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渣同步糖化发酵生产酒精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渣为原料,采用同步糖化发酵技术生产酒精。考察料液比、α-淀粉酶用量、糖化酶用量、纤维素酶用量、酵母添加量、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的影响,确定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料液比1∶5,α-淀粉酶用量15U/g,糖化酶用量200U/g,纤维素酶用量12U/g,酵母用量0.8%,pH值为4,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72h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2.
多菌种混合发酵马铃薯渣产蛋白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渣是马铃薯淀粉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通过微生物发酵可有效改善马铃薯渣的营养价值,从而提高其饲用价值。该文通过研究菌种对发酵马铃薯渣饲料中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及蛋白酶活、纤维素酶活的影响,为发酵马铃薯渣生产蛋白饲料提供科学依据。采用8株菌种对废马铃薯渣进行固态发酵,以未接菌种的培养基为对照,通过单一菌种、双菌组合、菌种比例的发酵试验,对发酵产物中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及蛋白酶活、纤维素酶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曲霉Z9和啤酒酵母PJ组合为最佳菌种配伍,且当菌种比例为1∶1时,粗蛋白含量为41.72%,蛋白酶活为1 344.93 U/g,纤维素酶活为120.87 U/g,分别比对照组含量提高了78.69%、296.74%和1 473.77%;粗纤维含量为8.47%,比对照组降低了31.96%。  相似文献   

3.
苹果渣固态酒精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红萍  庞全海 《酿酒》1998,(5):43-44
关于苹果渣酒精发酵,国外已有报道,但国内报道很少。Hang等(1981)报道,苹果渣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为30℃〔1〕,Lonsane等(1985)报道,底物的含水量对固态酒精发酵有影响〔2〕,但关于苹果渣含水量及搅拌速度对酒精产量的影响未见报道。故笔...  相似文献   

4.
宋昕磊  张鹏 《酿酒》2007,34(1):40-43
对从自然界中筛选出一株能利用木糖产酒精的菌株1125-3进行发酵性能的研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自筛菌生长和发酵的规律.自筛菌株定向驯化后对木糖的利用率可达92.92%,酒精得率达12.88%.菌株1125-3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范围为4.6~5.0;最适发酵温度为37℃、pH为6.0左右,用尿素作为单一氮源,自筛菌1125-53的生长和发酵情况良好.自筛菌的混合糖发酵效果优于单纯木糖发酵,在2.5%葡萄糖与2.5%木糖做混合碳源发酵时,其酒精得率达到了纯葡萄糖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5.
木薯渣分批补料酶水解及酒精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薯渣是木薯淀粉加工后的废弃物,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实验利用复合酶对木薯渣中淀粉和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非热水解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木薯渣具有较好的酶解性能;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酶解液糖浓度也不断提高,酶解得率逐渐降低;与间歇糖化工艺相比,16%底物在相同的水解条件和相同的酶添加量的条件下,采用4%的起始底物浓度,每隔12 h进行补料,葡萄糖得率从53.6%提高到72.4%;以不添加任何营养物质的水解液为原料进行酒精发酵,24h乙醇浓度达到24.9 g/L,乙醇得率达到42%,发酵效率为82%,乙醇产率达到1.04 g/(L.h),葡萄糖利用率达到97%。  相似文献   

