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水力喷射射孔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力喷射射孔技术依靠高速流体来冲击破碎岩石,在地层中形成清洁的液流通道,降低油井表皮系数,提高油井完善程度、地层渗透率及采油速度。分析了水力射孔的破岩原理、参数计算以及适用范围。3种水力喷射射孔技术的地面试验研究表明,水力射孔技术可快速射穿套菅和水泥环,能够满足油水井射孔需要;现场应用表明,大部分油水井见到了明显的增产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2.
深抽排水采气工艺的关键技术及新型装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抽排水采气工艺的泵挂深度超过2000 m,它是用加深泵挂、排出井筒积液、合理增大生产压差的方法来恢复或提高气井单井产量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气田的中后期生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有杆泵深抽排水采气工艺近年来在材料、装备、方法各方面的新发展,总结了深抽要达到增产目的所必须遵循的技术关键,它们是:①采用长冲程的抽油泵和抽油机,并以低冲次工作;②改进油泵柱塞与泵筒间隙的密封结构,尽量减少液体漏失量;③采取技术措施,减少管杆柱的伸缩变形和油泵冲程损失,增大泵的有效行程;④合理利用管杆柱的纵振现象,努力使抽油泵能够实现超冲程工作;⑤在增强抽油机工作能力的同时,设法减少其悬点载荷,为进一步深抽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新型水力深穿透射孔系统产能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力深穿透射孔具有深穿透、大孔径、清洁无污染等特点,对其产能进行准确评价,可以更好地指导水力深穿透射孔作业。通过半解析公式,与常规直井进行对比,分析了影响水力深穿透射孔井产能的因素;对射孔参数本身(孔长和孔径)和油藏物性参数(表皮因子、油层厚度、垂向渗透率)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水力深穿透射孔作业能够有效增加油井产能;油藏物性相同的条件下,孔长越长、孔径越大,产能越高;在射孔孔长和孔径一定的条件下,表皮因子越大、油层厚度越小、垂向渗透率越大,水力深穿透射孔技术的增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采油站工况巡检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油站工况巡检系统是利用抽油机光杆载荷变化与电机功率对应关系原理,在站内测取抽油机电功率曲线,然后转换出等效示功图,将实测功率曲线与等效示功图相结合,综合分析判断电机、抽油机、抽油泵工作状况的连续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在站上获取示功图,可减少大量测试费用;对抽油杆断脱、停机、偷电等紧急故障及时报警,可提高生产时效;应用该系统后,又可开展抽油井抽空控制和信息网络化管理,提高油井管理水平。综述了实时检测系统的原理结构、功能及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无线超短波通信技术,实时传输油井温度、压力、抽油机工况等监控数据,构建了抽油井SCADA系统。系统主站采用JP2000超短波数传电台,从站采用ECH05302抽油井RTU,并设计了相应的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低产井、低效井逐年增多,管理工作愈发繁重,机采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是实现节能高效生产的必然选择。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油机采系统生产情况及数字化技术现状、机采物联网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梳理了当前重点建设的抽油机井示功图模式、抽油机井电参数模式、无杆泵井多参数模式,分析了机采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及智能调控技术的进展及适用性。根据油田生产情况、机采方式等提出发展建议:(1)形成抽油机以电参数为主、无杆泵以多参数为主的机采井数字化建设模式;(2)形成以把控数据质量、深入挖掘数据价值为核心的机采数据深度应用方案;(3)加快形成机采井低成本智能控制体系等。机采系统数字化技术助力破解低产低效难题,有效提高了精细化生产水平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罗彦生  张晓东 《测井技术》1998,22(4):291-294
在常规电泵采油井中,由于井下仪器无法通过电泵和封隔器而进入生产层位,因此无法得到电泵以下生产层位的产出剖面。文章给出了采油管柱下端的Y型接头、测试堵塞器及测井仪器串的特殊下入工具的结构设计方案及适用于电泵采油井产出剖面测井的现场施工工艺,从而使产出剖面测井成为可能。该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所测的压力、流量、井温、持水率、伽马、密度和磁定位等资料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8.
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油井因含水过高而造成的水处理费用增加、管线泵站腐蚀严重和油井经济效益过低或根本无效益而导致的过早关停问题,进行了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研究。运用水力旋流分离技术,通过井下抽油注水双作用泵,在抽油机上行程将分离出的原油抽出,下行程将分离出的水注入地层,可在同一油井内有效地完成采油、油水分离和产出水回注,从而降低油井产液量及采出水量,改善了抽油机运行工况,节约了水处理费用。临盘油田大芦家区块L2-51井的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对应油井含水率持续下降3个多百分点,油井产液量下降10~15t/d,见到了明显的降水效果。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可作为高含水油井井组采油注水的有效措施,在高含水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针对油田注水泵站集中测控系统的局限性,引入分布式监探技术,以网络、工控机、组态软件和变频器为核心,设计和开发具有高性价比的油田注水泵站的智能分布式监控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实时监测和控制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该系统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实际需要,显著提高了注水泵站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0.
