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以客户端电能管理系统为出发点,介绍了台湾智能电网相关技术发展及计划推动起源与现状,并针对配电系统中分布式能源整合技术进行深入浅出说明。主要介绍了智能家庭(建筑)电能管理系统、自动需求响应系统、配电系统分布式能源电能管理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服务系统以及电能转换通信控制接口等关键技术演进,并汇总了目前已完成或进行中的示范系统建置,介绍了目前台湾相关技术发展现况与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3.
曹舒 《电气技术》2010,(8):112-116
介绍了一种基于智能电表的3层分布式无线居民用户自动抄表系统。系统第1层为RS-485通信网络,负责智能电表中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第2层为ZigBee Pro无线传感器网络,负责用电信息及设置参数的路由,系统第3层为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信网络,负责数据的远距离可靠传输。分析了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如无线通信方案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参数配置、多对一路由、网络安全及GPRS可靠通信等。该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强、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自动跟踪太阳暴晒设备。  相似文献   

5.
电力系统自动重合闸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袁越  张保会 《中国电力》1997,30(10):44-47
评述了目前电力系统自动重合闸的研究动态;建议尽快推广已经成熟的自适应重合闸技术;深入研究“最佳重合闸时间”,以即保证大电网和大机组的安全运行,又有效地降低电网过电压。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配电终端的即插即用,提出了配电终端自动发现的模型。在分析配电终端即插即用通信过程和状态转换的基础上,提出了Discover/Register模型,配电自动化主站通过Discover命令召唤终端设备信息,配电终端通过Register命令将设备信息向主站进行注册。将Discover/Register模型采用抽象语法标记(ASN.1)表示,利用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通信,映射到IP网络。实验验证了Discover/Register模型可以实现配电终端的自动发现。  相似文献   

