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阐述了巷道围岩深部及表面位移的测量原理,提出了一体化测量巷道围岩深表位移的两用多点位移计,并应用于淮南潘一东矿沿空留巷支护设计中,与传统测量手段进行对比,其避免了因不同点处围岩位移不同步及受钻孔影响导致测量错误的现象。工程应用表明,其所测数据能够真实确定深部围岩零位移点,为支护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预埋式多点位移计现场确定围岩松动圈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沪蓉西高速公路龙潭隧道中预埋式多点位移计的现场监测工作实践, 提出了多点位移计确定围岩松动圈的现场量测及判别方法, 并对开挖后的隧道围岩变形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实践证明, 根据围岩内变形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并结合累积变形量随径向位移的变化规律及测点径向埋设位置, 是确定围岩松动圈范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新型多点位移计的原理和结构特点。实际应用表明,这种测量仪器具有精度高,安装简便,使用可靠和获取数据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陈国新 《西部探矿工程》2007,19(3):168-168,173
通过对围岩壁面变形速率的多种计算方法分析,得出各种情况下围岩位移分析方法,对围岩稳定性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深部软岩巷道支护突出问题,以淮南矿区某深埋巷道为例,根据巷道支护特征,合理设置监测测站,对巷道表面位移、围岩内部位移等参数进行现场实时监测,掌握了巷道围岩变形特性,为类似地层巷道围岩变形支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技术与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进行巷道硐室围岩分类和支护设计时,特别是在对软岩巷道进行返修时,围岩中由于开巷等原因而产生的松动圈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当重视。对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围岩松动圈测试技术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并对今后围岩松动圈测试技术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黄海余 《现代矿业》2016,32(10):14-17
针对新城金矿深部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巷道围岩稳定性问题,采用深部开采位移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矿区深部采场和围岩变形,基于监测信息,综合分析了围岩稳定状态,揭示了金属矿深部开采过程中影响巷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岩体损伤与变形规律:软弱结构面是影响深部开采巷道稳定性的内在因素,开采扰动是影响巷道稳定性的外在因素;岩体损伤破坏经历了“稳定-失衡-再稳定”的过程,巷道变形表现出了“急剧增长-缓慢增长-基本稳定”3个阶段;浅部围岩破碎后巷道变形会急剧增大,应及时支护掘进巷道,充填回采结束采场,提高围岩体的自承力。结果对矿山优化开采及地压管理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姜振南 《煤矿机械》2015,36(2):50-51
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围岩离层位移监测仪结构,通过壳体分离、预紧复位和薄窄钢带等设计技巧,设计了一种适用性较高、易拆装、稳定性较好、位移精度较高和电气壳体组件可回收使用的围岩离层位移监测仪。  相似文献   

