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热管换热器经过调壁温设计计算后,可提高受热面管壁温度,防止低温腐蚀。文中讨论了热管结构参数对壁温的影响,得出了热管结构参数与壁温之间的关系曲线。这些结果对热管换热器的防止低温腐蚀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固定管板换热器由于结构简单,特别是在对换热介质的产品质量要求很严,不允许有相互渗漏的情况下,在工业上被广泛采用。当换热器的壳体壁温和传热管的壁温相差较大时,可用壳体上带膨胀节(U型或Ω型波纹管)来吸收它们之间的相对热位移。文章主要讨论了带U型波纹管膨胀节的立式固定管板换热器设计中的某些问题。由于膨胀节的加入,  相似文献   

3.
不锈钢换热管以焊管替代无缝管采用不锈钢焊接钢管替代不锈钢无缝钢管用于非直接火换热器,一可减薄管子壁厚,二是单价便宜,因而可大大降低换热器的造价。过去,由于我国生产的焊接钢管,在质量及尺寸公差等方面达不到换热器用管的要求,故在GB151—89《钢制管壳...  相似文献   

4.
现有高压换热器加工硫原料油的腐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首套国产化加氢裂化装置的高硫改造,探讨了现有高压换热器在高硫环境下的腐蚀与速率,提出了可以继续服役的理论依据,并介绍了高硫改造后的生产情况以及高压换热器的全面检验、器壁保护膜的分析研究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换热器是化工行业生产中的重要设备。本文以釜式重沸器的设计为实例,对设计过程中换热器的结构、选材、壁厚计算以及检验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张淑芝 《炼油与化工》2012,(5):30-32,58,59
通过对换热器管束内外壁的宏观和微观检查及金相组织检测分析,确定了管束开裂失效原因为低温环境下在内压作用下的过载脆性开裂,换热器管束里的试压残留水在冬季结冰冻胀是造成管束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根据GB151《钢制管壳式换热器》中管板计算所采用的结构分析原理,分析换热器壳体与管束在机械载荷及温差载荷作用下应力的产生机理,得出壳体、管子的应力与载荷的相应关系。进一步分析壳体、管子应力形成危险工况的可能性,指出"真正危险工况"的危险应力及形成条件。阐明GB151管板计算方法,对整个换热器的强度是有保障的。根据弹性分析原理,提出了危险工况的简单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带蒸发空间的卧式换热器中圆柱壳体与管箱之间过渡元件斜锥壳的设计,提出现有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用应力分析的方法推导出斜锥壳壁厚设计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现有高压换热器加工高硫原料油的腐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首套国产化加氢裂化装置的高硫改造,探讨了现有高压换热器在高硫环境下的腐蚀机理与速率,提出了可以继续服役的理论依据,并介绍了高硫改造后的生产情况以及高压换热器的全面检验、器壁保护膜的分析研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固定管板换热器整体热处理时产生残余变形及管头焊缝开裂的问题,对换热器的径向和轴向温度分布、壳壁与管子间的温差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变形及损坏原因,提出了整体热处理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热力学能质传递理论定义并导出了换热器系统的能质传递有效度计算公式,系统地讨论了传热单元数、冷热流体热容量流率比以及单台换热器的流型对换热器系统能质传递有效度的影响,比较了换热器系统的能质传递有效度与换热器系统的传热有效度。结果表明,对于由多台结构和流型相同的换热器串一并联组合而成的换热系统,当其中的每台换热器为逆流布置时其热力学性能最佳;在相同的情况下,换热器系统的传热有效度总是大于换热器系统的能质传递有效度,且换热器系统的能质传递有效度和换热器系统的传热有效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值随传热单元数、冷热流体热容量流率比以及单台换热器的流型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应用FLUENT对异型热管在热管热交换器的强化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研究了异型热管混排对热管热交换器传热性能的影响。然后应用正交实验,以Nu最大为目标函数研究其传热性能,对混排热管在热管热交换器中的结构进行优化,得出了最优结构形式组合,并用Table curve拟合出热管内部Nu在热管热交换器位置上变化的精确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重力热管的传热能力,把金刚砂颗粒加入到纯工质里制成三相工质重力热管来强化传热。对12.07、9.77、8.47、7.06和6.35μm的5种不同固体颗粒粒径的三相工质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研究,计算三相工质重力热管的传热系数,并与纯水重力热管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三相工质重力热管的最佳充液率为55%,最佳固体颗粒质量分数为5%;与纯水重力热管相比,三相工质重力热管的等效对流换热系数提高了16%~31%,固体颗粒含量和粒径对传热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气热泵排烟换热器优化及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昭  程珩  张金亮 《天然气工业》2006,26(5):133-136
燃气机热泵利用清洁的天然气作为输入能源带动压缩机完成热泵循环,由于它可以回收燃气机余热,其一次能源利用率较高。回收余热装置主要包括缸套换热器和排烟换热器,其中排烟换热器位于燃气机末端,其结构对余热回收和燃气机的排气压损、空气动力性噪声都有很大的影响。为此,对燃气机热泵排烟换热器的换热和压损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校验排烟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对换热效果及排气压力的影响;还测量了排烟换热器排气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确定了消声频率;进而提出了以平衡换热、压降及降噪三者关系为基础的优化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5.
将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和Fluent软件相结合,对夹套式热管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热管热交换器在余热回收系统中的特点和作用。根据夹套式热管热交换器结构特点及传热特征,建立了夹套式热管热交换器流动与传热的三维物理模型,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划分,选用k-ε湍流模型和耦合传热法,研究了夹套式热管热交换器壳程温度场分布。结果显示,夹套式热管内沿工质流动方向温度层次明显,壳程靠近热管的部位温度梯度大。  相似文献   

16.
热管传热性能对小型热管换热器散热效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素雯  张红  庄骏 《石油机械》2006,34(12):14-17
在零重力辅助下,小热管热阻是小型热管换热器散热效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基于集总参数法对于换热器系统数值计算的高效性思想,建立了热管、热管换热器的集总参数模型。对同一热管换热器选用不同传热性能的热管,在不同传热温差和流体质量流速下,就其散热效能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零重力辅助下,热管换热器管内热阻存在一临界值Rcri。当热阻RHP≤Rcri时,管外热阻起主导作用,热管换热器的散热效能εh几乎不随热管管内热阻的值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水-水系统下对新型螺旋扭片换热器与普通弓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壳程传热与流阻对比试验,考察了扭片开孔与否对螺旋扭片换热器壳程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流量下,螺旋扭片换热器单位压降下的壳程传热膜系数为普通弓型折流板换热器的1.4~8.0倍;而开孔扭片换热器的传热效果优于无孔扭片换热器。说明螺旋扭片换热器是一种结构更为合理的新型换热设备,有较好的传热与流阻特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强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传统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壳程传热性能和壳程的压力降的对比试验研究,测试了不同螺旋角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程传热性能和壳程压力降,结果表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螺旋流动强化了传热,且其壳程压力降比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小.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炼油厂低温热回收利用的一些途径及技术,首先是直接用作热源取代原来使用的高、中温位热源,如作重沸器的热源,用于加热采暖和洗浴用水等;然后是升级利用,如用热泵、低温热制冷、低温热发电和变热器等技术,将低温热升级利用.重点介绍了变热器技术.对炼油厂低温热的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高温热管翅强化传热的性能 ,对带有热管翅片的单管进行了实验研究 ,给出了实验传热系数曲线及其准则关系式 ,并与光管换热关联式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用热管翅做翅片强化管内换热效果明显 ,其传热系数远高于光管内的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