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杨玉坤 《中国钼业》1994,18(6):41-43
论述了在工业加工和处理过程中弥散强化铝合金强度和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结构钢多相复合组织的微观对强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0CrMnSiA钢中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铁素体+残留奥氏体多相复合组织形态,微观参量对强塑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状多相复合组织的屈服强度与F的强化状况及可动位错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何开文 《重庆钢研》2001,(25):18-21
本文针对双14气阀钢拉力试样强塑性均较低的现象,通过对其进行金相及电子探针等观察讨论,较详细的分析了材料组织、热处理与热加工机械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李明 《特钢技术》2011,(4):16-17,30
详细分析了残余Ca、残余Ce含量对UNSN06600合金热加工塑性的影响,通过大量实践证明,残余Ca含量控制在0.0008—0.0018%范围内、残余Ce含量控制在0.01%~0.02%范围内,热加工塑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改变固溶条件,对7055高强铝合金采用先高温后低温的两步固溶处理(高温预析出)来改善合金晶内和晶界的析出状态,研究了高温预析出对7055高强铝合金的金相组织、强度和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80℃高温预析出在保持较高强度和塑性的同时,可以改善合金的抗应力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结构钢多相复合组织的微观参量对强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30CrMnSiA钢中马氏体(M)+贝氏体铁素体(BF)+铁素体(F)+残留奥氏体(γR)多相复合组织形态、微观参量对强塑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状多相复合组织的屈服强度与F的强化状况及可动位错数量有关.极限强度主要受控于高强度相(M+BF),尤其是M量及其强度,而塑性则与F纤维长度、γR量及各相强度差大小有关.采用1050℃预淬火+760℃临界区加热+400℃短时等温热处理,可以获得最佳的强塑性配合,并且最高强塑性积(σb.δ5)可达33561 MPa.%,远高于块状复合组织.  相似文献   

8.
秦哲  严国安  孙彦辉  许中波  蔡开科 《钢铁》2006,41(12):33-35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测试了45钢(w(S)=0.016%)轧材、45钢(w(S)=0.06%)轧材及连铸坯的高温塑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度下,低硫45钢轧材比高硫45钢轧材的高温塑性好,而高温强度基本相当;高硫45钢的连铸坯脆性转变温度区间为1100~1000℃,而连铸坯纵向比横向的高温塑性好,高温强度相当.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钢中硫含量的增加,在断口晶界上(Mn,Fe)S析出物数量有所增加,钢的高温塑性(断面收缩率)下降,降低了晶间的结合强度,对裂纹的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黄金昌 《中国钼业》1997,21(5):42-46
给出了低合金化钼轧制板材产品在290K~2270K温度范围内瞬时强度和塑性的数据。Mo-Al-B系的ЦM-10合金和Mo-Zr-B系的ЦM-6合金处于经受变形、多边化和再结晶化状态。业已发现,热加工和热处理过程能够使这两种钼合金的高温强度相应地提高1.2~2.2倍和1.1~1.5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了最后一道次冷拉变形量和时效温度对GH90合金弹簧丝材显微组织、室温拉伸强度和扭转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过程中发生的回复对冷拉丝材晶粒度基本无影响。由于加工硬化效应的影响,随着冷拔变形量的增加,舍金丝材的室温强度增加,扭转塑性下降。在试验采用的时效时间下,γ’产生的强化作用随着时效温度的增加而增强。根据涡扇九航空发动机专用标准中的室温性能指标要求,本文确定了生产GH90合金高强度冷拉丝材的冷拔变形量和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11.
用Ti,Al元素混合粉(Ti-34%Al,Ti中含有1.5%TiC,质量分数),采用热等静压技术制备了TiAl合金,研究了热等静压压力对合金的密度,合金的微观结构以及物相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等静压压力的升高,合金的密度迅速增大,同时,合金中的Ti_3Al相消失,TiC与其它物质反应并在晶界处形成Ti_2Al相,随着压力的升高,合金收缩率的增大,细小的球状Ti_2AlC相会聚集在一起而变成针状Ti_2AlC,利用HIP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制备出含C的TiAl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2.
运用Griffith-Orowan断裂理论,结合WC晶粒和有效钴相体积分数对WC-Co硬质合金断裂阻力的贡献,导出了用以描述WC-Co合金断裂强度σ_(bb)与其微观结构参数(如WC晶粒尺寸及钴相体积分数)间相关性的新型断裂强度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理论所给出的定性预测结果与前人所得到的实验事实吻合得很好。特别是,该理论能有效地定性描述硬质合金的断裂强度在全成份范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以Mo粉和Si粉为原料,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了Si含量不同的Mo-Si合金材料。通过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材料的显微组织及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不同Si含量对Mo-Si合金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i含量的增加,Mo-Si合金的组成由单一的α-Mo相转变为α-Mo+Mo3Si相,而且硬度提高。结合Mo-Si合金的显微组织观察、相组成分析以及硬度实验结果,本文还讨论了所制备Mo-Si合金的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45CrNiMolvA超高强度钢等温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为材料的合理使用和热处理以及焊接等提供了有效的依据。通过对退火工艺、淬火加回火工艺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研究,得到钢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80~740℃,保温时间大于5h。钢的最佳淬火温度为840~960℃,最佳回火温度为500~550℃C,保温2h。钢经淬火加回火后可以获得良好的强韧性配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15.
《粉末冶金学》2013,56(27):64-70
Abstract

