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李睿  冯江 《建筑遗产》2021,(4):9-19
文章以已湮没的清代著名园林广州海山仙馆为例,在没有实物遗存的情况下,从"遗痕"而非"史料"的视角出发,探讨已消失的园林及其遗产.通过园址、地形,以及中西游园者留下的图、像、笔记和游记等不同媒介的遗痕,分析历史上海山仙馆的择址、布局和主体建筑"一堂一台",讨论不同文化背景的接受者对园林的差异性认识,并回顾海山仙馆衰败后,其遗痕在不同历史时期被忽略、清除、再发现和被不断用于塑造荔枝湾景观的过程.文章认为已消失园林的遗痕传播与景观重塑过程中所形成层叠的历史记忆是其遗产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海山仙馆系晚清广州富商潘仕成所建私园。作为清末岭南园林发展盛期的典型代表,海山仙馆与奢华的行商花园保持着相当大的距离。以潘的交往游历为基础,考察园主的造园意志和日常生活,尝试廓清海山仙馆的源流变迁与空间布局,并对主要园林建筑进行空间溯源。海山仙馆的空间格局源于明清广州城西围垦造田形成的果基鱼塘,经由唐荔园的早期私园化,实现从农业生产景观到岭南名园的转变。潘借鉴蓬莱神话衍生的园林模式,顺应基塘围合并联的分布特征,将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海山仙馆具备了雅集、贮藏等诸多功能,并发展出相应的空间系统。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生态环境、弘扬岭南文化、延续城市记忆、提升产业层级,荔湾区加快推进荔枝湾景现休闲文化区建设。2010年4月起对荔枝湾路揭盖复涌,对周围的传统文化建筑如文塔、西关大屋、岭南博物馆群加以整饰保护,重建岭南因林之冠的“海山仙馆”和“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江河美景。  相似文献   

4.
冯江  李睿 《建筑史学刊》2023,(1):147-161
从谢兰生《常惺惺斋日记》及格雷夫人的家信中关于潮汐与游园的记载出发,着重探究潮汐与广州园池之间的关系,分析广州历代园林沿水系分布的七条主要线索,深入解读历史文献和图像中的内城喻园、花地馥荫园、河南潘家花园、荔枝湾海山仙馆、西关长寿寺花园和伍家花园等代表性园林因应潮汐而出现的双池与多池、窦口、池间堤、堤边树、垂直池壁与拦河、高架廊道和池上楼馆等现象,以及其中蕴涵的海山想象。认为潮汐对广州园池的择址、布局、立意、理景、造屋、栽植和游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依水筑园、跨波构基、高树深池、风廊水殿和真海仙山等“惟岭南园林得之”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建设信息》2013,(13):10-15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国园林博物馆承天地之灵气,接山水之精华,从自然而来,呈山水园林之意境。值2013年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举办的契机,兴建首座国家级园林博物馆,展现中国传统园林理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园博会的点睛之作。园博馆用地规模约6.5公顷,北至永定河新右堤,西至鹰山公园东墙,南至射击场路,东至规划京周公路新线,与园博轴西端连接。基址傍  相似文献   

6.
余俊颖  郭谦  肖磊 《中外建筑》2022,(1):107-113
广州泮溪酒家是岭南酒家园林的代表性作品,在2020年新一轮泮溪酒家更新改造中,设计团队采用"情景模写"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历史文化、空间营造、人情关系三个方面的情景挖掘,再现西关辉煌的造园历史、海山仙馆园林建筑场景以及社区社群情感关联,将大荔湾湖的历史文化精神与内涵在此重新演绎.以期达到使用者与历史、与当下的建筑空间、与...  相似文献   

7.
国内动态     
《华中建筑》2008,26(1):I0002-I0003
2008:深圳“绿色建筑年”;海山仙馆开门迎客;上海世博会四大永久建筑开工;香港理工大学“创新楼”。  相似文献   

