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 3 3S2下油藏是文南油田最大的开发单元 ,针对该油藏前期适用于监测符合率低、剩余油分布认识难度大、治理效果差的矛盾和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低的潜力 ,通过对该油藏系统开展精细C/O测井、双源距C/O测井和硼中子测井等剩余油分布测井 ,从而指导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定量地解决了油藏剩余油在空间的分布 ,通过实施针对剩余油挖潜措施后 ,取得较好效果 ,油藏自然递减、综合递减分别下降 1 3 44个百分点、1 7 3 3个百分点 ,采油速度提高 0 1 8个百分点 ,2 0 0 1年增油 2 2 2× 1 0 4 t。  相似文献   

2.
针对文138-1块油藏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开展小层沉积微相及相控剩余油研究,在"点弱面强、温和注水"的注水开发思路指导下,配套完善了该油藏注采井网,提高了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油藏递减大幅度下降。与调整前对比,区块日产油增加了20t,采油速度增加了0.45个百分点,采出程度增加了1.5个百分点;同期对比,自然递减减缓了46.62个百分点,综合递减减缓了39.47个百分点。经过精细注采调整,文138-1块油藏保持了持续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1前言1.1研究的目的意义通过对明15块剩余油等基础研究,并进行潜力分析,明确油藏潜力分布,挖潜剩余油。以整体微生物采油技术为主线,结合补孔、分注和调剖、转注等手段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水驱控制程度。采取改善剖面技术集成配套工艺技术,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水驱效果,达到控制综合含水、降低自然递减,改善区块开发效果的目的。充分发挥老油田明15块的资源潜能,不断提高该块油藏的开发水平,关键的技术措施之一就是利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文明寨油田明十五块沙二下进行整体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目的是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提高…  相似文献   

4.
文79小块油藏属高压低渗油藏,储层平面、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导致油藏平面见效不同步,层间储量动用不均衡,开发井网对剩余油适应性变差。2011年以来,针对油藏存在的矛盾,开展了沉积微相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井网配置关系研究,并应用于矿场实践,油藏注采井数比由1∶1.2提高到1∶1,储量动用程度由47.2%上升到54.3%,增加7.1个百分点,采油速度由0.12%提高到1.15%,提高1.03个百分点,油藏采收率提高6个百分点,开发效果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5.
针对文中油田油藏特点引进先进的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通过开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适应性研究并推广应用,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文中油田油藏特点的剩余油饱和度(高精度C/O、PNN)测井技术,并在文中常压中渗油藏形成了完善的以高精度C/O为主的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系列,根据测试结果指导剩余油挖潜15井次,累计增油2775.0t,投入产出比1∶3.67。达到了指导油田精细调整、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为不同类型油藏寻找剩余油分布、了解层间动用状况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文33沙三上油藏是低渗透油藏,由于注采井距过大,注水开发效果差,采油速度仅0.27%。通过影响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的技术因素、储层的渗流条件法、数值模拟法等不同方法对该油藏合理井网密度进行了研究、论证。实施后,采油速度上升了2.49个百分点,提高采收率21.2个百分点,成功实现了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证明了200~250m注采井距是该油藏的合理井距,所用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文33块沙三上油藏属典型的高压低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油藏单井日产量小,稳产状况差,产量下降快;注水井吸水能力差,注水压力高,而采油井难以见到注水效果;油井见效后含水上升速度快,而采液指数和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对油藏稳产造成很大困难。2000年以来通过缩小井距注水开发,并适时实施整体压裂引效措施,有效地实现了文33块沙三上油藏的高效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8.
濮城油田东区4-7油藏是一个典型的多油层、非均质、低渗油藏。目前该油藏综合含水93.5%,地质采出程度29.26%,采油速度0.37%,处于特高含水开发期,剩余油分布认识不准确,采油速度低,油藏开发指标落后,整体开发效果较差。本文以该油藏为例,对油藏流动单元剩余油潜力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高18块莲花油层属于块状底水砂岩稠油油藏。受油藏埋藏深、储层非均质性强及出砂出底水等因素制约,一直处于低速开采状态,采油速度0.12%左右。针对开发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以剩余油潜力评价为保障,综合运用压裂及水平井技术,有效盘活了低速难采储量,同时带动区块整体二次开发部署,现场实施后,开发效果明显改善,采油速度显著提高,预计最终采收率将提高5.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藏进入高含水的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油藏的稳产和调整挖潜难度也越来越大。卫城油田卫2块是一个特殊的气顶边水油藏,目前该区块综合含水93.27%,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9.77%,剩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13.93%,已处于高含水开发后期阶段,稳产难度增大。针对卫2块较特殊的地质特点和目前高含水期的开发现状,对卫2块进行剩余油分布认识研究,确定油藏调整挖潜方向,使保持区块开发稳定。  相似文献   

