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要理解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错综复杂的关系需要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分为两类:与科学教育相关的概念有科学、科学主义、科学主义教育、科学教育观、科学主义教育观,与人文教育相关的概念有人文、人文学科、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教育、人文教育观、人文主义教育观。科学与科学教育经历了从近代的崛起到当下的贬谪。人文学科与人文教育经历了从主流到退隐、从复兴到抗争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工具化、实用化的教育倾向,使人文学科日益萎缩.通识教育试图通过通识课程的平台,借助人文学科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以纠专业教育之偏.然而,与教育大众化兴起后产生的通识教育不同,西方的“自由教育”与中国传统人文教育,都不曾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割裂,而是一种把价值追寻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全人教育”.今天我们需要回溯西方“自由教育”与中国书院传统,人文学科不能自我设限,躲避在审美的象牙塔,而应回归“内圣外王”的本义,通过跨学科研究实现人文学科“无用”之“大用”,从而真正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内涵:教艺为主、导之以道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敬业精神,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题。“双轮前进”,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4.
完善"中国大学排行榜"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经过四年不断完善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提出了若干修正建议。这些建议包括一级指标“学术声誉”的改造,“学术资源”、“物质资源”的二级指标的补充、调整,“教师资源”指标要公开其计算方法;并提出了两个修正方案。  相似文献   

5.
咬定青山不放松--世界一流大学人文教育探析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教育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简称,是指为了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世界公民而实施的教育。翻开科技发展史粗粗浏览便可发现:世界一流大学群星璀璨,硕果累累。“有人统计,70%的诺贝尔奖和70%的对国计民生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都是在一流大学做出的”。那么,人文教育与科学创造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呢?本文试图以世界一流大学人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为基础来探讨这一问题。一、世界一流大学人文教育1.人文课程——人文教育的主阵地开设人文课程是世界一流大学进行人文教育的首选方案,人文课程也就成为人文教育的主阵地。世界…  相似文献   

6.
刘超  代玉 《现代大学教育》2023,(3):55-69+113
中日两国是东亚的重要力量,二者的近代化起步基本同期,但历程迥异。中国大学最初取法于日本,之后则改行美制,逐步与日本大学脱钩并展开激烈竞争。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学发展迅猛,并在许多方面逼近甚至比肩于日本名校。但是,终因战争干扰,中国大学的近代化进程被严重阻滞,发展水平和成效总体上仍不及欧美与日本的一流名校。在此进程中,教育发展和大学建设固然有其内在逻辑,但是,二者也深受社会环境、军政变革和地缘政治的影响,而对美关系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变量。两国大学之争乃是对远东学术中心之争、对知识主导权之争。这一交流与竞争,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日后东亚的学术图景和地缘政治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大学人文科学教育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大学生的人文修养问题。加强大学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培养人文精神,是我国大学教育急待解决的课题。美国大学人文教育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考察美国大学的人文科学教育,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一、人文学科专业教育概况人文学科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大的专业领域: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神学等。1991年,美国高校共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的总数是1471000个,其中人文学科三级学位总数为124144个,占8.44%(学士占6.9%,硕士和博士…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课程理论以“人文合理性”为基本立足点,实现了对工业社会“技术合理性”的超越。后现代课程理论所强调的“人文合理性”,高扬了受教育者的主体人格,以“对话”为其基本实现方式,以追寻师生在认知领域的“共生共存”的和谐状态为根本目标,加强了教育与生活的“关联”。正确理解“人文合理性”的基本内涵是把握后现代课程理论精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读罢加拿大比较教育学者许美德的近著《中国大学1895 - 1995 :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 ([加拿大 ]许美德著 ,许洁英主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2 0 0 0年出版 ;下称《中国大学》) ,沉思良久。可以断定 ,这是近年来叙述中国百年大学史颇有特色的不可多得之作。它能引起我极大兴趣的所在 ,一是其独特的书写方式 ;二是其新颖的立论。而这两个特点则要归因于作者所采用的理想型历史叙事方法。这是一位西方学者首次使用当代西方科学方法论对中国大学百年发展历程进行全景式的观照。而许美德教授在这种全景式观照中 ,并没有流于包罗万象的泛泛之谈 ,毕竟…  相似文献   

