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滨水地区旧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颀  于爽 《建筑科学》2004,20(2):60-66
以滨水地区的旧建筑改造和再利用为研究对象,第一部分介绍了城市滨水地区旧建筑改造更新的常见类型和改造方式,并以城市滨水环境为依托,重点关注滨水旧建筑外部形象的改造和环境空间的改造。第二部分,结合我国城市滨水地区改造更新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当前国内滨水地区旧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具体实践,希望对我国的滨水地区改造实践有一些指导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周Peng  刘宇 《时代建筑》1999,(3):54-58
通过几个实例,从规划目标,总体布置,公共空间设计,住宅设计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低密度滨水居住区及滨水住宅在规划设计时的一些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架空作为一种古老的手法,在许多地形环境中都有应用。本文就专门探讨底部架空在滨水建筑应用中的具体实例,从中挖掘出其个性价值,以期待对我们现今的滨水建筑设计实践及城市滨水区规划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宁波老外滩滨水景观与建筑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丹 《山西建筑》2007,33(36):37-38
提出了宁波滨水区的改造规划方向,详细地介绍了宁波江北外滩的保护与改造,研究了宁波老外滩历史保护区的规划设计,探讨了宁波滨水空间开发的途径,从而促进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史学艳 《建筑》2013,(2):65-67
本文结合滨水建筑设计工程实践,探讨滨水建筑的设计方法.认为滨水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滨水建筑与城市整体的关系,利用原有城市格局、道路系统、绿地系统的特点,实现滨水建筑与整体环境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于海 《华中建筑》2003,21(3):39-42
综合支农和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以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实地调研所获取的资料为客观的依据,对连接滨水建筑与水体的建筑外部空间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研究,最终总结出滨水建筑过渡性空间的6种基本模式,并以此对运河杭州段滨水区的现状进行了反思,这些基本模式不但为人们在滨水区的各类公共休闲活动提供着舒适的场所,而且也为我们从事相关的设计、规划工作提供了一组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了低碳建筑含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滨水建筑低碳设计的原则,即景观协调,生态性,以人为本,工程优化与经济性,并以实际工程———武汉市东沙湖连通工程为例,对其进行了初步尝试,从而建设符合滨水区域特色的低碳建筑。  相似文献   

8.
"商"和"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滨水商业空间最为重要的两个要素。滨水商业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顺应了现代商业区惯于满足消费者的体验性追求趋势,同时又使这里成为了休闲和生态的完美结合体。在空间设计中应当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对滨水商业区的建筑空间和景观空间两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与行为主体"人"有关的要素,最终体现出人与空间、环境的融合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建筑聚落形态是许多建造行为在时间上的"拼贴"而成,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形成过程.从水街、水上广场和楼阁三方面阐述了分析了我国传统滨水建筑的聚落形态,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滨水建筑的形态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刘晓平 《华中建筑》2013,(10):66-72
该文考察分析了近年落成的两个北欧滨水标志性建筑的设计理念,从中总结了滨水标志建筑的场所设计思维:建筑结合基地,结合城市地段因素来营造场所感;建筑与水呼应和互动;新建筑不模仿历史建筑,而是强调创新,塑造城市独特的新地标;建筑尽可能对公众开放、提供滨水的观景休憩场所.文章介绍了笔者近年完成的三个滨水标志性建筑实践案例,案例涉及高层和多层建筑,类型涵盖游轮管理服务大楼、渡轮客运楼和海滨旅馆.尽管三个项目基地各不相同,但都从基地环境特质出发,通过建筑对基地的营造,对环境特性的呈现和强化,较好地实现了滨水标志性建筑的场所个性.场所个性的塑造贯彻在总体布局,空间环境营造,标志性形象构思等方面,因地制宜地塑造了滨水建筑的场所感.  相似文献   

