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天然气微机自动计量系统为了确保天然气计量的准确性,提高天然气的计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进行天然气微机自动计量,1992年,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中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研制出天然气微机自动计量系统。通过反复试验,系统运转...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油田高含水期采油工艺和油井井口计量的要求,大庆采油一厂对原两相分离器玻璃管量油装置进行了技术改造,用微机计量代替了人工计量。现场运行证明,两相分离器微机计量系统的性能稳定、精度高,尤其适用于日产液量50t 以上的中高产井。  相似文献   

3.
有效监督油田厂级外输天然气计量管理系统,首先应清楚天然气流量计算新旧国家标准的差异,其次是注意计量公式的正确选择与安装工艺对交接计量的影响,注意计算参数的合理选择。组分是影响天然气计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监督天然气组分、周期性化验天然气组分尤为重要(目前已由每年2次加密为每年4次)。同时,对化验数据也要做好备份,做到溯源有据。  相似文献   

4.
油气开采和集输过程中的天然气计量一直是难度较高且极为重要的问题,据此系统采用B/S架构设计,针对天然气计量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分别设计了对应的模块,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计量日常工作管理。系统规范了计量基础信息的录入,提高了计量运行维护管理水平,增加了实验室管理手段,从整体上提高了计量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油田外输天然气微机计量系统具有性能可靠稳定、数据处理误差小、实用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本文针对油田天然气计量工艺,计算机与孔板节流装置系统,进行了测量准确度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并指出了为提高计量准确度需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田计量采用微机控制计量,选用的LRQ-50型气表和浮球接点控制管道泵在运行时,经常发性气表进油以及浮球失灵造成泵不启动或不停等现象。经过计量工艺改造,采用洗分离器的方法处理后便能迅速恢复正常。此方法简单易行,可为同类型微机计量装置提供可靠的措施保证。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计量站计量系统的雷电防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使用的天然气计量器具均采用了微电子技术,使得计量系统容易遭受雷电的危害。文章针对湖田计量站天然气计量系统遭受雷击破坏的情况,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天然气计量系统的特点,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整体设计、综合治理、系统实施原则和有效拦截、良好屏蔽、均衡连接、合理接地、堵截通道、全面防御的防雷技术方法。通过一系列整改措施的实施,计量系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安全运行一年多未受到雷击的影响,能够在雷雨天气正常、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微机流量计量装置由孔板、差压和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工控式微处理器及其相应配套设施组成.将孔板的差压、压力和温度信号由变送器转换成模拟量4~20 mA,经过A/D转换器传送到微处理器内,从而通过显示器获得气体的流量,可实现管道运行数据实时采样,比人工每小时采样精确很多.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集输自动计量系统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较高,其稳定性和计量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和经济效益。论述了天然气集输自动计量系统的构成,并从系统结构出发,分析了影响自动计量系统稳定性和计量数据准确性的因素,提出从合理设计及选型,规范施工、及时维护并正确操作等3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措施,消除了影响自动计量系统稳定性和计量数据准确性的因素,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保证了其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计量由容积单位转换为能量单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odd.  DE  潘兆柏 《国外油田工程》1996,12(7):39-40,43
本文介绍了美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和天然气作为商品由容积计量转变为热能计量的历程。重点介绍了用于天然气热能计量的述语,仪器设备的原理。并举例说明了天然气热能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辽河油田近几年对所有的天然气计量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应用了高级孔板阀、智能检测仪表等设备,以及计算机控制、管理、网络通信技术和设备,将分布在油田各采油厂的天然气井、站生产过程数据,通过无线和有线方式传输到生产管理和决策部门终端,井有效提高了天然气计量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操作的连续性,提高了计量的准确性,使天然气计量管理过程实现了自动化。  相似文献   