10.
天摩岭公路隧道施工围岩位移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浙江省台州天摩岭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围岩位移监测技术,包括隧道周边、拱顶、地表的监测点布置与量测分析方法,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指导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三山岛金矿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地应力增大、地温升高、涌水量和净水压力增大,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日益严重,冒顶和片帮等突发工程事故发生几率增加,作业环境恶化和生产成本急剧增加等一系列问题突出。为了及时掌握深部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在-555 m水平巷道布置3个断面收敛计、2个多点位移计、4个钻孔应力计,分别对巷道的表面位移、深部位移、围岩压力进行监测。通过采集和分析监测数据,及时准确地对巷道的围岩稳定性做出评价,为矿山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首先,在假定微元强度服从双参数Weibull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围岩微元破坏概率和临界破坏概率,依据围岩完整程度不同,分析了巷道开挖后的围岩损伤;随后,运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软件RFPA,分别对不同均质度的巷道围岩开挖损伤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伴随围岩均质度增加即围岩完整程度增加,围岩起始损伤延后,临界破坏概率越来越小;在围岩微元所受载荷达到其统计平均抗压强度前,围岩的均质度越低其巷道开挖后的围岩损伤值越大;在微元所受载荷达到统计平均抗压强度后,围岩均质度越高其巷道开挖后的围岩损伤值越大,其巷道开挖后的危险率越高,且往往具有突发性;巷道开挖后的围岩损伤破坏程度与围岩完整程度和抗压强度关系密切;分析结果与模拟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将解析反演和数值反演相结合,对试验毛洞的断面形状和所处应力场做出适当的简化,利用对应性原理求解出洞室位移的Kelvin粘弹性解,并以此去拟合试验洞不同位置处的实测位移而得到多组流变参数;分别将其作为FLAC3D数值模型蠕变模式的输入参数,得出各自对应的实际断面形状和实际应力场条件下试验洞的蠕变位移数值解。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对各组流变参数和其对应的试验洞同一位置处的蠕变位移数值解进行训练,建立起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训练好的网络,依据实测蠕变位移值得出了围岩流变参数;最后,利用隧道实测位移数据对反演的流变参数进行了数值正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电法是探明地下采空区、地下水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集电测深与电剖面于一体的勘探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信息丰富、解释方便、观测精度高等优点。结合某磁铁矿的具体条件,采用高密度电法对地下采空区围岩稳定性进行探测与剖析,电法观测剖面采用温纳-斯伦贝谢装置,并结合Res2dinv软件对高密度电阻率数据进行二维反演。通过分析与整理,最终确定井下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好,无需对采空区进行充填,并探讨了影响其探测精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陈金平  盛建龙 《现代矿业》2010,26(11):11-14
根据金山店铁矿粉矿围岩所具有的瞬时加载时弹性变形和随时间变化蠕变变形趋向收敛的特性,参照现场监测得到的位移 时间曲线,选择Poyting Thomson本构模型,应用有限元位移分析,得到包含粘弹性参数的综合弹性模量E′v(tj,j),考虑开挖步骤对围岩变形的影响,对综合弹性模量进行回归分离出弹性模量E1,E2,粘性系数η,将这些参数应用到类似粉矿巷道的变形预测中,可以预测该围岩不同时刻的变形量和变形稳定时间。  相似文献   

16.
以晋圣亿欣煤业XV1206工作面辅运巷大断面巷道支护设计为背景,通过运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锚杆+锚索+钢带”联合支护下巷道围岩移近量及破坏情况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工作面推进80 m后,顶底板围岩移近量稳定在177 mm左右,两帮移近量稳定在129 mm左右;底板破坏严重,与其岩性密切相关,现场应做好水的管控。现场实测顶底板移近量稳定在148.8 mm左右,两帮移近量稳定在134.5 mm左右,与数值模拟结果相近。充分说明“锚杆+锚索+钢带”的联合支护设计对保证XV1206工作面辅运巷围岩稳定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根据冬瓜山铜矿首采区采准巷道的布置和采矿方法,在首采区矿体的围岩、顶底板布置应力计和位移计仪器进行围岩压力、变形监测,通过对地压的变化和巷道顶板沉降进行长期监测,掌握了采区应力分布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所监测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监测结果表明:首采区巷道围岩是稳定的,应力监测值与应力增量都呈平稳趋势发展,灰色系统预测的数据表明,围岩应力的应力状态呈稳定趋势,巷道围岩处于稳定期。  相似文献   

18.
段鑫 《现代矿业》2020,36(3):43-48
为研究大红山铁矿围岩应力分布特征,以大红山铁矿两个特大采区逐步因爆破而贯通这一特殊工程背景,在探究围岩应力分布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微震监测和应力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采区贯通后围岩应力重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位于中II采区南部的采空区围岩体中以应力增加为主,应力增加的程度与离采空区的远近呈反比,但是在靠近采空区约20 m左右的近距离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卸载,结合现场观察来看,该区域岩体受力变形破裂较严重;南翼采区440 m分段、420 m分段相继回采的过程中,围岩内的应力增加速度开始明显变大,应力增加程度增大,部分临近采空区的围岩从卸载变为应力增加;中II采区下方,即南翼采区的南部区域的围岩以应力卸载为主,这对南翼回采中布置在下盘的回采进路与沿脉干线的稳定性有益,除了会受矿体回采的扰动应力外,采空区贯通产生的扰动应力对这些区域的巷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岩质边坡位移可视化分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岩质边坡位移可视化分析涉及的若干技术,介绍了该项研究的工程背景及现场监测网络的情况,重点就可视化分析系统展开论述。在该系统中,监测信息数据库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所有可视化分析的数据均由其提供。同时由于边坡位移具有结构性和随机性的特点,采用区域化变量理论--普通克立格估值方法建立一个三维分析模型。最后对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图形系统进行分析、显示、查询等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