水资源浪费严重。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合理开采地下水,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强化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4.
微润灌溉技术是一种国际上领先的节水农业灌溉新技术,具有高效节水,综合运行费用低,增产效果显著的特点.微润灌溉技术在清原县推广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微润灌溉技术是我国在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保护和节约水资源方面的一大技术进步,应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结合科左中旗都西庙灌区多年来农业灌溉的实际,提出在灌区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减少输水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以保证灌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一、淮安市黄河故道基本情况黄河故道是黄河长期南侵夺淮入海留下的黄泛带,西起河南省兰考东坝头,流经豫鲁皖苏四省,在江苏省境内流经徐州、宿迁、淮安、盐城四市,到滨海县入黄海。淮安市境内长114.2km,两堤之间面积138.8 km2,从黄河故道引水灌溉的面积为251.4km2。1.自然概况淮安境内黄河故道是一条形区域,蜿蜒曲折,宽度800~4000m,滩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比沿线两侧地面高出4m左右。土壤由黄河泛滥裹挟的泥沙堆积而成,区域内土质大部分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商丘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因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偏少,蒸发量大,地下水不能充分补给,旱灾比较频繁。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2.84亿m3,人均占有量仅有287 m3,亩均占有量仅有244 m3,仅占全国人均12%,耕地亩均14%。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的增加,致使水资源超量开采,地下水位下降,城区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增大,大量机井出水量减少,许多水利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  相似文献   

8.
朱萍  丁兆军 《山东水利》2006,(5):13-13,15
1项目背景北方绿茶是日照市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共有茶园6667hm2。日照市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与南方气温高、湿润多雨的气候相比,气候环境存在着不利于茶叶生长的因素:一是降水少,水资源紧缺,干旱频繁发生。茶叶生长需水量较大,年耗水1000mm左右,而该市东港区年平均降水量为857.1mm,降水有效利用量约为520mm,仅能满足茶叶年需水量的52%,其余48%须依靠灌溉来满足,但茶园灌溉一直是传统的大水漫灌型式,灌溉效果差,灌溉保证率低。二是北方气温低,茶叶易受霜冻。三是明显的季风气候导致干热天气多,影响茶叶品质。因此,进行北方茶园高效灌…  相似文献   

9.
龙风山水库位于五常市东南50km处,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2.77×10^8m^3,死库容为50.25×10^6m^3,多年平均降水量790mm,多年平均径流量7.93×10^8m^3,设计灌溉水田面积2.13×10^4hm^2。实际灌溉接近3×10^4hm^2,是五常市重要的灌溉水源地。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耕地1.3亿公顷,其中旱地农业(雨养农业)约有0.8亿公顷,有效灌溉面积约0.6亿公顷(2001年)。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3%,但农业用水的有效性很差,水资源浪费严重,田间水利用系数只有0.3~0.4,而国外先进国家可达0.7~0.8,粮食作物的水分生产率我国不足11.0公斤/立方米,国外先进国家则可达2.0~2.3公斤/立方米。可见,我国的各种农业节水技术的综合应用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总结节水灌溉技术,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提高我国灌溉技术水平,发展节水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承德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全县耕地总面积49.8万亩。为改变传统种植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近年承德县因地制宜实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解决大田种植、果品、蔬菜产业的用水难题,促进产业增收,有利于农民致富。目前,全县节水灌溉面积18.255万亩,粮食年可增产1.5万t;全县苹果种植总面积达到15.28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1万亩,年果品产值4.6亿元;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6.3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年产值3亿元。  相似文献   

12.
水价改革是龙凤山水库节水灌溉的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凤山水库位于五常市东南50‰处,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2.77×10^8m^3,死库容为50.25×10^6m^3,多年平均降水量790mm,多年平均径流量7.93×10^8m^3,设计灌溉水田面积2.13×10^4hm^2。实际灌溉接近3×10^4hm^2,是五常市重要的灌溉水源地。  相似文献   

13.
中牟县在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实践中,以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成熟的节水工程技术为基础,与节水型灌溉制度和工程管理措施有机结合,加速节水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多年平均降水量531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5亿m^3,人均、亩均水资源量约占全国的1/7,水资源严重短缺,属人口、生态双重压力的资源型缺水省份。由于水资源总量不足,全省每年需超采50亿m^3左右地下水维持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莱芜市节水农业建设的实践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海  贾和增  张凤 《山东水利》2005,(8):23-23,25
1.莱芜市节水农业发展情况莱芜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5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500m3。目前工程蓄水条件下,除去约2.7亿m3的出境径流量,人均可用水量仅290m3,属严重贫水地区。莱芜市是农业大市,近年来农业用水总量一直稳定在3亿m3左右,约占全市用水总量的70%。据测算全市在现有供水工程条件下,保证率在75%时,全市农业缺水约6000万m3;保证率95%时,全市农业缺水约11000万m3。为解决农业缺水问题,莱芜各级都把节水灌溉放到重要位置,切实加大投入,加强节水工程建设。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对渠道老化退化、漏水严重的雪野、大冶等6…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紧缺状况日益加剧,水资源的“瓶颈”制约作用尤为突出。根据莱西市水资源调查评价,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65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518.8m~3,占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700m~3的19%;亩均水资源量160.1m~3,属严重缺水区。探索适合莱西市节水灌溉的模式,1999年在产芝水库灌区实施了综合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显著效益。该区原设计灌溉面积200hm~2,多年来实际灌溉面积不足133.33hm~2,水的利用系数仅为0.3,且地下水资源极为贫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缺水,农田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80%以上。农业节水的主要潜力在河水灌区。要按农业用水量控制灌溉水量,要在河水灌区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和微咸水。在河水灌区打井,发展井渠结合灌溉,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是优化利用水资源,防治灌区土壤盐碱化的根本途径。必须统一管理水资源并改革水价。  相似文献   

18.
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东雷灌区为例,分析了推广与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存在的问题,认为应从四个方面着手解决,形成节水灌溉完整的技术体系,在应用中除争取政府支持,发动群众外,关键要依靠科技,不断开发新技术,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走科技兴水之路.  相似文献   

19.
乐亭县位于唐山市东南部,北靠滦河,南临渤海,属于滦河冲积扇形平原。总面积1308km~2,辖14乡镇,533个行政村,总人口49.3万,耕地95万亩,农用机井2.58万眼,是传统的沿海平原农业大县。全县年均水资源总量3.1亿m~3,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1.56亿m~3,人均水资源量623m~3,属于水资源相对紧缺地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规划、保护、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对于沿海平原农业大  相似文献   

20.
吉光林  李学格 《治淮》2010,(2):47-48
<正>一、引言"十一五"期间,江苏丰县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了大幅度调整,2008年底全县果树面积达49万余亩,是农业灌溉用水的大户。丰县属黄泛冲积平原区,土壤结构松散,大水漫灌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