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很多研究发现英语和汉语情感范畴中均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手段体现情感概念的认知体验性。本文通过进一步分析不同层级范畴的情感概念,得出结论:1)在情感次范畴层面上,英语和汉语都体现出认知体验性;在情感基本范畴层面上,只有汉语体现出认知体验性。2)汉语"七情"概念及情感表达系统中所体现的认知体验性充分说明汉语是主、客观兼有的偏主体性的人本位语言符号体系。  相似文献   

2.
任意性存在于语言符号层面;象似性存在于句法层面。严格地讲,任意性和象似性各自存在,互为独立。两种观点的争论原因则在于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对于语言符号和思维片段之间关系的逆向的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研究,为语言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就外语学习行进中各阶段有可能产生"语言滞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滞化现象不仅仅是学习者个体对语言运用的浅表反映,更是一个控制语言运用的潜在的认知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阐述了隐喻在比喻范畴中的类典型性(prototypicality)、隐喻概念与隐 喻表达式之间的概念与概念因子关系以及概念隐喻的"喻体"和"本体"中所涉及的诸概念之间 的蕴涵关系。语言使用中充满了隐喻,其原因是人们能通过隐喻或其它语言手段来解决在表 达和理解某种概念时遇到困难。从人类认知的意义上讲,隐喻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具有形体特 征的身体经验,帮助人们托此于彼,进行思维和理解活动。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会出现语言偏差,这种差异现象被称为语言偏误。三种语言偏误研究理论:行为主义的对比分析、心灵主义的偏误分析和认知主义的中介语研究为语言偏误研究提供多视角的研究范本,但以上理论局限于对偏误现象和过程的分析,没有解释偏误产生的深层原因。基于ERP技术测量语言产生过程的实时研究,试图从神经认知角度研究语言偏误产生的原因,揭示语言偏误产生的神经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6.
从思想文化层面浅析郭沫若<女神>中"我"由扩张走向消隐的原因:一是郭沫若对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和"泛神论"的吸收和一定程度的误读.二是受集体无意识的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术,也是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从认知角度对隐喻概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具体分析语言中的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指出隐喻产生的本质在于借用在语言层面上成形的经验对未成形的经验作系统描述,从而为有限的词语提供了表达无数观念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术,也是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从认知角度对隐喻概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具体分析语言中的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指出隐喻产生的本质在于借用在语言层面上成形的经验对未成形的经验作系统描述,从而为有限的词语提供了表达无数观念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典型人体词"nose"的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不仅有利于揭示词义拓展的基本规律、词义拓展的认知机制,而且对于揭示认知主体的思维模式和认知特点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认知的角度对作为修辞手段的隐喻和转喻进行了新的探索,指出二者不仅是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手段,也是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通过一词多义的词义网络,揭示出词义的拓展不是任意的,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拓展过程中是相互交织的,进一步证实语言不是自治的、封闭的系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驳斥了索绪尔的语言"任意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概念整合理论作为新兴的认知语言学理论,深层阐述语言背后运作的认知机制,对汉语L1和英语L2的跨语言迁移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汉语L1和英语L2在语音、词汇和句法层面所产生的跨语言迁移现象背后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以不同的概念整合网络为基础,阐释英语学习者受汉语L1和英语L2的跨语言迁移影响的整个认知过程及实质,开拓二语习得领域跨语言迁移研究的新视角,也进一步促进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实际上就是向内观看,从而使迷失的自我重新回归到主体心灵之中。“承认自己无知”和“节制”则是这一认知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认识你自己”同时也是一个解蔽的过程,除祛外相的遮蔽,揭示灵魂的本真状态,从而达到生活与生命的和谐。苏格拉底对于传统精神法则的变革为西方传统哲学把主体自身提升到研究的首位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实际上,对于我们现代主体缺失的时代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智技素质、体力素质和动控素质。在这三方面素质中,动控素质在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本文在对大学生积极的和消极的动控素质的现状、成因的辩证分析基础上,阐述了积极动控素质在大学生人格成长中的意义及相应的德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加强理论学习,廉洁自律,强化服务意识,做完善自我人格的楷模;同时,要理解、关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做尊重他人人格的楷模。  相似文献   

14.
析老子之“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认为“道”是“德”之体,“德”是“道”之用,“道”以“反”为内容,所以“道”具体表现为“德”也是以“反”为内容。故而,老子认为人与自然之德为“节俭”,人与自我之德为“寡欲”,人与他人之德为“不争”,人与社会之德为“无为”。  相似文献   

15.
近期关于我国的"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退休年龄是否应该"延迟"的话题备受关注,社会各界广泛争论,意见不一。通过分析认为,我国的"刘易斯拐点"尚未来临,"延迟退休"的时机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因其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要求译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学力,霍克斯先生的《红楼梦》译本运用归化法来解决语际间的文化差别,运用重组法来弥补译本意义上的不足,运用增译法来烘托原文本中字里行间的意境,运用转换法来消除文化梗阻所造成的语意隔阂。《红楼梦》的翻译研究有助于在对比语言学、对比文化学、文艺美学和翻译诗学等方面有所发现,为翻译学的建设和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反训"与"正反同词"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剖析,可以说明“反训”是一个不妥当的训诂术语,而“正反同词”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在训诂学研究中必须把“反训”与“正反同词”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从女性身体伦理叙事角度对美国著名的自白派女诗人、小说家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进行阐释。从女性“书写自我”的理性溯源、女性“生命本体”的伦理抗争、女性“身体反叛”的灵肉分离三个层面来分析。指出女性书写自我身体的意义就是要建构一种新的价值规范与文化规范,颠覆男权话语对女性身体的非理性因素强塑;女性有关身体的生命伦理叙事,应该探讨的是身体和欲望在男女性别中的权力等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尝试从物我关系角度分析中西诗歌,阐明诗歌创作中主观/客观、情趣/意象交互作用之特点,并或最终揭示诗歌境界之分别。诗有隔与不隔之分。诗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大凡诗歌皆可依此分类,中西皆然。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非传统安全"的具体表现,以及中国防范"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认为中国完善的安全战略应是强调重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举,树立国家安全新观念,反对环境霸权主义,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