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电电化学浮选研究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通电电化学浮选设备、电解气泡特征,通电电化学处理浮选药剂、矿浆、废水以及在硫化矿、氧化矿浮选分离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复杂铅锌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的研究与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东龙门复杂铅锌硫化矿选矿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高碱介质中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的浮选行为及其分选的条件与药剂制度,提出了处理该类矿石的分选新工艺.该工艺的创新点是将调整剂石灰与捕收剂乙硫氮同时加入磨机,充分利用石灰对矿浆电位的调控与稳定作用以及在石灰造成的低氧化还原电位下乙硫氮对矿物的选择性作用,实现铅与锌、硫铁的高效分离.该工艺在龙门选矿厂应用后,与原工艺相比,生产指标显著提高,药剂耗量大幅度降低,分选流程简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强化浮选过程,人们探讨了以电化学方法变更矿物表面的性质。因为该方法无需添加常常干扰矿物选择性过程的专门药剂来影响矿粒的表面性质。已发现,把电化学工艺引入浮选过程,在硫化矿选矿时是相当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含金矿石的结构特征,应用现代电化学原理进行含金矿石自然可浮性的研究,显示出一个新的浮选领域-含金硫化矿石无捕收剂浮选。通过对山东某金矿石进行系统、详细的无捕收剂浮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金硫化矿石完全可以实现无捕收剂浮选,其浮选行为可以通过调整矿浆电位加以控制,浮选指标与常规有捕收剂浮选指标相当。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水杨醛肟对氧化锌矿物(菱锌矿和异极矿)浮选的活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菱锌矿和异极矿经水杨醛肟活化后可不经硫化,直接用黄药有效地加以浮选这种水杨醛肟活化——黄药法较之通常的硫化——黄药法或硫化—胺法具有药剂耗量低,回收率高和浮选选择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浮选药剂是浮选技术的科学基础和关键,也是浮选过程强化的根本所在.浮选药剂分子通过范德华力、氢键、疏水力等弱作用力形成具有特定结构的胶束或半胶束,在固/液界面、气/液界面发生特性吸附,产生协同效应,为浮选新药剂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总结了浮选药剂界面组装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包括:阴/阳离子捕收剂组装、离子型药剂与中性分子组装及金属离子配位调控分子组装等.浮选药剂界面组装技术的关键在于药剂间的缔合和界面吸附作用的调控,依赖于对分子、原子层面微观作用机制及其“构-效”关系的精确认知.在此方面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这制约了浮选药剂开发的效率.近年来,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界面光谱技术等快速发展,为精确解析浮选药剂的界面组装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药剂与硫化矿表面吸附作用机理的理论研究,总结了现代表面测试技术在硫化矿表面吸附作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表面测试技术在选矿中的应用,使矿物与药剂的吸附机理研究更加深入,也促进了浮选理论和工艺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属铜、锌需求的增长及易选铜锌硫化矿资源的不断耗竭,细粒嵌布的该类难选矿成为重要原料.然而,由于对铜锌硫化矿大多采用优先浮选工艺,导致尾矿中金属损失普遍较大.本文针对云南某典型铜锌多金属硫化矿,采用粗磨条件下的混合浮选抛尾工艺,研究了磨矿细度、药剂种类、药剂用量等因素对抛尾过程的影响.在粗磨细度为-200目75%,乙黄药和丁黄药为组合捕收剂时,浮选抛尾量为原矿量的60%,尾矿含Cu 0.058%、Pb 0.027%、Zn 0.12%,尾矿中各金属损失率分别为Cu 3.21%、Pb 5.49%、Zn 3.35%,在各有价金属以混合粗精矿形式被回收的前提下,实现了较彻底的大量抛尾.本研究的粗磨浮选提前抛尾对铜锌多金属硫化矿资源的经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氧化铜矿作为铜冶炼的重要原料,其高效选别一直受到业内学者的关注.随着硫化铜矿资源逐渐枯竭,氧化铜矿的开发利用则变得尤为重要.常用的氧化铜矿物回收方法有直接浮选法、硫化浮选法、选冶联合等方法,然而,采用这些方法回收不同类型氧化铜矿物暴露出的捕收剂捕收能力不强、硫化效率不高、硫化机理不统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氧化铜矿浮选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新药剂研发、表面测试技术以及量子化学计算等的快速发展,在现有理论基础上创新了多种有效的氧化铜矿浮选新方法及新理论,如孔雀石的层间硫化理论打破了硫化反应的传统认知,将硫化过程由界面拓展至矿物内部,认为S2-可深入到孔雀石体相形成Cu—S—Cu的吸附构型,使孔雀石结构更加稳定;硅孔雀石共轭活化理论通过溶液中添加的磷酸铵和硫化钠发生水解反应,构建的多组共轭酸碱对起到的缓冲作用为硅孔雀石表面硫化铜晶体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了硅孔雀石的浮选回收.新方法及新理论的出现对完善现有氧化铜矿浮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生产实践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对近些年氧化铜矿浮选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着重论述了氧化铜矿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用改进的挂槽式研究了纯金粉在不同条件下的可浮性,重点考查了电位对金粉可浮性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浮选条件:电位ψ=0-0.4V(SHE),PH=9.0和「Na2S」=10^-4--10^-5mol/L。实验结果表明,纯金粉也具有较好的硫诱导电化学调控可浮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通过电化学絮凝选择性调控煤岩组分表面可浮性,获得电化学絮凝强化煤岩组分浮选分离的方法,采用沉降试验考察了铝电极作用下电浮选过程中煤岩镜质组和惰质组的浮沉特征,通过电浮选实验探索了电化学凝聚及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揭示了电化学凝聚对煤岩显微组分的选择性作用特征.结果表明:电化学凝聚具有选择性,可有效提高煤岩镜质组和惰质组的沉降性差异,其对惰质组分的选择性絮凝可优化浮选分离效果,调控矿浆pH、电化学反应时间及电压强度等可控制煤岩组分的浮选分离效果,当pH=5,反应时间为20min,电压强度为40V时,惰质组富集率可达87.2%,沉物收率为21.1%.铝电极电化学凝聚作用是反应过程中的Al(OH)_3与煤岩组分结合并絮凝沉降的过程,受Al(OH)_3水解形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惰质组在电化学凝聚过程中的絮团形态受矿浆pH、反应时间及电压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某铜铁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针对某铜铁矿矿石性质,研究其选矿工艺流程,最终确定选铜回路采用浮选工艺流程,浮选药剂为石灰和丁基黄药;选铁回路采用磁选工艺流程方案。最终铜精矿品位为20.53%、回收率94.50%,铁精矿品位58.54%、回收率72.30%,获得了较好的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13.