A theory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stress-concentrating effect of the pores in porous materials is proposed. Upper and lower limits between which the strengths of porous materials must lie are predicted. A pore-sensitivity factor is defined and, assuming that this is proportional to the fractional porosity, an equation is derived which describes the variation in relative strength with porosity content and which empirically can take account of the matrix ductility. The equation is shown to agree well with published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16.
王林  孙军  刘刚  张国君 《中国钼业》2014,38(2):36-42
本文研究了La2O3含量及退火温度对钼合金晶粒尺寸及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利用位错理论分析了La2O3对晶粒长大和显微硬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第二相颗粒La2O3含量的增加,钼合金晶粒长大和再结晶的退火温度有升高的趋势;La2O3的强化效果并非随含量增加而线性增大,添加的La2O3含量处在0.27%~0.49%范围时,钼合金显微硬度的增幅最大,当La2O3含量大于0.49%时显微硬度增幅减小;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钼合金显微硬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正交设计实验方法分析了合金元素对钨钴硬质合金YG6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镧元素能同时提高YG6硬质合金抗弯强度11%,HRA.硬度值0.2.计算确定出制备过程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烧结温度在1396~1410℃,镧含量在0.92%~1.04%范围内。镧元素对结构的影响表现为:细化WC晶粒。  相似文献   

18.
碳含量对真空烧结钼合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真空烧结TZM合金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碳元素,研究了碳元素在不同温度下真空烧结时与其他元素的作用及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1)添加碳元素的量要与钼合金未烧结坯料中的氧元素成一定比例,才能同时保证有效降低氧含量和合金中碳元素处于适中范围。(2)从热力学反应生成自由能计算结果来看,在Mo-Ti-Zr-C四元烧结体系中钛锆优先与碳反应生成(Ti,Zr)C;部分碳元素先与Mo反应生成Mo2C,在有Ti、Zr元素存在时,Mo2C将会与Ti、Zr发生Mo2C+2Ti=2TiC+Mo方式的反应,生成金属Mo和(Ti,Zr)C。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压铸镁合金的发展现状,介绍了部分压铸镁合金的化学成分及使用特性,分析了其工艺特点.描述了压铸镁合金在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0.
刘苏  章洪涛  王瑞珍  庞干云 《钢铁》2003,38(10):42-46
首先建立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的试验室模拟技术,并运用该模拟技术,研究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CSP)和传统板坯再加热工艺(TRP)两种工艺对铌微合金化高强度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SP钢的晶粒细化效果不如TRP钢,两者的平均铁素体晶粒尺寸分别为8.17μm和6.30μm。在CSP试验钢板中铌的析出量较大,特别是在铁素体中细小颗粒的铌的析出物较多,沉淀强化效果较强。CSP试验钢的σ0.5和σb分别较TRP工艺低约40MPa和约25MPa,同时其低温冲击韧性较好,FATT温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