7.
自动抄表技术的发展状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对自动抄表几种通讯介质的介绍,论述自动抄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一代低压电器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瑞华 《低压电器》2012,(1):1-6,40
介绍了低压电器智能化技术以及智能电网用户端相关技术的研究。探讨了我国新一代低压电器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智能电网给低压电器发展带来的机遇及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9.
自动送钻技术可以提高钻机对地层、工况的适应性,提高钻井质量、减少钻头磨损、减少井下事故的发生以及降低钻井成本.通过图表及计算公式给出变频调速自动送钻和盘式刹车自动送钻的系统组成、控制原理,同时介绍了自动送钻系统完善的安全保护功能和特点,最后提出自动送钴技术是将来的智能钻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自动需求响应(automated demand response,Auto-DR)是美国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开放式自动需求响应通信规范(open automated demand response communications specification,OpenADR)己列入美国智能电网优先行动计划.OpenADR提供了一个公用的、开放式、标准化的需求响应技术接口.文章介绍了OpenADR的发展历程、必要性、内容和OpenADR联盟,详细阐述了OpenADR的通信架构和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系列OpenADR的相关应用.OpenADR相关的产品和试点工程证明,OpenADR能给Auto-DR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低成本的标准化通信架构提高DR的可靠性、易操作性、鲁棒性和成本效益.中国DR技术标准特别是自动需求响应技术标准的开发将有助于促进设备制造企业、服务提供商等单位研发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电力用户参与DR项目,从而为降低工商业高峰负荷和有序用电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降低用电成本,促进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1.
信道监控是FY‐2静止气象卫星指令与数据接收站设备自动化管理与调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作业无间断运行的保障。在分析信道监控子系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接口设计和设备管理内容设计原理,对业务运行中出现的监控死机问题进行分析、定位与处理。最后,结合运行实践,从串口通信卡防雷、计算机硬件及软运行特点提出几大维护措施,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可对卫星通信地球站,地面监控系统的工程设计及业务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证气象观测设备采集数据的稳定性,从而需要对观测设备进行一致性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兴趣度的关联规则的算法。并将该兴趣度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应用于气象观测设备一致性检测上,可以形成关联规则气象观测设备一致性的模型。通过真实数据验证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够挖掘出所有相关性很强的规则,同时与同类非Apriori类的算法相比,在时间性能上更加优越。通过该关联规则算法挖掘出所有关联项对形成范例库,利用规则匹配的方法对设备之间进行一致性检测,对算法实验优化,得到最优参数解,从而判定设备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DSP-1型电测式引张线水平位移计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大坝内部沉降观测仪器-DSP-1型电测试引张线水平位移计的研制及应用成果,该项成果首次在国内外实现了土石坝的重要观测仪器-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观测的自动化并在实际工程应用成功,解决了大坝在施工期进行不间断观测的问题,确保了大坝观测成果的完整性。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中的成功应用表明,该仪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将RFID技术引入公共计量器具跟踪系统,改变了原有系统单环控制的困局,不但对仪器送检周期内的节点完全可控,还最终实现了对仪器的闭环控制,为送检设备的终身管理提供保障。另外,较传统的后台操作而言,RFID技术可实现同时多项录入,改变传统后台单项“单选”的尴尬境地。本文还提出在气象计量领域实现对社会公用器具的网上管理,采用Web界面的交互模式,可实现与送检客户对仪器信息的实时共享,不但可以简化工作流程,还可以对公用计量器具进行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自动控制在土壤有效导热系数测定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效导热系数是土壤源热泵中地下埋管换热器设计的重要参数。其大小对钻孔深度与个数有显著影响。本文对土壤有效导热系数测定仪中的控制功能进行了研究与实现。系统采用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与VisualBasic软件编程工具实现了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构建,采用了开环与闭环结合的控制方法实现了电加热功率的稳定控制。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很好地完成了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常规的10 kV变电站中高压开关设备日常运行、操作和维修基本上依靠人工来完成,不仅会增加电气工人劳动强度,而且缺乏对高压开关设备故障预判的前瞻性。针对这种人工运维模式带来的问题,结合目前国内常规的变电站10 kV高压开关设备的工作流程和控制要求,采用嵌入式工控机配套组态软件作为上位主控设备,智能监控单元、综合保护装置等组成下位设备。上下位设备之间通过网线采用IEC61850中的GOOSE通信协议连接,构成嵌入式工控机+智能监控单元+综保装置的小型DCS集散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温升实时、断路器状态在线监测技术和智能操控、状态视频监视技术,在满足高压开关设备日常运维需要的同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供配电网络的智能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CAN BUS总线技术在配电自动化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CAN BUS技术的性能和它在配电自动化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基于CAN BUS的配电自动化方案,该方案能满足配电自动化的功能需要,在电力系统中已经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同步发电机自动准同期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同步发电机的并列操作是电厂的一项重要而频繁的操作。为了避免并列时冲击电流过大,要求并列时断路器两侧电压的幅值差、频率差和相角差都在允许范围内,否则对发电机进行相应的调频、调压控制。对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同步发电机自动准同期装置进行了研究。硬件结构分为8个模块;采用结构化编程思想进行了软件设计。该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便于维护,实现了自动测频、测压和测相角,并实现了"智能"调频、调压;同时提供了便捷的人机交互界面,使得参数设置简单灵活。  相似文献   

19.
实现电能表全自动化检定与仓储智能管理的无缝连接,不但大幅度提高检定效率,且检定结果完全符合国家计量规程的要求,同时使计量资产由粗放型管理向智能化、信息化、精益化管理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20.
电气化接触网采用单相工频、分相供电方式,供电臂、中性区等电信号的获取是确保列车自动过分相的基础。针对传感器绝缘老化等问题导致的电信号测量回路故障,提出地面自动过分相测量回路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方法。该法基于供电臂、中性区等不同测量回路的机理分析,给出了基于回路信息相互校核的自动过分相测量回路故障诊断方法,并依据不同测量回路的故障特征,构造了相应的容错控制方案。最后,利用仿真和实际工程示范项目运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