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皂化/甲酯化GC-MS分析牛脂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棕榈酸(39.86%)、油酸(37.58%)、硬脂酸(11.14%)。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APCI-MS)及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分析牛脂的甘油酯组成,根据ESI准分子离子,APCI准分子离子、二酰基甘油碎片离子、离子阱碰撞诱导解离形成的二级质谱,以及甘油酯在反相色谱上出峰的等价碳原子数原则,并结合脂肪酸组成分析,鉴定出26种甘油酯,包括7种甘二酯和19种甘三酯,其中含量较高的为1-棕榈酸-2-油酸-3-亚油酸甘三酯(11.74%)、1-油酸-2,3-二亚油酸甘三酯(10.97%)、1,3-二油酸-2-亚油酸甘三酯(10.25%)。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薏苡仁中药饮片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建立薏苡仁中药饮片指纹图谱,并采用总量统计矩法定量计算各批次样品的总量统计矩参数;应用相似度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模式识别技术评价18批次薏苡仁样品总体质量。结果薏苡仁中药饮片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7个共有峰,并指认该7个成分峰分别为三亚油酸甘油酯、1, 2-亚油酸-3-油酸甘油酯、3-棕榈酸二亚油酸甘油酯、1, 2-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甘油酯、甘油三油酸酯、棕榈酸二油酸甘油酯;各批次相似度均在0.97以上;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将样品分为3类。结论中药饮片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识别模式能较好地反映薏苡仁的整体质量,可为其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油脂     
甘油酯的不饱和脂肪酸的位置 对三甘酯氧化速率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在50℃下,甘油酯的不饱和脂肪酸位置对三甘酯氧化速率的影响。将饱和的与不饱和的单种脂肪酸的甘油酯,用甲醇钠作催化剂,进行不规则的交酯化而得到不规则的甘油酯。所用的单种甘油酯为三棕榈酸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三油酸甘油酯和三亚油酸甘油酯。应用高效液相结合气相色谱法和酶水解,可分析不规则三甘油酯的分子结构。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氧吸收量,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4.
RP-HPLC-APCI MS和 RP-HPLC- ELSD法分析鸡脂甘油酯组成及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林溪  谢建春  王石  孙宝国 《食品科学》2012,33(18):149-155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RP-HPLC-APCI MS)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RP-HPLC- ELSD)分析鸡脂甘油酯组成及结构。C18色谱柱,乙腈-二氯甲烷(60:40,V/V)为流动相,APCI MS正离子模式。根据APCI一级质谱的准分子离子及二酰基甘油碎片离子鉴定出26种甘油酯,包括4种甘油二酯和22种甘油三酯。根据二酰基甘油碎片离子的丰度高低及离子阱碰撞诱导解离产生的二级/三级碎片离子的丰度高低,判定各甘油酯中脂肪酸的位置分布。采用RP-HPLC-ELSD分析,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甘油三酯占总甘油酯的99.88%,含量最高的为1-棕榈酸-2,3-二油酸甘油酯(23.65%),其次为1-棕榈酸-2-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19.37%)、1-亚油酸-2,3-二油酸甘油酯(16.02%)。  相似文献   

5.
商品聚甘油酯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的二聚甘油酯(单酯和双酯),由于它们的组成影响聚甘油酯的表面活性,因此人们对这些单酯和双酯的脂肪酸组成和表面活性的关系尤为关注。本文介绍二聚甘油和脂肪酸(十一烯酸、月桂酸、硬脂酸、油酸和蓖麻油酸)在乙腈—四氢呋喃(75:25)混合溶剂  相似文献   

6.
我国核桃和山核桃油的甘油三酯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核桃和山核桃仁油的甘油三酯组成。结果表明核桃仁油含14种甘油三酯,其中主要为:甘油三亚油酸酯(31.0%),甘油油酸二亚油酸酯(12.0%),甘油亚麻酸二亚油酸酯(10.8%);山核桃仁油的主要甘油三酯是:甘油三油酸酯(43.9%),甘油亚油酸二油酸酯(20.7%),甘油棕榈酸二油酸酯(14.1%)。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油脂是来源于植物、动物和海产的不溶于水的物质,主要由脂肪酸的甘油酯或三酸甘油酯组成。 在常温下,呈固态或半固态的三酸甘油酯称作脂、呈液态的三酸甘油酯称作油。 三酸甘油是一个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肪酸化合而成的,单甘油酯只包含一个脂肪酸,双甘油酯有两个脂肪酸。  相似文献   