10.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之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怀而不是教化。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教化”,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融入人文关怀,实行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和幸福化的教育,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显示出人性的光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的曙光在东方的地平线上若隐若现,站在世纪的交汇点上,当我们蓦然回首并深刻反思几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两极分化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严重失衡。在我国高等教育新旧体制转轨过渡的某种无序状态中,“工具理性”已取...  相似文献   

12.
"教授会"作为大学学术权力的基本载体,其"应然角色"即在于依据大学属性与教育规律,维护大学学术秩序、合理配置学术资源、有效制衡行政权力、推进民主管理。然而转型期的中国大学,因难于消解的文化惯性及大学行政权力过于强势等诸多因素之影响,教授会存在公共性孱弱、集体作为缺失、权力角色错位、合法性呈现危机等突出问题,致使"教授会"陷入"应然角色"与"实然结果"严重背离之尴尬境遇。为此,需进行角色回归。  相似文献   

13.
MIT自建校之初就确立了发展人文教育的办学宗旨。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建设,该校的人文教育与其工程技术教育一同走在了世界前列,成为推动MIT发展的重要因嗉。MIT的人文教育传统可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张云平*全面素质教育是指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的教育。李鹏总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中指出:学校“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大学的学术独立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至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变革已由被动地接受外来的教育影响转向主动面向世界、寻求自身变革之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现代大学历史上两位赫赫有名的高等教育大家——蔡元培和梅贻琦,他们分别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为依托,开始探索中国大学学术独立之路,历经学术理念创新、学术组织创新、学术体制创新,中国现代大学的学术,一种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于其他活动的学术活动,实现了从观念到形成制度、从制度到实践使制度思想化的过程转变.从而使我国现代大学步入学术独立的殿堂。最后,从中国学术传统和西方大学传统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大学学术独立探索的个性特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大学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公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学评价”能成为目前中国大陆影响最大、声誉较好、具有权威的大学排名,是因为“中国大学评价”的研究人员,在长达10年的评价实践中建立了“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确立了以各大学对社会的贡献作为排名的唯一衡量标准;评价指标全部使用源生数据。这不仅是一种创新,而且使“中国大学评价”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  相似文献   

17.
追求应用和将科学知识真理化、权威化而形成的科学主义,是“科学”在中国的两种典型形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倾向性特征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被反复建构的结果,因此是中国人文传统与科学悄然融合的产物,并与近代西方新科学的功利传统不谋而合,但是它缺少了西方科学理性的精髓——“自由”的人文理想,这是中国科学的顽症所在。因此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就是找回自由,以此更新我们的人文,纠正我们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之问折射出的是当代中国大学文科(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的苍白。在国家日趋开放、多元和包容的大趋势下,大学文科教学并没有迸发出应有的人文性、性灵性、睿智性,去促动大学生的最深层心理,以生出对人类高深人文底蕴本能般的探究欲,其中不能不说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由此,要推动大学文科有效教学的深入展开,大学文科教师就必须具备由一系列大学文科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特殊能力凝聚而成的某种教学人格,这些特殊能力包括:高深的专业学术水平、非主客体化的大学生观、移情般的教学学术素养等。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与大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巨大威力,推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强化了人们对科学教育价值的推崇,却也带来了深刻的变异:人类文明的另一半——人文——没有与科学同步发展,昔日辉煌显赫的人文教育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割裂、败抑和冷落了,人文精神正在失落。大学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与创造者,对此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建构当代大学人文精神是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一、基本概念的界定根据本文的研究范围,先来考察界清几个基本概念——人文精神、人文学科、人文教育,作为研究的基础。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  相似文献   

20.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朱九思在总结他领导和管理高等学校教育四十多年的经验时,认为大学生命的真帝是学术自由,追求真理。这也是他的教育观。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理念,他曾体验到具有办学自主权的好处;建议废除重点大学“终身制”,实行竞争和转化;使单一的工科大学逐步改变为文,理,工,管结合的格局,广泛开设人文学科课程,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成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人文精神的高级人才。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理念,更为耀眼的是办好了一所他领导了三十年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