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德义  胡涛  张庆东 《炼铁》2000,19(2):29-30
1 概况 安钢1号高炉于1993年5月23日大修后点火开炉,炉底采用高铝砖,无冷却装置,设计寿命为4年,整体装备水平偏低。炉缸3层冷却壁为光面冷却壁,炉腹到炉身下部为镶砖冷却壁。高炉在强化冶炼3年后,炉底温  相似文献   

2.
从高炉设计、高炉生产操作、炉役后期高炉维护及冷却壁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四号炉长寿的主要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讨论炉底炉缸长寿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首钢高炉长寿经验,提出高炉炉缸炉底长寿设计的思想和理念——控制炉缸炉底的“象脚状”侵蚀,避开炉缸的过度侵蚀,使炉缸炉底侵蚀向“锅底状”侵蚀的方向发展。首钢迁钢1号高炉炉缸炉底的设计,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实现了长寿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马钢二铁厂4#高炉6年零8个月的生产实践的调查分析,提高炉的长寿方针是:加强高炉操作,稳定炉况,预防结瘤,改善入炉料质量,加强炉役期的操作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刘全兴  翟凤芹  肖飞虎 《炼铁》2005,24(3):29-31
对青钢高炉长寿技术形成与发展过程和主要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高炉单位炉容产铁量超过8000t/m^3,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6.
武钢1号高炉炉底与炉缸长寿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美兰  赵忠仁 《钢铁》2002,37(2):4-6
武钢1号高炉改造性大修,炉底与炉缸采用长寿新技术:增大炉缸容积,加深死铁层;选用半石墨炭砖和德国的高密质炭砖;炉底冷却采用软水密闭循环,以及设置完善的检测设施。总结运用钒钛矿护护经验,以减缓或消除炉底与炉缸“环缝”、“熔洞”、“蒜头状”侵蚀,达到炉底、炉缸高校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对首钢股份1号高炉炉底长寿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重点从高炉炉底结构、生产操作及维护、炉底损调查结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1号高炉采用的炉底结构及刚玉莫来石质陶瓷垫,能够满足工作年限达到15年以上,一代炉役单位炉容产铁量大于1万t/m3的长寿要求.建议今后可以通过提高陶瓷垫的密度,降低气孔率和气孔直径等方法,来抑制铁水对陶...  相似文献   

8.
9.
10.
柳林 《炼铁》2010,29(5)
对攀钢4号高炉冷却壁的破损情况及生产维护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采取增加冷却水强度、加强水温差的日常检查、压浆造衬、减少非计划休风、稳定高炉炉况、降低冶炼强度、提高炉渣碱度、缩小风口面积、维持炉缸活跃以及控制边缘气流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高炉的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1.
唐安山 《炼铁》2007,26(1):37-39
湘钢1号高炉已经到了炉役末期,炉型不规则,炉体破损严重,虽然采取了降低冶炼强度等一系列措施,但是炉况顺行一般,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逐步恶化.为此,对1号高炉目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维持炉况顺行、降低消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唐钢1#高炉TRT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钢1#高炉TRT控制系统采用TI-545计算机控制系统,完成了三电一体化设计、编程、调试和投运。采用了新的控制策略,操作方式简单、灵活,大大提高了TRT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卫计刚  阮根基  杨志荣 《炼铁》2006,25(6):33-35
对太钢4号高炉提高煤比的生产操作经验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精料、高风温、改进高炉操作、加强喷煤操作等措施,并努力协调好高炉护炉和增加煤比、增产、改善铁水质量、低硅冶炼的关系,使太钢4号高炉月平均煤比达到161.22kg/t。  相似文献   

14.
莱钢1^#高炉上料自动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莱钢大修改造后的1#750m3高炉上料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和控制功能,对控制功能的软件实现方法也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
郭喜斌  刘国颖  于涛  魏志江 《炼铁》2005,24(3):42-43
宣钢5号高炉大修对高炉本体及相关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更新和改造,在国内中型高炉大修中首家采用铜冷却壁,高炉本体除了炉基未大动外,其他所有的装备均进行了彻底的更新和改造,采用国内先进、适用、可靠、成熟的技术和设备,使高炉装备达到了国内同类型高炉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6.
鞍钢7号高炉大修改造设计中采用了烧结矿分级入炉与小块焦回收、串罐水冷无料钟炉顶、铜冷却壁与双层水管镶砖冷却壁、软水闭路循环冷却、炉体薄炉衬结构、微孔炭砖与陶瓷杯复合炉缸炉底结构、平坦化出铁场、外燃式热风炉与双预热系统、嘉恒法水渣处理装置、塔文煤气洗涤系统和TRT余压发电等新技术和新工艺,高炉投产后生产稳定顺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设计值。  相似文献   

17.
王强 《炼铁》2005,24(5):47-49
通过对新钢1号高炉布料溜槽坠落事故的总结分析,认为高炉操作不当、布料溜槽联接筋板钻孔加工缺陷、炉顶温度严重超标是溜槽坠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刘根  李建朝  杨春生  贾元宝 《炼铁》2004,23(6):30-33
邯钢4号高炉降料面采用打水空料线回收煤气法,料面降至风口中心线,先从炉腰中部自下向上喷补至炉身8段,然后喷补炉身9、10、11段,最后喷补炉喉钢砖上下沿,喷补共计24h,用料200t。喷补后高炉内型表面均匀、平整,复风后炉况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昆钢6号高炉长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炉长寿是炼铁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高炉寿命直接关系到钢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昆钢6号高炉已连续生产10年,在高炉服役期间一直伴有炉体上涨的情况,对高炉长寿构成较大威胁.结合6号高炉实际生产情况,探讨了影响6号高炉寿命的限制环节,同时提出延长高炉寿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