8.
精制鱼油三甘油酯时与之共存下的胆固醇的氧化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鳕鱼肝脏抽出的 ,经精制的鱼油三甘油酯、胆固醇和三油酸甘油酯纯品 ,分别组成 4组试样 :胆固醇与精制鱼油三甘油酯 (CFT) ;胆固醇与三油酸甘油酯 (CT) ;三油酸甘油酯 (TO) ;胆固醇 (CHOL) ,放置在 2 5℃干燥空气中贮存 ,定期对各组的氧吸收量进行测定 ,并对其中三甘油酯和胆固醇的氧化分解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经 10 4d的贮存 ,只有CFT组的氧吸收量增加 ,并生成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氧化物。而且胆固醇氧化物的数量 ,随着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PUFA)和油酸的减少而增加。研究结果表明 ,水产制品中胆固醇的氧化与共存的油脂中的PUFA的氧化分解有关。  相似文献   

9.
薄壳山核桃仁油甘油三酯成分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薄壳山核桃仁油进行提取,利用制备型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分离得到7 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核磁与质谱数据比对,7 个单体化合物均为甘油三酯,分别为三亚油酸甘油酯、二亚油酸油酸甘油酯、棕榈酸二亚油酸甘油酯、亚油酸二油酸甘油酯、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甘油酯、三油酸甘油酯、棕榈酸二油酸甘油酯。  相似文献   

10.
无溶剂体系脂肪酶催化阿魏酸油酸甘油酯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Novozym 435脂肪酶作为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中进行阿魏酸乙酯和三油酸甘油酯的转酯反应,发现水活度(aw)明显影响转酯反应,阿魏酸油酸甘油酯产率在水活度<0.01到0.75范围内随着水活度的增加而提高.推测三油酸甘油酯的去油酰化是该转酯反应的限速步骤.为了提高阿魏酸油酸甘油酯的产率同时减少底物水解,采用向介质中添加甘油的方法取代提高水活度的方法.当甘油和底物三油酸甘油酯的物质的量比达1:3时,阿魏酸油酸甘油酯的产率达29.0%.采用减压旋转蒸发去除副产物乙醇可进一步提高阿魏酸油酸甘油酯的产率.确定的脂肪酶催化阿魏酸油酸甘油酯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2.0 mmol三油酸甘油酯,1.0 mmol阿魏酸乙酯,0.67 mmol甘油,110 mg Novozym435脂肪酶,反应温度为60℃,真空度为0.001MPa,反应时间为72 h,此时阿魏酸油酸甘油酯的产率可达59.5%.固定化酶可反复使用多次,活性没有明显损失.  相似文献   

11.
乌桕脂甘三酯的HPLC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忻耀年 Ait.  PK 《中国油脂》1991,(1):23-30,60
本文除叙述了一种高压液相色谱(HPLC)甘油酯的结构分析法外,还给出了乌桕脂的脂肪酸组成和甘油酯结构。乌桕脂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植物脂,主要含棕榈酸(P)和油酸(O),POP组成约占甘油酯总量的80%。  相似文献   

12.
脂肪酸生产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脂肪酸的原料主要来源于天然的动植物油脂。从化学结构分析,油脂是由一个分子甘油和三个分子脂肪酸缩合而成,总称脂肪酸甘油酯。油脂中除主要组成甘油酯外,尚含有少量其他物质如:磷脂、色素、维生素、蜡酯及游离脂肪酸等。油脂中脂肪酸是由不同碳链数的饱和及不饱和酸组成的。在饱和脂肪酸中,以棕榈酸和硬脂酸存在最广,它们含在绝大部分油脂中,其次是月桂酸,豆寇酸和花生酸;在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几乎存在于一切天然油脂中,其次是亚油酸和亚麻酸。此外,蓖麻油酸(含羟基的十八碳—烯酸)和芥酸(二十二碳—烯酸)分别存在…  相似文献   