11.
锦7块兴隆台油藏为典型的边底水稠油断块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发,开发至目前已进入高周期、高含水、低油汽比的吞吐采油后期。针对油藏特点,在油藏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录井、测井资料、动态生产资料分析以及监测资料找水等配套方法,认清了该块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而通过实现配套挖潜采油工艺技术,使油藏保持较高的开发效果,达到了持续稳产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该研究为同类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文南油田文33断块沙二下沉积微相研究,定量得出了各小层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并分析出文33块S2下油藏剩余油在平面、层间及各类相带的分布规律,为剩余油挖潜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X42块是辽河油田最早开发的中高渗稀油油藏,经过40多年的水驱开发,区块进入了高含水开发阶段,采出程度高,水驱效果差,采油速度低。通过分析区块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确定了剩余油富集的六中类型,明确了构造高部位和断层附近是剩余油富集的主体区域,为下一步井网调整和开发方式转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依据2000年开始区块剩余油研究,不断分阶段进行扩展加深,并不逐渐摸清地下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还通过对稠油区块的油层水侵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精细研究,找出制约油水分布的主要因素,制定科学的措施治理方案,实施配套增产措施,为老油田在开发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最大的恢复油井产能、减缓区块综合递减速度、提高区块开发水平和油井利用率提供有力的保证,对同类油藏开发中后期起到宝贵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锦17块兴隆台油藏为典型的边底水稠油断块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周期高含水,低油汽比的吞吐采油后期。针对油藏特点,在油藏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静态录井测井资料、动态生产资料分析以及监测资料找水等方法,研究该块剩余油分布规律,提高断块采收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该研究为同类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青平川长2油藏经过多年的开发,地层压力不断下降,产量持续递减,严重制约了该油藏的有效开发。通过对该区块产量递减规律的研究,得出了具体的递减类型、递减率及对递减期最大累积采油量的预测。研究认为:该区块产量递减规律属于指数递减,了解区块产量递减的规律才能对后续的开发起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锦7块是典型的边底水普通稠油藏,区块经过22年的开发之后通过精细地质研究,综合运用单井小层对比、三维地震等技术重新落实构造,通过静态录井测井资料、动态生产资料分析以及监测资料找水等方法,对本块的资源量及剩余油分布空间和储量重新落实之后,在区块的中北部发现了一个新的四级断块——锦7-33-28块,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调整。该块的发现,不仅提高了区块的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并对同类油藏蒸汽吞吐后期提高区块开发效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华152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地层压力不断下降,产量递减,严重制约了该油藏的有效开发。通过对该区块油藏动态的分析,优化了该区的井网系统。研究认为:该区块应该提高采油速度,降低井底流压,增大生产压差,合理的井排距为500×125m。  相似文献   

19.
文25东断块开发后期面临着油水井井况恶化、注采关系失调、剩余油分布零散、特高含水、油藏递减加大等诸多矛盾,通过加强构造研究,摸清剩余油分布规律,部署高效调整井,实施更新、侧钻等技术,利用老井转注、分注,优化开发井网;推广注水井调驱新工艺;对一批天然能量开发井,实施微生物采油技术。经过近几年精细的工作,文25东断块开发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0.
文10西块属中渗复杂断块油藏,目前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含水高达96.6%,地质采出程度达到42.8%。针对文10西块含水逐年上升,递减进一步加大的开发形势,结合油藏特点,优选区块内储层发育好且与油井连通性较好的水井,同时筛选出适合区块的调驱剂进行整体调驱。整体调驱实施后,区块产油量保持稳定,综合含水与上年相比从96.6%下降到96.3%,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控制,达到了控水稳油的目的,使得区块开发形势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