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电流互感器的暂态特性及其评价方法是影响保护装置、关系到系统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但当下国内缺少对直流电流互感器暂态特性校验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为了实现直流电流互感器上升时间,最大过冲,暂态延时以及周期稳定性等暂态性能参数的校验及评价,提出了一种基于重采样技术的直流互感器校验系统。基于校验系统,得到互感器评价的指标依据,进一步提出基于灰色理论的直流互感器特性评价方法。最后通过暂态性能试验,得到了被测直流互感器的暂态特性参数,并建立了其评价模型,通过案例分析,给出不同互感器的量化评价得分值。本文提出的方法在直流电流互感器现场校验中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用电量不断增加,人们对电能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电力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需要对电流供应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电流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会给电力生产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初始阶段,电力系统中的电流互感器使用的是电磁方式的,经过技术革新,诞生了电子式的电流互感器.电子方式的电流互感器和传统方式的相对比优势非常明显,并且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趋势也非常大,但是我国在当前阶段,关于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在线校验技术的研究还不是非常充分,基于此,本文对电流互感器在线校验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传统的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简称CT)测量原理与光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光电式电流互感器(Optical current transformer,简称OCT).该电流互感器的电压等级为110 kV,额定电流为1 kA.样机已通过有关测试,其精度达到±0.2%.与传统的电流互感器相比,具有精度高、体积小、造价低、良好的动态特性和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CU&LabVIEW的电流互感器在线校验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线同步测量输电线上的电流(一次侧电流)和被检验互感器的输出电流(二次侧电流),并将一次侧电流和二次侧电流的测量结果(包括比差,角差)进行比对完成对电流互感器的在线监测,从而在不断闸的情况下实现了高精度的电流互感器的校验,保证了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维护了发电、输电以及用户的利益。实验结果表明,在一次测电流为200~720A、600—1500A时,该校验系统的精度达到0.1级。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力系统输电电压等级和传输容量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暴露出诸多问题已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本系统通过对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光纤电流互感器数学模型;根据模型设计了光纤电流互感器光路系统,并根据光路特点选择了相关器件;根据光路系统输出信号的特点,设计了激光器驱动电路和光纤电流互感器信号检测电路,对检测电路的性能进行了单独测试;最后,设计了光纤电流互感器准确度测试系统,并对所设计的光纤电流互感器系统进行了整体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测试环境下,该光纤电流互感器的输出具有极好的线性,测试结果符合 IEC 0.2S 级。  相似文献   

6.
随着智能电网、数字化变电站的快速发展,对电流互感器及其校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技术和LabVIEW开发平台的电流互感器校验仪,采用差值测量、可编程增益放大、FPGA数字锁相倍频、Rocket IO传输核光纤通信,有效地减少了高频干扰、频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保证了数据同步和数据精度。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显示和保存,实现了整个测量的全自动化。多次校验结果表明,该校验仪可适用于准确度小于0.2级的电流互感器。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流互感器测试问题,文章对传统的比较测差法进行对比,提出了负荷误差外推法,电流互感器负荷误差外推法是将被检测的电流互感器与标准电流互感器在小电流的条件下进行误差测量比较,测得误差。文章阐述了电流互感器负荷误差外推法原理、误差测试的过程以及与传统比较法对比负荷误差外推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有源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迎霞  郑绳楦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8):134-136,141
光电式电流互感器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中Rogowski线圈、高压侧电路的供电电源是目前研究工作的重点。在此介绍了有源光电式电流互感器基本原理,叙述了Rogowski线圈采样原理。Rogowski线圈的性能易受外界磁场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对Rogowski线圈的制作提出了改进。有源光电式电流互感器高压侧供能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对母线电流取能、电容电流取能、激光供能、太阳能供电几种供能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光电电压互感器、光电电流互感器的原理、结构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光电互感器的原理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瑜  李阳阳 《山东电子》2001,(4):32-34,37