13.
混合单脂肪酸甘油酯系动植物油一步法转化而成,其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单甘酯,其高级脂肪酸主要有:肉豆冠酸、软酯酸硬酯酸以及油酸、亚油酸等。而目前,国内市场上仅有单硬肪酸甘油酯等少数几种。在食品工业,化妆品上所应用的也只有单硬肪酸甘油酯。本文研究了混合单甘酯在食品工业,化妆品上的应用情况,并与单硬肪酸甘油酯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应用性试验及结果1.在食品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分析猪脂的甘油酯组成以及调控氧化工艺制备的氧化猪脂的极性非(难)挥发性物质组成。从猪脂中鉴定出33 种甘油酯,包括7 种甘二酯和26 种甘三酯,按总离子流色谱图中的相对峰面积,含量高的为1-棕榈酸-2-亚油酸-3-油酸甘三酯(16.13%)、1,3-二油酸-2-亚油酸甘三酯(15.25%)、1,3-二油酸-2-棕榈酸甘三酯(12.96%)、1-油酸-2,3-二亚油酸甘三酯(8.05%)。从调控氧化猪脂中鉴定出5 种甘二酯和由10 种甘三酯氧化形成的22 种单氢过氧化物,按总离子流色谱图中的相对峰面积,含量高的为1-硬脂酸-2-亚油酸-3-油酸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18.44%)、1-棕榈酸-2-亚油酸-3-油酸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16.03%)、1,3-二油酸-2-棕榈酸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9.42%)、1,3-二油酸-2-亚油酸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8.71%)、三油酸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7.63%)、1-棕榈酸-2,3-二亚油酸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7.53%)。结果表明,猪脂调控氧化主要对猪脂中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甘三酯进行氧化,因形成的极性非(难)挥发性氧化产物仅检测到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15.
食品用消泡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月娜 《食品科学》1983,4(10):35-38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程度不同地产生起泡现象,既影响生产率,又降低产品质量。为此在食品加工中广泛采用食品用消泡剂。过去常用的食品消泡剂有硅乳剂、油酸单甘油酯、山梨糖醇油酸酯、食用油的热重合油等。这些消泡剂均有不足之处,如:使用硅乳剂作消泡剂,不但受食品卫生法的限制,而且价格较贵。油酸三甘油  相似文献   

16.
对比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RP-HPLC-ELSD)和正相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检测器(NP-HPLC-RI)两种检测方法对甘油醇解大豆油反应产物的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能定量分析产物中甘油一酯(MAG)、甘油二酯(DAG)及甘油三酯(TAG)的相对含量;采用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RP-HPLC-UV)检测油酸甘油酯,并分别建立了1-油酸甘油一酯(1-O)、1,3-油酸甘油二酯(1,3-OO)和油酸甘油三酯(OOO)的标准曲线图,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  相似文献   

17.
油脂作为饲料能量来源 ,越来越广泛地用于饲料生产中。有关如何衡量油脂质量 ,在选购油脂时需要进行哪些检验 ,已成为广大饲用油脂使用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本文依据油脂的理化性质 ,谈谈油脂品质检验中涉及的几项重要指标的意义。1 油脂组成油脂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植物种子、动物脂肪中均含有油脂。油脂是油和脂的合称 ,通常将常温下呈液态的称作油 ,呈固态的称作脂 ,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酸酯 ,即一个分子的甘油与三个分子的脂肪酸脱水缩合而成。油脂的其它成分有 :单甘油酯、双甘油酯、游离脂肪酸、甾醇类、磷脂类、色素、脂溶性维生素等。2…  相似文献   

18.
甘油三酸酯从米糠中分离,它的脂肪酸组成和分子种类用气、液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结合质谱法加以分析。中性脂质和极性脂质之比为90.6∶9.4。按递减次序的脂肪酸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在脂肪酸成分中,亚油酸在三甘酯的C—2位置上很多,棕搁酸单独地出现于C—1和C—3位置上,油酸则平均分布于C—1·C—2·C—3位置上,当C—1·C—2·C—3位置上甘油三酸酯的分子种类用酯肪酸联合体的方式(碳原子数:双键数)表达时,米糠中甘油三酸酯的主要形式有: 16∶0——18∶2——18∶1或18∶1——18∶2——16∶0; 16∶0——18∶2——18∶2或18∶2——18∶2——16∶0; 18∶1——18∶1——18∶1。 在各种实验室里对米糠油的一般性质和脂肪酸组成,曾做过许多研究。但对米糠油的主要成分甘油三酸酯从未在分子一级水平上研究过。本研究实现了从米糠油分离出甘油三酸酯,测定分子中的脂肪酸位置分布,并阐明甘油三酯酸的分子种类。本文中一切实验至少重复2次。  相似文献   

19.
<正> 日本专利介绍了一种水油乳化剂,这种乳剂在25℃温度下存放三个月不会发生相分离现象。该乳剂之油相如果含有甘油二酸酯,其上升熔点≥25℃,含有卵磷脂或者卵磷脂衍生物与甘油二酸脂的话,其上升熔点为≤30℃。菜油甘油三酸酯29份、二酸酯69份(上升熔点14℃)、一酸酯2份、大豆卵磷脂1份混合组成油相。与用氯化钠2份、奶调味料0.2份、阿拉伯胶2份组成的水相混合,再加  相似文献   

20.
将甘油三酸酯、十二碳脂肪酸混合后与不同摩尔分数的醇胺制备成各类烷醇酰胺复合物,测定其基本性能,同时考察其对坯革的加脂性能.结果表明,甘油三酸酯、十二碳脂肪酸混合后与长链烷基胺制备的烷醇酰胺复合物流动性能良好、易乳化、黏度低、乳液稳定;加脂后坯革机械性能优良(撕裂强度为17.062 N/ram、抗张强度为6.039 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