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余莹莹  汪永进  梁森  孙瑞 《治淮》2014,(4):15-16
一、概述 徐州市地处沂沭泗流域下游,境内河流纵横,湖沼棋布,黄河故道斜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山水特色明显。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起步早、措施实,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建立健全了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水权制度建设;重视运用经济杠杆,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加强节水立法,夯实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基础;加强组织领导,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体系保障;建设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为节水型社会提供了技术平台,加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联合运用,尽快完善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水法规,完善节水技术标准,加快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带动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甘利光  孙小琴 《人民长江》2012,43(19):12-15
为了探讨应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的方法,在分析国际国内水资源形势以及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探讨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节水法规体系,加强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建立以经济杠杆为主要手段的节水制度,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建立节水技术体系、服务体系和以政府指导为主的节水宣传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治淮》2021,(4)
正一、总体工作开展情况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17]184号)的统一部署,河南省水利厅编制了《河南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豫水政资[2017]60号),全面推进落实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2017、2018年度,河南省创建的巩义市等41个县(区)已经通过水利部复核并公布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2019年度,河南省完成30个县(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4.
正定县水资源十分贫乏,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正定县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与保护,始终坚持开源节流并重的方针,并开展了相关节水工作,2004年12月,正定县被确定为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从此全县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协调产业结构,完善工程技术体系,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全面、系统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全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解决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水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根据《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针对宁夏地区的具体特点,构建节水型“社会、经济、生态”三维指标体系。简单介绍了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详细分析了宁夏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3个层次的各项指标,提出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下一步在逐步提高“节水效率和经济效率合理性”、“生态系统合理性”及“社会发展协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节水型社会建设应在水权水市场理论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建立与现代水权制度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工程体系、建立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等四个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和实践节水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制度建设的核心地位将进一步凸显。针对当前我国地方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存在的总体控制制度缺位、分项操作制度不完善、基础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三大突出问题,基于对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的理论基础研究,提出了地方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的"金字塔"逻辑结构,并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水经济调节机制提出了地方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的框架,可作为我国地方推进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节水型园区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总结各类载体创建经验的基础上,完善节水型载体创建体系,启动实施节水型园区创建工作,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推进盐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为不断巩固和完善符合江阴特色的节水型社会制度框架体系,江阴市建立了以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公众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2018年12月,江阴市顺利通过江苏省水利厅组织的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验收。本文梳理了江阴市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主要措施、示范工程创建情况,总结了取得的成效与特色经验,并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其他地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金鹏  杜斌 《吉林水利》2006,(3):20-21,24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现在所面临的严重的水危机问题及其根源所在,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必将成为人类应对挑战、战胜危机的必然,提出制度建设才是响应水危机的治本之策。然后从建立与完善用水管理制度、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水型社会进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研究了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节水型社会是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而进行的一项制度建设,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上的产物.必须根据水权水市场理论建立水权制度,培育和发展水市场;遵循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有效性规律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法则,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加强和重视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通过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和水道德意识.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准确地把握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和特征,积极、稳妥协调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于减少制度的变迁成本,平稳地度过制度转型的"阵痛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中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出的简要历程和含义,分析研究了这一建设提出的水资源背景,指出这一举措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节水农业发展模式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中人口最多、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性最强的地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已严重超载。本文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讨论了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措施,即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个关键”、把握“三大环节”、构建“四大保障”、实施“五大转变”、建设“六大工程”;最后提出了流域节水生态农业发展的“五种模式”。  相似文献   

14.
水权转换是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宁夏和内蒙古水权转换试点实践丰富了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容。本文提出了构建以水权制度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体系,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的水管理体制;通过宏观调控和经济手段,建立与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建立节水工程投资长效保障机制,促进节水工程和节水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加强水权转换制度的技术支撑系统建设,为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探索南方河网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效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臻 《中国水利》2005,(13):160-162
南方河网地区水资源量丰沛,社会经济发达,由于工业化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水污染加剧,已成为较为严重的水质型缺水地区.南方河网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树立建立社会用水的良性循环观念,促进与水相关的生态循环系统的持续健康和平衡,强调积极预防和主动控制污染,并注重"节水"与"防污"同步并重,加强制度建设,因地制宜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城镇和社区及节水型农村,建立和完善水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水资源过度利用、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污染严重、防洪工程建设任务繁重、水利工程资金投入不足、水利工程管理不规范,依此提出了宣传与推进全社会节水、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强防洪体系建设、加强水利建设资金保障、建立与完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等建议,以实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水资源过度利用、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污染严重、防洪工程建设任务繁重、水利工程资金投入不足、水利工程管理不规范,依此提出了宣传与推进全社会节水、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强防洪体系建设、加强水利建设资金保障、建立与完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等建议,以实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重视激发节水型社会建设主体有效的内在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东  杨柠 《中国水利》2005,(13):84-86
节水型社会要求在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以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为中心的社会总体协调体系.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公众的广泛参与,以节水为主线,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技术的、法律的、宣传的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各方节水的主动性.建立完善的水权管理制度、科学的水价制度和良好的节水型社会水道德观,是形成节水型社会运行稳定的驱动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巴州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危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对巴州水资源现状分析,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只有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科研节水服务支撑体系等“四大体系”,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才能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区域良性水循环的探讨和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良性水循环的核心内容是节水、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包括污水处理)的集成应用,开源节流相结合,通过水的循环利用,提高用水效率,争取达到零排放的目标。本文在区域良性水循环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北京市怀柔应急水源地进行示范,完成了节水、办公楼及路面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中水处理及回用系统,绿地灌溉系统的集成应用,提出了小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零排放的良性循环模式。在示范区内,下雨时路面不产生积水,生活污水被全部处理和应用,绿地灌溉均采用处理后的水,植物长势良好,充分体现了水在小区域的良性循环,该模式对整个北京市的大区域良性水循环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