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氧化铜为沉淀剂处理乙烯废碱液,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沉淀法处理乙烯废碱液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沉淀剂投加量。沉淀法处理乙烯废碱液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30℃、氧化铜投加量1.8 g。吸附法延续处理乙烯废碱液,乙烯废碱液中硫浓度由1113.25 mg/L降到1.98 mg/L,硫去除率达99.82%,COD浓度由800000 mg/L降到5600 mg/L,COD去除率达99.9%。  相似文献   

2.
乙烯废碱液产自石油化工的核心工序,主要包括Na_2S、硫醇、硫酚醚等污染物质,具有高碱度、高盐、高硫化物含量等特点,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总结了乙烯废碱液的产出过程、组成特点和处理重难点,分析了现有乙烯废碱液脱硫处理手段如直接处理法、中和法、氧化法、沉淀法、生物法及综合利用法等的工艺过程和技术特点。基于沉淀法脱硫和沉淀浮选技术,提出了矿物沉淀—浮选脱硫的协同处理技术原型,为乙烯废碱液的经济高效脱硫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乙烯废碱液综合治理过程中油类物质(包括悬浮物)的去除、剩余碱的综合处置及硫化物的处理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乙烯废碱液的再生回用是其治理的发展趋势,针对乙烯废碱液的脱硫、脱碳再生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湿式氧化处理乙烯裂解废碱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研究了WAO处理乙烯裂解废碱液的方法。在2L高压釜中进行了乙烯废碱液的湿式氧化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对乙烯废碱液中COD、S^2-,酚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式氧化处理乙烯裂解废碱液是可行的,处理后污水中COD、S^2-,酚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0%、98%和30%,达到了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裂解气往往通过碱洗工艺来去除其中的酸性气体,并由此产生了大量废碱液,该废碱液是石油化工行业排放的含有高硫碱性废水。为进一步提升废碱液的处理效率及效果,通过探索催化氧化法在乙烯装置处理废碱液的实际应用,对比了废碱液处理前后的组成及性状。此外,还对乙烯装置废碱处理单元的运行工艺流程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废碱液的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沉淀-氧化法处理乙烯废碱液中的硫化物,考察了影响脱硫效果的各种因素。在n(CuSO4)∶n(Na2S)=1.1∶1、温度为40℃、时间为0.5h条件下,沉淀法脱硫后碱液残留的S2-浓度为0.04g/L;然后进一步采用双氧水氧化处理脱硫后碱液,在氧化反应温度为40℃、时间为2h、氧化剂双氧水用量为1.0mL/L废碱液时,乙烯废碱液中的S2-浓度可降至1mg/L以下,达到湿式氧化的处理效果和烟气脱硫对乙烯废碱液的要求。同时硫酸铜湿法氧化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在硫化铜浆液质量分数为15%、pH=3、氧分压为0.5MPa、温度为200℃、时间为0.5h的条件下,硫酸铜再生彻底,实现了硫酸铜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7.
在乙烯裂解工艺中,裂解气碱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乙烯废碱液,废碱液毒性较大,腐蚀性较强并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如何绿色、有效、低成本处理该废碱液己成为目前化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废碱液的组成和性质,对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高压湿式废碱氧化及新型催化氧化进行了工艺对比,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两者在装置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乙烯工业》2006,18(4):43-43
为贯彻第14次全国乙烯年会的精神,应协会成员单位的要求,全国乙烯行业废碱液处理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7日在昆明召开。参加研讨会的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事业部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与销售分公司的有关领导,行业协会各成员单位的联络员和相关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9.
经过酸化或湿式氧化处理后的乙烯废碱液盐含量较高,水质波动大,采用生化法进行处理,除了要选用适合高盐环境的专性菌外,还需解决生物流失的问题,提高系统稳定性.2009年4月,茂名石化分公司乙烯废碱液生化处理装置采用工程菌.曝气生物滤池(EM-BAF)工艺,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EM-BAF工艺处理乙烯废碱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EM-BAF的工艺原理及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0.