6.
以马铃薯渣为原料,选用啤酒酵母、面包酵母和黑曲霉为出发菌种,探究原料灭菌与不灭菌、菌种配伍及其比例对固态发酵产品中真蛋白含量、酸性蛋白酶活和纤维素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原料不灭菌处理条件下,菌种配伍以黑曲霉和啤酒酵母组合最佳,且比例为1∶1时,发酵完成后发酵产品中真蛋白含量最高,可达17.87%,较未发酵前提高171.17%;酸性蛋白酶活和纤维素酶活可达1187.93 U/g和61.77 U/g,可见利用马铃薯渣制备一定生物活性的蛋白饲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固态发酵马铃薯渣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马铃薯淀粉生产中产生的废渣为主要原料,以黑曲霉、白地霉和热带假丝酵母为发酵菌种,优化了马铃薯薯渣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发酵工艺,初步确定了薯渣固态发酵的适宜条件,即采用自然pH值,物料质量比(薯渣:麸皮)为90:10(w/w),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66h,在此条件下发酵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酱渣发酵蛋白饲料优良菌种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何佳  赵启美 《中国酿造》1998,17(3):19-20
以酱渣为主要原料,经过初筛、复筛和多菌株优化组合发酵,选出了发酵酱渣的优良菌株。发酵产物的粗蛋白为25.9%,比对照的粗蛋白含量提高32.8%,比原料本身的粗蛋白提高55%,粗纤维从14.7%降至10%。结果表明,筛选到的菌株是发酵酱渣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9.
以马铃薯淀粉生产中产生的废渣为主要原料,菜籽粕为主要有机氮源,热带假丝酵母为菌种,通过对培养基组分、比例等对菜籽粕脱毒及蛋白质变化影响的研究,优化了马铃薯渣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工艺.确定了马铃薯渣固态厌氧发酵的适宜条件:马铃薯渣与菜籽粕质量比为7:3,玉米粉2%,热带假丝酵母接种量1%,(NH4)2SO4为0.5%,发酵时间10 d,含水量70%.结果表明:菜籽粕在发酵的过程中脱毒率达到了65%,使饲料中粗蛋白质增加了4.559个百分点,真蛋白质增加了2.75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木糖渣生产酒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纤维原料 (木糖渣 )的酶水解及产酒精工艺。结果表明 ,木糖渣的酶解得率受底物浓度及酶用量的影响较大 ,加入纤维二糖酶 (CB)会明显地提高酶解得率。当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FPA)与CB的比例为 4∶1时 ,10 %浓度的木糖渣酶解 48h还原糖得率可达 85 %~ 88%以上。同时 ,木糖渣产酒精结果表明 ,在不添加其他营养素 ,起始 pH 5 0 ,培养温度 3 2~ 3 4℃的条件下 ,10 %酶解液摇瓶发酵 3 6h ,酒精体积分数可达 2 5 13 %。按实验结果推算 ,3 98t木糖渣原料可生产 1t成品酒精。  相似文献   

11.
李宏梁  马雅鸽 《食品科技》2007,32(3):137-139
以地热水作为水源应用在食醋酿造中,对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前后的主要指标进行检测,研究地热水对于食醋酿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地热水对糖化、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甘薯资源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甘薯资源加工利用的现状,对我国甘薯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开展甘薯系列产品和甘薯渣资源开发的建议和对策,以提高甘薯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铃薯和土壤中辛硫磷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萃取,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以色谱柱Agilent ZARBAX SB-C_(18) 柱(4.6 mm×250 mm,5μm)分离,甲醇/水(75:25,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后紫外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辛硫磷在0.05~1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最低检出限为0.02 mg/kg,辛硫磷在马铃薯块茎、植株和土壤中的添加水平为0.05~5.0 mg/kg时,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2.3%~102.4%、98.5%~109.1%和89.7%~104.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2.5%、1.4%~5.6%和1.4%~2.1%。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符合国家标准对食品中农药残留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提取方法对马铃薯渣果胶结构特征及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酸处理提取(acid-treated extraction,ATE)、酶处理提取(enzyme-treated extraction,ETE)和盐沉析提取(salt-treated extraction,STE)的马铃薯渣果胶抗氧化活性及其特性进行研究,发现3种提取方法中,STE果胶提取率最高.流变特性结果显示,AT...  相似文献   

15.
甘露醇工业化制造方法的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露醇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在医药以及食品等行业具有重要的用途.本文综述了甘露醇的性质、应用、制备工艺及其检测方法.指出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甘露醇的良好工业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选用4株酵母菌和2株乳酸菌固态发酵马铃薯渣,通过测定发酵产物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变化情况,确定酵母菌与乳酸菌的共生关系,最终筛选生产SCP(单细胞蛋白)的适宜菌种组合。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菌株配伍为酿酒酵母+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经过发酵,马铃薯渣粗蛋白含量为35.63%,真蛋白含量为14.05%。  相似文献   

17.
乳链菌肽Nisin是由乳酸链菌发酵生产的一种重要生物防腐剂,为了促进生物防腐剂Nisin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在评述微生物发酵生产Nisin过程中Nisin的生物效价检测和发酵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和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鲜马铃薯渣同时制备膳食纤维和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渣是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主要成分是水、细胞碎片和残余淀粉颗粒的副产物,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膳食纤维以及少量蛋白质,实际上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本文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处理马铃薯渣,分离出的液态部分再经发酵培养出可供食用的蛋白质,固体部分经漂白、改性后成为膳食纤维,薯渣得到全利用。设计了工艺流程,对酶的选择和工艺条件作了优化。测定了产物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品质红薯渣面条的加工工艺。结果显示,产品的最佳工艺为:纤维素酶处理红薯渣、红薯渣的添加量为11%、海藻酸钠的添加量为0.35%、食盐的添加量为0.25%,在此工艺条件下,产品的烹煮损失率为8.77%,断条率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