概述了光电电压互感器、光电电流互感器的原理、结构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卫星定量化应用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卫星光学载荷的定标精度。当前载荷定标依然以地面定标为主,为了缩小在轨与地面因环境因素引起的定标误差,需要模拟在轨真实环境进行定标试验。针对当前发展迅速的光学载荷真空定标技术,描述了国内外发展现状,阐明了真空定标专业的概念与分类,并结合真空定标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真空光谱定标和辐射定标的系统组成和技术难点,最后就未来我国真空定标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双光路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光纤电流互感器具有快速、准确地测量出电流值的能力,本文在分析法拉第电磁感应效应的偏振调制型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基础上引入双光路检测法,将光纤中输出的线偏振光分成振动方向相互垂直、传播方向成一定夹角的两束光。经光信号转换器转换成电信号后系统对其进行放大、滤波处理后得到无噪正弦波信号,结合TMS320F28335测试平台对输出的两路信号进行同步采集、解调,通过运算求出法拉第旋转角,并拟合法拉第旋角与参考电流值得出两者关系式,最终使测量系统能够在高压环境下快速、准确地测量电流值。由此可见,本系统适用于高压环境下对大电流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外光学遥感测绘卫星技术现状,总结了高精度光学遥感卫星立体测绘领域中的关键技术,分析了测绘有效载荷、时间同步、卫星定轨定姿、几何定标、立体测图以及影像压缩与质量评价技术,给出了技术发展趋势,为国家高精度光学遥感立体测绘卫星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光学电压互感器中的传感单元即光电作用单元是整个互感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对整个互感器的结构和性能有重要影响.介绍了一种反射式光学电压互感器的基本原理,设计并制作了基于普克尔(Pockels)效应的电压传感单元,模拟电力系统高压绝缘和屏蔽装置设计了3种实验用绝缘屏蔽装置,利用光学电压互感器系统对传感单元进行了实验研究.常温下,0~2.5 kV直流电压测试结果表明,3种绝缘屏蔽装置下的互感器输出都显示出了较好的线性关系,表明了该传感单元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岳丽清  王东杰  肖越  武文晋  隋请  陈阳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3,52(4):20220862-1-20220862-8
遥感相机光学系统畸变系数作为影响相机在轨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其检测精度一直以来都是遥感相机研制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传统的测角法主要依靠高精度二维转台,实现了光学系统视场角与像高之间的精准对应,该方法对测试设备和测试环境要求苛刻。随着相机焦距、口径和体积的增大,对于转台设备的尺寸与测量精度也日渐提升,单纯依靠提升测试设备性能无法满足后续各类高性能遥感相机的研制需求,尤其对于垂直装调类超大口径空间高分辨率光学系统,该方法不可行。在传统精密测角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干涉原理的空间高分辨率光学系统几何畸变标定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精密测角法,该方法在同等测试精度的基础上,具备更广泛的适用性,其不再受限于测试设备的尺寸与精度限制,可同时满足各种类型遥感相机的畸变测试需求。文中详细介绍了该畸变测试方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与误差链路,并对该畸变测试方法进行了应用验证,将结果与传统畸变测试方法进行对照,表明该方法的测试精度满足遥感相机的研制要求且适用范围更广,对航天长焦距大口径遥感相机研制及畸变测试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力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压设备就是电流互感器,在测量电流与继电保护中经常需要使用到电流互感器.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虽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稳定性、丰富的运行经验且原理简单,可是,伴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容量、远距离互联电网及输电线路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此时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便应运而生了.本文对电子式电流互感器采样电路的计算与测试进行了探讨,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ermal test chips are widely used to develop electronic packaging thermal solutions and to evaluate electronic package assembly processes. Temperature sensors are an integral component on thermal test chips. Unfortunately, each temperature sensor must be calibrated in order for them to be effective. Each calibration can take up to one hour to complete. In a time when increasing sample sizes and shorter development cycles are taxing current equipment and manpower resources, new calibration techniques must be established to keep development costs down. This paper discusses simplified calibration procedures,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time needed for temperature sensor calibration. The simplified calibration procedures utilize single-resistance measurements either at room temperature or at the anticipated test temperature. For four different test chip designs included in the current study, calibration error variations less than ±0.6°C at a ±2σ confidence level are possible. The simplified calibration procedures can be applied to any resistor type temperature sensor that has a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its electric resistive properties and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