马克存  李向富  左艳梅 《化工进展》2016,35(5):1544-1548
辛醇废碱液中含有大量有机物,为此开展了萃取-大孔树脂吸附法处理辛醇废碱液、高效回收有机物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辛醇废碱液的ρ(COD)为104651mg/L时,以辛醇为萃取剂,在pH=3、辛醇与辛醇废碱液的体积比为0.5、萃取级数为2等条件下,出水ρ(COD)可降至6453mg/L以下,COD去除率达到93.8%以上,萃取剂辛醇可以通过精馏再生循环利用;采用HYA-106大孔吸附树脂对辛醇二级萃取出水进行吸附处理,HYA-106大孔吸附树脂较佳的吸附流速为1BV/h、温度为40℃,此时出水ρ(COD)平均在155~183mg/L之间,COD去除率在97.1%~97.4%之间,单位体积树脂的废水处理量为34BV以上,树脂吸附量在213~215mgCOD/mL树脂之间,吸附-解吸效果稳定;萃取-吸附工艺的COD总去除率达到99.8%以上,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辛醇废碱液中有机物的回收。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改性硅藻土处理乙烯废碱液,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改性硅藻土处理乙烯废碱液的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改性硅藻土加入量和乙烯废碱液的pH对乙烯废碱液中硫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改性硅藻土处理乙烯废碱液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吸附时间为40 min、吸附温度为20℃、改性硅藻土加入量为1.5 g、乙烯废碱液的pH为3。在此条件下,乙烯废碱液中硫浓度由560.4 mg/L降到29.4 mg/L,硫去除率达94.75%;乙烯废碱液的COD由148000 mg/L降到12000 mg/L,COD去除率达91.89%,改性硅藻土在乙烯废碱液处理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杏壳活性炭(AC)为原料,系统地研究了改性剂(硝酸银、硝酸铜、双氧水-硝酸铜)、改性条件(AC粒度、浸渍时间、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对改性活性炭吸附乙烯性能的影响。采用ESEM-EDS、FT-IR、XPS等手段对改性活性炭的结构、表面化学成分等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了改性活性炭吸附乙烯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用15%双氧水先氧化预处理后再用2%硝酸铜作改性剂时活性炭改性效果最好;活性炭改性时,活性炭粒度、焙烧时间和焙烧温度对改性活性炭乙烯吸附性能的影响较大,而浸渍时间的影响较小。在15%双氧水氧化预处理、改性剂为2%硝酸铜、活性炭粒径0.38~0.83 mm、浸渍时间6 h、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4 h条件下制得改性活性炭(H2O2-Cu-AC)对乙烯的吸附量为0.163 g/g,比AC(0.069 g/g)提高了136.23%;H2O2-Cu-AC中活性组分铜能相对均匀地分散在活性炭的表面和孔隙内部,改性剂引起了活性炭孔隙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的变化,比表面积由AC的1 047.50 m2/g下降到1 012.65 m2/g,总孔容积由AC的0.467 1 cm3/g下降到0.434 7 cm3/g,孔径向较宽方向分布,其中< 10 nm的孔径分布占比由58.16%下降到53.95%,10~20 nm的孔径分布占比由18.01%上升到19.10%,>20 nm的孔径分布占比由23.83%上升到26.94%。其含氧官能团增加,C1、C3、C5降低,其中,C1峰面积占比由77.468%降低到76.827%,C3峰面积占比由6.684%降低到5.675%,C5峰面积占比由0.844%降低到0.749%;C2、C4增加,其中C2峰面积占比由13.514%增加到15.225%,C4峰面积占比由1.490%增加到1.524%。  相似文献   

13.