11.
Sean Stanwick, the co-author with Jennifer Flores of a new defining book on Toronto – Design City Toronto,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 describes how West 8 and Canadian practice du Toit Allsopp Hillier (DTAH) are reviving the city's engagement with its waterfront. Could the lakeshore scheme be aspiring to a new waterside on a par with those of its North American neighbours such as New York and Chicago?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设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方庆  卜菁华 《规划师》2003,19(9):46-49
滨水区游憩空间开发的关键在于通过游憩空间的合理设置将游憩者和城市滨水区相连接,并满足游憩者的游憩需要。因此,滨水区的游憩开发首先应对滨水区现状进行调查及定位游憩活动,然后在具体的开发中综合考虑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改造原有交通系统、开发和利用历史古迹、控制滨水建筑等,创造一个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滨水游憩空间。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空间恢复性评价的视听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恢复性的城市环境可以减缓心理疲劳、促进生理健康。以天津市海河沿岸滨水空间为例,通过调查问卷探讨了不同人工化程度的城市滨水空间的恢复性评价、视听觉环境感知对恢复性评价的影响以及滨水空间中具有潜在恢复性的视听觉要素。结果表明:人工化程度较高的滨水空间其恢复性评价较低,但通过适当视听觉设计可提高其恢复性;滨水空间恢复性评价随视听觉环境评价的提高而提高,其中视觉环境更重要;最具有恢复性和滨水特点的视觉要素是水鸟、亲水平台等,听觉要素是蛙鸣声、水流声等,适度添加这些元素可以提高城市滨水空间的恢复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夏卿  周海萍 《山西建筑》2012,38(3):214-215
从常见的草坪汀步石的间距与步距关系着手,通过调查反馈,初步探究如何在汀步石间距方面采取适当的修改措施,以完善汀步在草坪中的使用,使其更加舒适和人性化。  相似文献   

15.
姚建勇  卢家慧  金晓曼 《规划师》2005,21(10):61-64
海口市南渡江滨江西路带状景观规划设计以“绿色”与“水”为主题绘制城市画卷;以城市休闲生活为需求导向,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以历史文化为空间内涵,融合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通过对滨水地带的分析、对滨水长廊景点进行设计,形成“三层、三段、八点”的滨水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
肖铭  王晖 《华中建筑》2005,23(3):113-114
城市滨水区具有自然、开放性强的空间特点,多用于建设有当地特色的公共空间,在武汉的汉江边既有迟度适宜的滨水空间,又紧临著名的汉正街,历史传统的文化有很好的流存,对现阶段该地区的空间环境调研,即有利于对传统文脉保持的研究,更有利于该地区旧城改造工程的开展,有很强的时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若雪  堀繁 《山西建筑》2011,37(34):182-183
通过分析《康熙南巡图》第11卷中的水边植物的立地场所,形态以及所在空间特征,总结归纳了水边植物在景观空间上的功能,对现代水边植物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经营中的滨水区开发与经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伟 《规划师》2004,20(8):10-12
滨水区土地功能置换要注意与整个城市的总体布局相结合,土地布局应具有弹性,用地布局要有延续性。政府部门在制定“年土地供应计划”时,应优先考虑滨水区开发的土地供应,以引导滨水区良性开发;应对城市中心区现状开发强度已经较高的滨水土地与城市新区土地搭配拍卖,以保证滨水区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1,(1)
Based on the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 unearthed in the ancient Xuzhou area,a kind of pavilion above the water—hanging waterside pavilion (Xuan Shui Xie,built above the water with stilts and brackets as the base and seeming hanging on the water) was systematically collected and classified into 2 major categories:single-bracket column hanging waterside pavilion and multiple-bracket column hanging waterside pavilion.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hanging waterside pavilion got ride of traditional pavilion’s reliance on rammed earth foundation.In addition to working as a connection part,brackets,or bucket arches (Dougong) had also tremendous load-bearing capacity,straight and curved brackets co-formed a giant multiple bracket system,staircases and one-side hanging structure were used to support the upper construction,so that a new towering but light wooden structure hanging above the water was created,which was an innovation of bracket technique of the Han Dynasty,and also a creative design in the development of wooden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20.
岭南特色水乡村落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丹鸿  曹冬冬 《规划师》2006,22(2):31-32
由于保护意识淡薄和开发不当等原因,岭南特色水乡村落正面临着多种威胁,空间不断被蚕食,水环境被破坏,文物建筑保护难.在对岭南特色水乡村落进行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制定完善的规划,充分尊重并延续传统的文脉,保护水乡村落的典型特色和整体风貌.必须结合保护措施进行开发,既要避免因过度开发而丧失特色,又要避免因害怕被破坏而完全拒绝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