1浮选时电化学处理工业水的理论与实践 水是大部分工艺过程必须的组成部分。任何其他物质很难有水那样被广泛利用,它是浮选过程的主要介质,直接参与同矿物,药剂,以及本身工艺性质的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有用矿物浮选的数、质量和技术经济指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高硫煤电化学调浆浮选脱硫XRD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山东兖州,内蒙乌达高硫煤进行了电化学调浆处理,运用X-射线衍射(XRD)测试技术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对高硫煤电化学调浆浮选脱硫进行了研究,实证了煤中黄铁矿被氧化作为多硫化铁的事实。结果表明,电化学调浆不破坏煤的结构,经过电化学调浆浮选,能有效的脱除煤中硫,尤其是黄铁矿硫,它是一种温和,无污染,高效的脱硫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菱锌矿-褐铁矿体系浮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Hullimond管浮选、动电位测定等方法研究了菱锌矿-褐铁矿浮选体系中胺和硫化钠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较高的pH下,胺通过络合作用吸附于菱锌矿表面,硫化钠与铁质反应生成FeS从而活化褐铁矿的浮选并消耗浮选药剂。  相似文献   

16.
通过磷矿颗粒的分级浮选、药剂对比及组合浮选对湖北保康钙质磷矿和大峪口硅钙质磷矿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分级后粒径为-65μm的小颗粒磷矿更有利于反浮选,且保康磷矿反浮选效果优于大峪口磷矿;复合药剂和酸性抑制剂均能改善保康钙质磷矿浮选效果,最终磷精矿品位达到36.14%,磷回收率为96.10%;药剂表面张力降低能增强药剂对磷矿颗粒的湿润.最后,通过测量电动电位和亲水亲油平衡值,对浮选过程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对浮选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回收氧化铜矿石中的铜矿物,采用硫化-黄药浮选工艺对某氧化铜矿石进行浮选试验研究.考察了磨矿细度、药剂制度等工艺条件,并进行闭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复合调整剂,复合捕收剂,经两次粗选、两次精选、三次扫选,磨矿细度为-0.074 mm 65%的工艺流程,闭路试验获得的铜精矿Cu品位为20.72%,Cu回收率为94.67%;Au、Ag的回收率分别为81.05%、46.67%.  相似文献   

18.
硫化矿物浮选研究——氧化反应速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化矿物在一定条件下容易被氧化,其氧化过程、机理及其对矿物浮选分离的影响,是硫化矿物浮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论文分别以晶格能、氧耗量和交换电流密度值的大小确定了三种硫化矿物的氧化反应速度顺序,并考查了PH值和温度对硫化矿物氧化反应的影响,从而为这三种矿物在有氧化条件下的浮选行为的解释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室研究获得了南京铅锌银矿铅 /锌-硫电位调控浮选分离的最佳条件 :矿浆pH1 2 4~ 1 2 5 ,矿浆电位 1 6 0~ 1 80mV ,乙硫氮 (DDTC)作为选铅主要捕收剂 ,石灰作为pH和矿浆电位的调整与稳定剂 .电位调控浮选新技术的工业生产实践表明 ,与原工艺相比 ,选矿指标明显提高 ,选矿流程大大简化 ,无须添加闪锌矿的常规抑制剂ZnSO4+Na2 SO3,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难选硅-钙质胶磷矿,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其进行了柱式双反浮选工艺的研究.以硫酸和磷酸作为磷矿物抑制剂,脂肪酸类药剂PA-64作为碳酸盐矿物捕收剂,胺类药剂GE-601作为硅酸盐矿物捕收剂,考察了磨矿细度、药剂用量、循环泵工作压力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双反浮选工艺,可以得到精矿P_2O_5品位30.49%,MgO含量0.73%,磷回收率81.03%的浮选指标,简化了胶磷矿浮选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