8.
林箐  郑曦 《景观设计》2006,(3):88-91
由国家建设部主办的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简称园博会),是中国最高层次的园林花卉展览。第六届园博会将于2007年在厦门举办,出于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考虑,厦门市政府决定在岛外的杏林湾建设新的园博园,并举办了国际设计竞赛来寻求优秀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9.
刘庭风 《园林》2003,(7):7-8,22
位于佛山松风路仙锋古道93号的梁园属岭南四大名园之一,面积21260平方米,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园主为官至内阁中书的梁蔼如与他的侄子梁九章、梁九华、梁九图,历时40余载,四人皆为有名书法家和画家,园林包括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十二石斋和寒香馆等多组群构成。后来,梁园毁坏,1950年汾江草庐已成残迹,群星草堂仍存。1982年,园  相似文献   

10.
凭吊圆明园     
华烨 《时代消防》2002,(2):43-45
(接2001年第10期)四东方夏宫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真可谓:虽由人…  相似文献   

11.
学者型园林典型─—苏州曲园章采烈曲园,位于苏州市中心马医科(巷名)43号,是晚清朴学著名大师愈樾的故居,离著名的苏州园林怡园不远。始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第二年春落成,由俞樾亲自主持设计。其园由于规模过小,素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实,它是一座...  相似文献   

12.
联邦园林展与德国当代园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向荣 《中国园林》1996,12(3):57-59
联邦园林展与德国当代园林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王向荣一、联邦园林展自1951年起,联邦德国每两年,举办一次大规模的综合性园林展览———联邦园林展(Bundesgartenschau),从1953年开始,展览每隔10年邀请一些国家的园林界参加,称为国际园...  相似文献   

13.
天会三年(1125年)金太宗完颜晟灭辽,以会宁为都城(今黑龙江省阿城),海陵王完颜亮于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至燕京(今北京),在营建金中都宫殿的同时,利用辽代陪都南京(今北京)的基本水系湖泊,开始了大规模的苑囿园林建设。苑囿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生产、游赏等功能的皇家专属领地,早在秦汉便有雏形,是中国园林的初始形态。  相似文献   

14.
顾孟潮 《风景园林》2011,(6):155-155
明末崇祯四年(1631年),集诗人、画家与园林设计师于一身的计成,完成了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园林学理论专著《园冶》。  相似文献   

15.
对话     
文桦 《风景园林》2011,(5):12-14
站在资本整合的风暴眼专访东方园林南方联合设计集团总设计师朱胜萱(圈06) 2011年7月15日,成立于2002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尼塔)被享有“中国园林第一股”之称的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园林)收购.旋即成立了东方园林南方联合设计集团(以下简称东联设计).  相似文献   

16.
对自然美的膜拜——日本古典名园赏析(一):桂离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古典园林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东方园林中亦仅次于中国园林,位居第二。日本园林发源于中国,飞鸟时代(公元593-710)和奈良时代(公元711-794),曾派遣隋使和遣唐使进入中国学习造园,在日本以泉源为基地,创立池泉园,即中国的山水园。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展是今人十分熟悉的话题,但现实中不是将两者都弄得似是而非,就是将彼此相互对立.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继承上的缺失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不少人其实并不清楚什么才是古典园林的要旨,甚至于以为只要在设计中放置几座传统建筑就是传承.本文将以松风馆——一座业已破败的传统建筑而设计建造的园林为例,介绍针对特殊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广州荔枝湾古典园林景观资源内容丰富、文脉深远、充满浓郁的水性精神。再造荔枝湾园林水景风光系列,进行保护性开发,是积极的决策、规划与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9.
沈福煦 《园林》1998,(3):12-13
嘉定园林,在上海郊区园林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嘉定在古代,早已是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之地了。早在南宋,这里已成为人口稠密,交通方便,商业繁华的一座县城。南宋并以嘉定为年号(公元1208—1225年),足见其社会文化地位。嘉定园林,当以秋霞圃为首,这是一座最典型的江南传统园林;而从园林赏析来说,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展是今人十分熟悉的话题,但现实中不是将两者都弄得似是而非,就是将彼此相互对立。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继承上的缺失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不少人其实并不清楚什么才是古典园林的要旨,甚至于以为只要在设计中放置几座传统建筑就是传承。本文将以松风馆——一座业已破败的传统建筑而设计建造的园林为例,介绍针对特殊的环境与遗存所作的思考,进而探讨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以期实现古典园林艺术与现代生活环境的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