刘文岗  陈志斌 《湖北化工》2012,(5):78-80,94
介绍了一种综合利用环己酮生产中皂化废碱液的新工艺(化学法)及其处理过程中废水、废气及废渣的处理方法,与现有工业处理方法(焚烧法)相比,该方法投资省、污染小、运营费用低、回收物价值高,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在环保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同时,指出了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陶红 《广州化工》2015,(6):148-149
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装置处理含环己烷废气。综述了废气处理要求、工艺流程、装置操作参数和安全保障及吸附剂的选择等。现场生产数据表明,该工艺装置处理含环己烷废气,环己烷的吸附效率大于99%,具有很好的经济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选择了4种不同类型、不同粒度的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对苯二甲酸废水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对苯二甲酸浓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粒度为20-40目的A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最好。活性炭吸附量随溶液pH值升高而降低,pH值为6时的吸附量约为DH为14时的4倍。搅拌可以缩短活性炭达到平衡吸附的时间,但对平衡吸附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6.
废轮胎经热解制备得到热解油和热解炭,热解炭活化制得活性炭,并利用Ag+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制得Ag+改性活性炭(Ag/AC),将Ag/AC用于热解油的吸附脱硫实验,并利用GC/MS对热解油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脱硫的合适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0℃和12 h,此时未改性活性炭的脱硫率为15.33%;而Ag/AC的脱硫率提高到了38.6%。GC/MS分析发现热解油中有机硫的主要存在形式为噻吩、2-甲基噻吩、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其中二苯并噻吩(DBT)的GC含量最高,为2.57%。利用原位红外、核磁共振氢谱、ICP-OES和元素分析等检测手段,进一步探究了Ag+与二苯并噻吩模型化合物在溶液中的反应机理,研究发现:二苯并噻吩分子上存在S原子和苯环2个反应位点,当Ag+加入二苯并噻吩溶液后,Ag+与二苯并噻吩分子上的S原子或者苯环发生配位数为1的配位反应生成2种配合物,分子式分别为Ag(DS)NO3和Ag(DC6H6)NO3。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环己酮生产环己烷皂化废碱液焚烧排放烟气时有臭味及蒸发器列管严重结垢的原因和机理.对皂化废碱液蒸发浓缩技术进行了改进:将外加热式管内沸腾升膜蒸发器改造为外加热式管外沸腾强制循环蒸发器,并在皂化废碱液中添加蒸发助剂.实施后明显抑制了蒸发器列管结垢趋势,焚烧炉烟气臭气消除,运行周期达到1个月以上;清洗蒸发器时,只需用稀碱液和水循环清洗,避免了频繁打开蒸发器机械清洗.  相似文献   

18.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prepare a hyperbranched polyethylenimine (HBPEI) grafted activated carbon obtained from waste fiberboard for effectively removing Cr(VI) from aqueous solution. The waste fiberboard activated carbon (WFAC) was modified by HBPEI and cross-linked with glutaraldehyde (GA). The optimal modified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HBPEI molecular weight 10,000 g/mol, HBPEI/WFAC (w/w) 0.5, GA concentration 0.25%, reaction time 60 min. Both pristine WFAC and HBPEI–WFAC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EM), and Roman spectra. XPS data showed the obvious increase in nitrogen (from 0.72% to 6.65%) after modification. The results of FTIR and XPS suggested that HBPEI was chemically bonded onto the WFAC by the glutaraldehyde (GA) between the amine groups of WFAC and that of HBPEI. HBPEI was also probably grafted onto WFAC through th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arboxylate groups of WFAC and the amine groups of HBPEI. However, the BET surface area of modified WFAC declined slightly (about 200 m2/g). The ID/IG of modified WFAC decreased from 0.92 to 0.82,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modification proces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graphitiz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The adsorption property onto HBPEI–WFAC and the factors containing contact time, pH value, and Cr(VI) concentration were also investigated. Analysis of the Cr(VI) adsorption data was well simulated by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and 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m model, and maximum Cr(VI) uptake of HBPEI–WFAC was 500 mg/g.  相似文献   

19.
谭非  陆龙河  陈孝云  黄彪 《广东化工》2009,36(11):12-13
文章以造纸黑液及氢氧化钠为活化剂,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炭化温度、浸渍比、活化耕浓度,活化时问、活佬温度对活性炭性能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成炭温度300℃,活化温度750℃,活化对间4h,NaOH含量10%,料液比1:7,在这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亚甲基蓝脱色力为16mL/0.1g。结果表明,活化温度是影响活性炭性能豹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