12.
垫江分厂Clinsulf-SDP硫磺回收工艺由德国Linde公司开发,该技术打破了绝热反应在Claus反应中的垄断地位,并通过等温反应器来获取更加稳定的硫收率。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在垫江分厂7年来运行效果良好。但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酸气气质和气量超过设计值、切换初期装置回压偏高、蒸汽盘管Cl~-腐蚀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介绍了Clinsulf-SDP硫磺回收工艺的工艺流程、工艺特点,回顾了装置的运行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天然气计量数据信息化建设,以Intranet为基础阐述了天然气SCAD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该设计优化了计量模式,完成了各站场自动计量系统的组网和计量数据的远传共享,用户通过B/S模式实现对现场计量数据实时分析和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天然气能量计量的对象是其完全燃烧后产生的总热量,通常采用体积计量值与体积发热量相乘的方法确定天然气的能量值,而体积发热量取决于天然气的组成,即天然气中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多气源管网中天然气的组成通常随空间位置和时间变化,故管网的每个计量站都需要确定不同时刻输入或输出本站的天然气的体积发热量。国内长输管道的A级计量站均配置了在线气相色谱仪,可以分析天然气发热量,B级和C级计量站可使用仿真方法为天然气发热量赋值,从而降低配置气相色谱仪的投资与运行维护费用。 方法依据面向能量计量的管网仿真理论基础,针对某多气源环状管网,分别使用TGNET和SPS仿真软件建立了具有天然气组分跟踪与发热量计算功能的运行仿真模型。为提高仿真结果准确性,基于历史运行数据校准了仿真模型的管段输气效率这一关键参数。 结果分别应用TGNET和SPS模型对该管网持续48 h的历史运行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TGNET模型的发热量仿真结果与历史记录值的偏差在0.3%以内。 结论基于运行仿真的多气源环状管网能量计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研究成果为国内天然气能量计量的实施和推广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5.
门站天然气计量测控系统改造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用计算机、RTU及工业以太网实现门站天然气计量测控自动化的方法。结合工程实际,详细阐述了改造一套天然气计量测控系统的系统设计、硬件选型、人机界面软件设计和RTU软硬件组态方法。具有投资小、工期短、计量精度高、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等特点,具有在天然气门站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流量环道检测装置能降低检定站对上游气源及排气通道压力、流量的依赖,拓宽天然气流量计量检定站检定能力,进一步完善天然气流量量值溯源体系。装置对工艺、控制等关键技术要求高,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介绍了国内外气体流量计量环道装置技术指标,分析了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成都分站天然气流量环道检测装置,以及环道检测装置不确定度影响因素,提出了降低环道检测装置整体不确定度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外天然气能量计量与计价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能量计量与计价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天然气贸易和消费计量与结算方式。对国外天然气能量计量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对国外天然气能量计价方式和能量价格现状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国外的天然气能量计量技术成熟,计量标准和方法完善。全球LNG国际贸易全部采用能量计量计价的方式交易,单位普遍采用美元/MMBtu;管道气的国际贸易也直接或间接地采用能量计量计价的方式。各国的天然气交易除前苏联、东欧和中国外,虽在计量单位上有所差异,但大多数国家均采用能量计量计价方式进行交易,包括天然气管道输送和终端消费也同样采用能量计量计价。  相似文献   

18.
针对页岩气大排量、大砂量压裂后,排采测试流程设备繁多、作业效率低、天然气计量误差大、流程易堵塞等问题,对现有测试流程的设备、计算方法、数据采集系统等进行改进,设计了新型转向功能模块流程和固相物捕捉系统,对比分析了四种天然气产量计算方法,并引入了数据采集系统.通过现场试验表明,该研究成果的应用减少了设备的使用,提高了天然...  相似文献   

19.
靖边气田集气站放空系统运行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管输天然气和LNG进口量的增加以及国内气源气质复杂化局面的形成,我国天然气贸易按能量进行交接和结算的要求非常迫切。能量计量的基本原则要求,测定发热量的基准方法是燃烧法,是能量计量溯源的基础。重点介绍了国外发热量直接测量技术的最新进展、测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其达到的技术水平,比较了国内技术现状与国外水平之间的差距。介绍了发热量赋值模型的基本原理,以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得到了长输管道在海拨高度变化情况下的流动时间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天然气的大量开采,天然气市场供需双方对计量准确度要求越来越高,输气系统的输差问题就越发突出起来。目前国内天然气市场以供方计量为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供需双方交接差较大,不能反映实际,常引起计量纠纷。本文针对气田投产初期输差较大的问题,从仪表安装、组分变化、程序参数设置及使用条件变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输差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