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水域空间作为一个独特的空间,一直以来都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点和亮点所在。该文通过对“海口市东海岸地区城市设计国际招标”整个设计过程的回顾,对东海岸地区的水域景观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该设计中不同水域空间的设计特色,探讨了城市水域空间的多样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空间形态是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在空间上的表征,它的形成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也推动或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因而分析城市的空间形态,掌握其发展规律,对于优化城市空间,推动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各物质要素构成与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分析它的演化进程对于指导城市空间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青岛市百年以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理论对青岛百年来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进程、动力机制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青岛市未来的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周毅刚  袁粤 《新建筑》2003,(6):48-53
把中国可继承的城市空间形态限定在以明、清、民国三代为主的范围内,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的理论标准出发,对明、清城市空间形态作了基本分析和定位,对半殖民地的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做了简要总结;在对世界城市发展方向作了分析之后,提出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形态继承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城市中的水域空间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之一,国内外的许多城市都有滨水区域。作为典型的滨水城市,武汉市有着大量的滨水空间,如何复光滨水区对于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城市触媒理论,着重以汉口沿长江的滨水地带的触媒要素的分析,提出武汉市汉口滨江城市发展的城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广州为例,探究跨江大桥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首先,通过对广州跨江大桥80年的建设历程进行梳理,分别总结了不同时期跨江大桥建设对广州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其次,归纳了跨江大桥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机制,认为经济发展是跨江大桥建设以及推动城市空间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政府和市场是影响机制中的两种不同力量.政府通过跨江大桥的建设实现城市规划的空间发展战略,引导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轴线、节点等空间要素的形成;市场则在跨江大桥建设改变了交通可达性与空间区位关系的条件下,推动了资本空间与地租空间的重构,并进一步对城市空间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普速车站到高铁车站,从单一的交通站点到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铁路车站伴随城市发展的每一次转变都会以空间形态呈现,车站的空间形态密切关联城市。文章从梳理分析铁路车站空间形态发展历程入手,结合国内外的实践案例,从城市动态发展、城市场所、绿色生态三个层面阐释从城市出发的高铁车站空间形态设计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在探讨了上海城市空间的关联域及其原因,历史上的上海由于特殊的地缘政治而形成其初级的多元城市空间。当前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建设的机遇,又促使各种矛盾激化,城市规划与动态发展的城市建设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作者建议以上海的水域作为空间核心,以开发地下空间和城市中高密度地区的多层公共空间来适应未来的城市发展,从而创造出上海特定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降速-提质"转型对于空间形态的品质和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空间形态分区以街坊三维形态作为基本控制单元,为城市总体层面的空间形态优化提供理性化支撑,促进城市空间形态的优化,在调控城市建设中发挥更重要更有效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理论实践的基础上,厘清了空间形态的逻辑体系,从空间内在机理入手,阐述其公益性、经济性和美学性的价值导向和城市空间表征,并剖析空间形态分区的控制要素,揭示了空间形态发展的内在机制,分析了空间形态分区的控制目标、工作内容和方法以及可能产生的作用,初步建构了空间形态分区的框架,进而提出了城市空间形态分区控制的方法体系,建立空间形态的结构骨架与外在意向的整体控制框架,从基于公益性的空间底线划定、基于经济性的基础模型和基于美学性的设计修正、基于操作性的控制管理等方面,探索城市空间形态分区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中的水域空间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之一,国内外的许多城市都有滨水区域.作为典型的滨水城市,武汉市有着大量的滨水空间,如何复兴滨水区对于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城市触媒理论,着重以汉口沿长江的滨水地带的触媒要素的分析,提出武汉市汉口滨江城市发展的城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边际  牛晗 《工程勘察》2005,(6):24-27
利用Visual Basic 6.0开发工具,嵌入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办公系统EXCEL,建立一个基于《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数据的城市供水、用水、排水信息系统。该系统利用城市代码库实现了统计区域的多种选择,具有区域数据汇总、指定范围各城市统计指标历史曲线查询、形成各类专题图、统计结果EXCEL图表输出等功能,是宏观城市供水、用水、排水历史与现状研究的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12.
环杭州湾“V”型组合城市建设初探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胡刚  姚士谋 《城市规划》2002,26(6):30-34
环杭州湾上海、杭州、宁波等六城市 ,城市之间社会、经济相互联系密切 ,交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特别是杭州湾大桥的建设 ,形成了沪、杭、甬之间的两小时交通“金三角”区。当今世界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在各地兴起 ,杭州湾地区完全有可能形成环杭州湾“V”组合城市。在分析杭州湾城市发展现状和城市组合重要作用的基础上 ,提出了环杭州湾组合城市空间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交通干道和大单位切割后的零散地块在我国各城市拓展中普遍存在,尤其在城市中心地区的零散地块经常成为规划整合的难点。本文以无锡五爱广场地区的城市设计为例,探讨了在零散地块的城市设计中如何统一空间形态,凸显城市特色,使城市中心区的意象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4.
城市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中国城市基本的自然形态和结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能折射出国家动态的经济、社会和政策条件的新的模式正逐渐取代了由浓厚的意识形态所形成的带有鉴别性的模式。这篇论文提供了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形态转变的模式和过程的分析。对于快速变化的城市,分析主要集中在两点:城市发展中区域的变化;在发展和形式上出现共同的趋势。文章重点谈了土地使用的专业化、交通循环和建筑的高度、规划的过程、城市的更新及房地产市场的私有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雪原  周燕  禹佳宁  方磊 《园林》2020,(1):70-76
城市开发使天然湖泊的供水源大量受阻,导致湖泊在数量与面积上的大幅减少。而湖泊的减少,又加剧了城市内涝的发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众多城市开始营建人工湖,而兴建的城市人工湖又需要大量的市政补水来填充,实际上城市内涝也未得到有效缓解。本文在研究城市水文过程的基础上,以武汉市梦泽湖的应用研究为例,提出湖泊雨水利用系统的构建方法,予以最大效率地利用雨水来补充城市人工湖水源,同时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具有连续性,城市现代空间和城市历史空间之间不应出现断层现象。本文从城市设计方面寻找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功能、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过渡体和中介空间,使城市现代空间和城市历史空间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水资源的可靠供给问题日趋突出,西部城市面临的形势尤为严峻。合理而高效利用雨水,对西部城市水资源的供给具有重要意义。从城市建设引发的环境问题入手,从减洪消灾、雨水回灌、雨水多层次利用、雨水利用技术普及推广、政策导向等多角度,探讨了雨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对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状况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洪恩  黎克继 《山西建筑》2007,33(23):43-44
以中国古代水路和陆路两种交通方式为出发点,探讨了古代交通方式对城市的兴起、城市分布以及城市形态等方面的作用,并以丝绸之路上的典型城市楼兰和泉州为例,分析了中国古代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巴黎城市空间形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巴黎的城市结构、城市肌理与城市的空间形态的关系,并介绍了两种经典的城市设计的发展方法在城市中的运用。通过相互之间的关联,城市街道、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得到有效的整合。最后阐述了在旧城更新过程中保护和改造问题及滨水区城市设计和绿地规划等,对我国诸多城市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韵 《中国市政工程》2013,(3):12-15,113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日益增加,为了满足城市扩大带来的长距离出行需求,建设城市快速路成了许多城市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在研究了常州及南通等城市的快速路基础上,总结了城市快速路规划建设中值得关注的问题。结合淮安城市快速路的规划,提出了城市快速路规划中,在城市布局、城市发展、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等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为今后的城市快速路规划提供了有效的规划思路和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