低效油井合理间歇抽油制度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代余  梁政 《钻采工艺》2003,26(1):46-49
针对目前油田生产中大量存在的低压,低渗,低产油井,间歇抽油生产方式是提高油井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方法。文中根据盈亏平衡分析和环空体积平衡原理,从技术经济上确定单井经济界限,建立低效油井间歇抽油数学模型,确定间歇抽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从而为实现间歇抽油井的优化开采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前,稠油热采井硫化氢主要采用联合站末端集中处理的方式,无法保障油井的安全作业及生产和集输系统沿程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热稳定性、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和腐蚀性等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筛选出了专用于热采井的脱硫剂S3,并考察了该脱硫剂在不同温度下的脱硫速率。在GDGB1-02井和GD2-23X532井开展了现场应用,以气相和液相中硫化氢总量为依据,进行了脱硫剂加药量的设计,分别将采出液伴生气中硫化氢质量浓度由处理前的8 000mg/m~3和23 000mg/m~3降至30mg/m~3以下,达到油井安全生产的要求(低于30 mg/m~3),为热采井硫化氢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魏岗油田东庄、杨坡区为低孔低渗的储层物性和高凝高含蜡的原油性质,采用井下电加热技术抽油机开采,平均单井日产油1t,油田开采成本居高不下。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采用间歇抽油生产方式,利用两种液面恢复曲线确定了合理的间开周期,应用效果较好,在同类油田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计算机仿真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姚春东 《石油学报》2005,26(4):106-110114
应用系统动态参数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对抽油机井悬点示功图、曲柄轴扭矩、电动机输入功率、排量系数、有效功率等动态参数的仿真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系统效率仿真分析的数学模型.根据油井产能协调关系,建立了油井抽汲参数调整后的系统效率仿真模型,开发了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仿真分析的计算机软件.通过大量仿真计算,总结出了一套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油田集输泵站生产操作和管理落后的现状,设计了自动化控制系统。描述了Opto22 ME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在集输泵站分离器上的应用。应用结果证明:该系统可以实时自动监测、控制集输处理过程中各生产部位的工艺参数,保证油气集输生产的安全进行,优化现场操作条件,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水力深穿透射孔技术开发底水油藏效果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研究了水力深穿透射孔井的产能。研究了不同射孔参数的渗流阻力;采用油田的实际油藏参数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水力深穿透射孔技术对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对比了直井和水力深穿透射孔技术不同射孔参数井之间的开发效果,理想完井状态下,水力深穿透射孔井的开发效果好于直井的开发效果;分析研究了水力深穿透射孔井的流体流线,其流线沿射孔孔眼呈弧形降落。  相似文献   

16.
有杆抽油泵系统工作行为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清友  王海兰  刘富 《石油学报》2004,25(3):106-109
根据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抽油机、抽油泵、杆管柱及其互作用系统力学数学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块化编程的原理开发了有杆抽油泵系统工作行为仿真软件,建立了油井、泵阀、原油物性、抽油机数据库,对不同工况、不同抽汲参数及不同系统配置情况下的抽油泵系统工作性能进行了仿真.采用单元实验与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仿真模型及仿真软件,计算结果符合生产实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螺杆泵油井工况宏观控制图是根据油井生产和管理需要而绘制的用于反映螺杆泵油井工作状况的图件,它实际上是泵入口压力与泵效的关系简图。为此,详细介绍了螺杆泵油井工况宏观控制图的原理、分析模型和主要功能。现场应用表明,根据螺杆泵油井工况宏观控制图,可提高螺杆泵采油系统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钻井、完井、采油是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以采油优先的一体化设计模式的理念,在钻井工艺设计之初就考虑井身剖面对后期完井、采油的影响,建立钻井服务于采油的设计理念,改变完井工艺与举升工艺的被动设计状态,实现对油井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化管理。在分析钻井井身剖面对后期采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理论,建立抽油机井井身剖面评价指标体系,优选出最佳的井眼设计轨迹。通过现场应用表明,以采油优先的一体化设计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后期采油管理的不利局面,为油田长期有效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抽油井井下设备磁化现象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直到目前仍有不少人不了解井下磁化现象及其给油井造成的危害 ,还有一些人对油井是否存在着磁化现象持怀疑态度。大量的现场检测证明 ,抽油井磁化现象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抽油井被磁化后 ,不仅能够导致泵漏 ,泵效低 ,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 ,而且造成检泵频繁 ,使作业费居高不下。针对磁化现象给油井造成危害以及抽油井被磁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并得出了一些结论。对如何解决抽油井被磁化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油田开发不断深入,井采层位逐渐变差,同时,由于油田开发过程中开发方案的调整及一些措施 的采取,逐渐出现了一批供液能力差、产液量偏低的油井。这部分油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共性:一是油井机型偏 大,拖动抽油机启动时负载很大,因此被迫选用较大容量的电动机,从而造成在正常运行时"大马拉小车"现象严 重;二是油井地面参数调整余地小,系效低;三是油井地面参数调整很低时,油井热洗效果差且对油井产量影响较 大。针对以上实际,我厂开发应用了多速容量自适应电动机,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从而大大提高这部分油井的 开采效益,为低效油井的治理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